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博詩話之九

王博詩話之九

《王博詩話》(暫定名)又能印一個小冊子了,現開始征訂。老規矩,不送,不賣,拿一本你喜歡的一本書來交換。

157

只聽說老家被整村拆遷,一直沒見到拆遷後的模樣;今日回鄉,略略體會到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杜甫亦有句,「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

158

古今詩人中,我最覺得親近的是蘇軾。

蘇軾:「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白居易:「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

「東坡」的名號亦是源自白居易的詩。

讀二人詩,總覺得白居易有些惺惺作態,不如蘇軾表裡如一的澄澈。

159

我們素昧平生。

我在書攤翻看超大字型大小的《續焚書》,你湊過來說,「這本書作者叫李贄,這書很好看的,我看過……」

我和陌生人說話會緊張,為了禮貌,還是指著旁邊的毛澤東像,應了一句,「是的,印這麼大就是方便他老人家看。」

「不可能?」你搶過我手上的書,迅速翻到版權頁,「哦?1974年印的,但是,還是絕對不可能,那時候已經是……」,你的臉憋的通紅。賣書的人和旁觀的人也在附和著你。我便拉著兒子走開了。

黃庭堅:「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我亦平生偏褊迫,期君苦口欲諄諄。」朱熹都在不斷反省,我還差的遠呢。

16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從此,流光便有了流水的意象。

最近大幅降溫,古黃河景區里的景觀河結了厚厚的冰。

杜牧:「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

161

「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這是許淵沖先生印在名片上的一句話。

王國維:「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今年,許先生已是97歲高齡,仍在豪情滿懷地翻譯莎士比亞;這便是少年。

蘇軾:「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162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風俗,後來,風俗消失,但文化意蘊的傳承還在。

王之渙:「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如今,柳樹已只是柳樹。

163

王國維:「人生過後唯存悔,知識增時轉益疑。」

後半句暗合愛因斯坦的名言,「用一個大圓圈所學到的知識,但是圓圈之外是那麼多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由此可見。我感到不懂的地方還大得很呢。」

陸遊:「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自勉。

164

陸遊:「滿眼是詩渠不管,可憐虛作水邊身。」

路過駱馬湖水源地保護區,看見一群中年人在冬泳。

李商隱:「煞風景,謂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褌,游春重載,石筍系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

165

接上一條。

結尾處,也曾想到陸遊另外一句詩,「恨渠生來不讀書,江山如此一句無。」但最終沒有寫入,而是另起一則,反思一下。

袁宏道:「如今貴者不讀書,腹中猶如酒食店。」

這種讀書人的傲慢,很是無聊;我偶爾也有,好在時時內省。

166

寫了半年的《段祺瑞在宿遷》終於完稿。

張岱《石匱書自序》所謂:「第見有明一代,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誣」「諛」「臆」三字用在段祺瑞身上,也是準確極了。

劉因《讀史評》:「紀錄紛紛已失真,語言輕重在詞臣。若將字字論心術,恐有無邊受屈人。」

王安石:「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信史,難矣哉。

167

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當然不差,但在《全唐詩》中,這樣水平的詩所在多矣,獨獨此詩家喻戶曉。

十多年前我很喜歡李商隱,但即便是最狂熱的時候,我也認為李商隱的名氣被過份拔高;我甚至一度認為,這和《唐詩三百首》有關。當然,還有個反面例子,李賀詩未入《唐詩三百首》。

錢鍾書:「選詩很像有些學會之類選舉會長、理事等,有『終身制』、『分身制』。一首詩是歷來選本都選進的,你若不選,就惹起是非;一首詩是近年來其他選本都選的,要是你不選,人家也找岔子。正像上屆的會長和理事,這屆得保留名位;兄弟組織的會長和理事,本會也得拉上幾個作為裝點或『統戰』。所以老是那幾首詩在歷代和同時各種選本里出現。評選者的懶惰和懦怯或勢利,鞏固和擴大了作者的文名和詩名。這是構成文學史的一個小因素,也是文藝社會學裡一個有趣的問題。」

錢鍾書:「人情鄉曲慣阿私,論學町畦到品詩。」

168

岑參:「柳色供詩用,鶯聲送酒須。」「山鶯朝送酒,江月夜供詩。」

陸遊:「村村皆畫本,處處有詩材。」

楊萬里:「好詩排闥來尋我,一字何曾捻白須。」

今天興緻高,滿眼是詩,連寫6條詩話。

169

杜甫《賓至》: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葯欄。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路過老同學的辦公室,看他應付各色人等遊刃有餘,如阮籍善作青白眼,想到杜甫的兩首詩,不覺失笑。同學問笑啥,我沒說。走出辦公室,急急寫下來;反正你遲早會看到。

170

在我大宿遷,開席之前總是打牌。我不擅此道,便到樓道內散步,琢磨我的詩話。

陸遊:「戲集句圖書素壁,本來無事卻成忙。」

裴說:「讀書貧里樂,搜句靜中忙。」

我很忙。

171

朱熹《出山道中口占》:「川原紅綠一時新,暮雨朝晴更可人。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

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兩首詩似乎沒關係,聯想起來,便覺得有意思。

此外,「我的朋友,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歌德說。

172

曹松《己亥歲》:「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劉攽《詠史》:「自古邊功緣底事,多因嬖倖欲封侯。不如直與黃金印,惜取沙場萬髑髏。」

杜甫《復愁》:「胡虜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

我總討厭好戰的言論。

173

陸遊:「君能洗盡世間念,何處樓台無月明。」

林一龍:「時人不會盈虛意,不到團圓不肯看。」

邵雍:「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幾人知。」

真好,我似乎能看到,知道。

臘八節的月亮也好看。

174

今天是我和妻子結婚十周年紀念日,窗外下著大雪,和十年前的那天一樣。

楊萬里:「枉教一室塵如積,天下何曾掃得來。」

年青時的豪言壯語,沒有兌現,但不敢忘記,已成為一種折磨;想到對妻兒的責任,真是慚愧。

陸遊:「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一直努力,一直有所堅持。

175

蘇軾:「辛苦驪山山下土,阿房才廢又華清。」

「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黑格爾說。

張可久:「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176

年底,按要求在掛鉤的村裡走訪,一位老人家反映與鄰居關於拾荒地邊界的糾紛。

張英《觀家書一封只緣牆事聊有所寄》:「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楊玢《批子弟理舊居狀》:「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秋草正離離。」

「謙讓」的道理總是不錯,張英、楊玢位極人臣,有宰相的肚量;老百姓有自己的生活。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已婚才子 的精彩文章:

TAG:已婚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