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其十六:飄然白羽,雪中的仙鶴

其十六:飄然白羽,雪中的仙鶴

古代有許多關於雪的典故。

高中語文閱讀課本中,收錄了庾信的《小園賦》。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盜潛移,長離永滅。摧直轡於三危,碎平途於九折。荊軻有寒水之悲,蘇武有秋風之別。關山則風月凄愴,隴水則肝腸斷絕。龜言此地之寒,鶴訝今年之雪。

和我們印象中的六朝辭賦一樣,庾信的這篇賦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幾乎每一句都有出處。其中最後一句「鶴訝今年之雪」,使用的是這樣一個典故。南朝宋劉敬叔的《異苑》說:西晉太康二年,有人聽到兩隻白鶴在橋下對話:「今年天氣好冷,比得上堯駕崩那年了。」(今茲寒不減堯崩年也)隨後飛走了。

「今年真冷。」「是啊是啊。」

這個典故可以用來吟詠大雪。駱賓王曾有一首《詠雪》詩:

龍雲玉葉上,鶴雪瑞花新。

影亂銅烏吹,光銷玉馬津。

含輝明素篆,隱跡表祥輪。

幽蘭不可儷,徒自繞陽春。

首聯的「龍雲」、「鶴雪」其實就是指雲和雪。因為有「雲從龍」的說法,所以加上一個龍字來修飾雲。鶴雪也是同樣的道理。

《全唐詩補編》里收錄了一位外國友人楊泰師。他是唐代時的渤海國人,渤海國受漢文化影響很深,因此楊先生會寫漢詩,倒也不足為奇。

他有兩首詩收入《全唐詩補編》中,其中之一是《奉和紀朝臣公詠雪詩》

昨夜龍雲上,今朝鶴雪新。

祇看花發樹,不聽鳥驚春。

回影疑神女,高歌似郢人。

幽蘭難可繼,更欲效而嚬。

雖然不是什麼傑作,但也中規中矩。

因為兩隻白鶴是在橋下對話,所以寫關於橋的詩篇時,也可以把這個典故拉出來,當作點綴之用。

杜甫的《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其中第一首是篇七律:

伐竹為橋結構同,褰裳不涉往來通。

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

顧我老非題柱客,知君才是濟川功。

合歡卻笑千年事,驅石何時到海東。

由題目可見,寫此詩的動機是由於竹橋建成,所以引用了這個和橋有關的典故。

但「天寒白鶴歸華表」其實是把兩個典故混合起來用了。

《搜神後記》寫了這樣一個神話故事:遼東人丁令威入山學道,後來化成一隻仙鶴飛回,落在城門華表柱上,口吐人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冢累累。」

杜甫此詩中,「天寒」顯然是和《異苑》所說故事有關,而《華表》肯定用的是《搜神後記》典了。

丁令威這個故事,也是一個很常見典故,經常被古人在詩文中引用,來感慨世事的滄桑變化。明代王世貞有首《酹孫太初墓》

死不必孫與子,生不必父與祖。

突作憑陵千古人,依然寂寞一抔土。

道場山陰五十秋,那能華表鶴來游。

君看太華蓮花掌,應有笙歌在上頭。

「華表鶴來游」就是這個典故。

最後讓我們把目光轉回開頭。鶴訝今年之雪,表面上看只是說這個冬季天寒多雪,但事實上可能蘊含著另一層意思。

庾信本是南朝梁的官員,後來出使北周,被羈留在北方,不得回返。再後來,經過侯景之亂等一系列事件,梁朝徹底消亡。庾信本來就是有國難回,有家難返,這下更是莫名就變成了亡國的流民。他終生都留在了北方,心底是很苦悶的。

我們注意看那個典故,兩隻鶴的對話是:「今年不減堯崩之年」,這句話中的信息,除了天寒,還提到了帝堯駕崩。因此,庾信在寫下這句的時候,也暗含了一個皇帝的死去——公元555年,梁元帝蕭繹死。這標誌著梁朝作為一個國家,差不多已經滅亡了。作為梁朝「遺民」的庾信,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渚歸處 的精彩文章:

他力排一切阻力,決定另立她為皇后,卻險些「斷送」大唐江山!

TAG:江渚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