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日本新出的微雕便簽,我有話想說

關於日本新出的微雕便簽,我有話想說

一隻小小的便簽紙都能做什麼?

一般而言,我們都是這樣的

GIF

而最近日本的一家紙品公司

Omoshiroi Block卻刷屏了

和建築模型屋合作推出了一款

建築模型便簽紙

看似外表平平無奇

用下去簡直驚喜得飛起

當你一張一張撕開它

屋頂??

嗯?還有房子?

最後...

竟然出現了一座清水寺??

這種握在手心裡的微雕藝術

和滿滿的創意

讓網友們紛紛表示:

「可愛,想買啊!」

而談到這種微雕藝術

不僅僅是日本

我國微雕歷史也是源遠流長

據戰國末期韓國法家代表

韓非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

戰國時

一個衛國人能在棘刺上刻猴子

甚至還能分出公母!

雖然棘刺我們看不到

幸運的是,我們有比戰國更早的出土文物

1976年,考古人員在陝西周原遺址

發現了293片甲骨片

上面有著商末周初人微雕的甲骨文

其字小如芝麻,筆畫細若蚊足

要藉助5倍以上的放大鏡才能辨別

其中有片甲骨文

只有2.7方厘米,刻字卻有1.7方厘米

上面刻有30個甲骨文

個別文字不足一毫米長!

唐宋兩代

微型雕刻工藝稍稍嶄露頭角

唐代德州刺史王倚有一支小小竹刻筆管

上面就刻下了《從軍行》詩二句

時人誇讚這支筆的刻工

「人馬毛髮,亭台遠水,無不精絕。」

(*′`)ノノ

而微雕真正成為一門藝術是在明代

彼時王公大臣,普通百姓

都視微雕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並且以此炫耀

時江南有言:

凡文人必持扇,扇必有核雕扇墜

《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記載

明宣德年間

蘇州吳縣手藝人夏白眼

在一刻烏欖核上雕刻了16個娃娃

每個人只有半粒黃米大小

卻十分傳神,喜怒哀樂清晰可辨

他還在上面雕刻了荷花

以及九隻白鷺

風姿卓絕,被稱為「聖手」

只可惜這些珍貴文物沒有流傳下來

不過提起核雕

人們最熟悉的還是

明末魏學洢筆下的「東坡夜遊赤壁」核舟

還記得小時候學過的課文嗎?

《核舟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歷曆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可惜王叔遠並沒有實物留存

不然後人還可以一睹奇觀吶~

不過

清代陳祖章對照此文章

雕刻出了比拇指還小的核舟

而且除了船身的蘇東坡等八人

船底更是有《後赤壁賦》全文449個字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的作品

觀眾更是需要展櫃前放大鏡才能觀其全貌

而現代社會

微雕手段升級

甚至能在頭髮絲上雕刻了!

相信我們的中華技藝

會永遠的傳承下去!

而要說到微雕

還有一件器物能代表我中華的鬼斧神工

那就是——鬼工球!

鬼工球

球體從外到里

由大小數層空心球連續套成

外觀看來只是一個球體

但層內有層

而且每層都可以獨立轉動

具有同一個圓心

鬼工球從最開始的1層

到清代的14層

在廣州牙雕日益發展的基礎上

清末已經能達到28層

而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

李定寧的作品《盛世乾坤》達到了57層記錄

1951年夏天

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

美國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廣州牙雕大師翁昭帶著25層鬼工球參展

而日本的參展作品

是30層的鬼工球!

難道說,日本鬼工球做的比我們還好?

兩國參展作品大小相仿

工藝也各顯奇妙

但是,因為日本比我們多層數

人們都覺得金獎非日本莫屬

就在這時

中國代表要求把兩個鬼工球

同時放在沸水裡煮

你猜怎麼著?

眾目睽睽之下,日本鬼工球居然就這樣

煮著煮著

「咔嚓」一聲四分五裂了!

原來,日本的鬼工球是用膠水粘起來的!

廣東牙雕師傅手眼精明

一眼就看出來了~

用現在的話說

日本人當時被啪啪打臉啊

而就在幾天前

還有另一件啪啪打臉的事情

在一個日本鑒寶節目中

出現了一隻曜變天目盞

要知道

曜變天目盞是產自中國南宋建窯

在中華土地上已難尋覓

僅存的三隻被收藏在了日本

並且十年才展出一次

可以說是相當神秘了

而這第四隻曜變天目盞

在鑒寶節目上經過專家團鑒定

當下拍板

至少值2500萬日元!

不過,也有其他專家表現出了質疑

如果是真品

值100億日元不止!

於是

他們決定跑到建窯發源地去一探究竟

結果尷尬了

61歲的中國大媽李欣紅

開心的認下了這隻曜變天目盞

「不錯,就是我做的。」

「我店裡做了不下一萬個」

「看你們大老遠從日本趕過來不容易」

「我便宜點賣給你們吧」

「80塊一個就行」

當知道自己做的盞被估值2500萬時

大媽露出了迷之微笑

雖然中華傳統留下來的寶藏豐富

但是

正如之前說的建築模型便簽紙一樣

步入現代社會的我們

更需要把繼承下來的手藝融入現代

繼而傳承下去

GIF

今天看到日本的這個建築模型便簽紙

有幾句話我必須要說

我們經常能看見日本又出了什麼新的玩意

比如可愛的熊本熊

藝伎造型充斥著的小禮物

全是傳統文化的創新

日本雖然也是歷史悠久的國家

但我相信,沒人同意我們比他們差吧?

那麼,什麼日本做文化創新如此之好呢?

這是日本市場規模變化數據

日本文化產業

已經成為支撐日本經濟的重要支柱!

文化傳承不是墨守成規

文化創新也不是數典忘祖

我們不是匱乏文化

恰恰相反

我們手裡握著這麼好的文化

卻沒有在我們手裡發揚光大

真的很痛心

故而

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END——

教育是一種社群的生活方式

編輯:布衣

排版:萬人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色造物 的精彩文章:

英國人不遠萬里來中國,探尋祖輩的技藝

TAG:綠色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