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這個探測器發射成功,人類對火星的了解將會進一步加深

如果這個探測器發射成功,人類對火星的了解將會進一步加深

2018年1月23日科學家在對「洞察號」的電池矩陣進行調試

根據最新消息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確定將會在今年的5月份發射新的探測器「洞察號」。這個探測器原本預計2016年3月份發射,但因為預算問題,這一計劃卻被NASA推遲。然而這次「洞察號」的任務是嘗試去了解火星的深層結構,而不是研究火星的可居住性或者生命的適宜性,對外星生命感興趣的朋友恐怕就要失望啦。

作為第一個前往火星深層結構的探索機器人,「洞察號」的工作應該可以很好的回答關於火星形成的問題,這些答案同時也可能適用於太陽系其他岩石行星的歷史。當然「洞察號」也具備測量隕石撞擊對於火星的影響和構造活動。

「洞察號」在火星上的概念圖

NASA表示,「洞察號」是NASA「發現計劃」(Discovery Program)的一部分,該計劃主要關注於太陽系的內容、起源和演化以及其他地方的生命潛力相關的重要問題。了解我們的太陽系和它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是該計劃的一個關鍵部分,而這一切正是建立在「洞察號」為我們所帶來的問題答案。可以想像這個探索機器人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小覷的。

為了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洞察號」將會部署三個工具。

在實驗室「洞察號」的機械臂在嘗試練習部署「SEIS」

首先是「SEIS」。通俗理解就是它是一種地震儀器,被設計用來接受火星脈衝,它代表的是火星內部結構的抗震試驗。「SEIS」會在火星耐心的等待地震引起的地震波,這些是由隕石撞擊或者由於熔岩在火星內部攪動所產生的。這些地震波將幫助科學家了解最初形成火星和其他岩石行星的物質性質。

標註位置是熱流和物理特性探針

第二個工具是「HP3」。它是「洞察號」的熱探測器,代表了熱流和物理性能的工作。在火星表面部署好準備工作以後,它將會往下挖一個5米左右的洞穴,一旦到達目的地,它將測量在火星內部流動的熱量。

科學家們希望,由「HP3」測量的熱量能夠幫助他們了解火星是否與地球以及月球形成的物質相同。它還應該能幫助他們了解火星形成後是如何演化的。

標註的位置是「RISE」的兩個天線

最後是「RISE」,這個工具代表旋轉和內部結構實驗。當火星繞太陽旋轉時,它通過精確地跟蹤分析技術在表面上測量火星的擺動。這將告訴科學家們關於火星深層內核的很多信息,這個想法是為了確定火星內核的深度。它還會告訴我們哪些元素存在於核心中。基本上,「RISE」會告訴我們火星在繞太陽運行時是如何響應太陽的引力的。「RISE」由兩個天線組成。

「洞察號」將從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到火星,由Atlas V-401火箭發射。火星之旅需要6個月的時間,一旦進入火星表面,「洞察號」的任務將持續約728個地球日。

火星立方體一號

當然「洞察號」不會單獨啟動,發射著登陸器的Atlas V-401火箭還將發射另一項NASA技術實驗。 「MarCO」,又叫火星立方體一號,是兩個手提箱大小的立方體衛星,它們將在「洞察號」後面到達火星。一旦進入火星軌道,他們的工作就是當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層和著陸時,對「洞察號」傳來的信息進行分析並傳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知識會 的精彩文章:

恐怖的史前遠古生物,很慶幸它們都滅絕了二

TAG:科普知識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