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火控計算機系統的兩套技術路線:孰優孰劣,誰被淘汰?

火控計算機系統的兩套技術路線:孰優孰劣,誰被淘汰?

文|歐陽欣

在很長時間內對敵艦航速航向的判斷,都是靠眼力和經驗,一般是通過對諸如敵艦桅杆位置,艦體透視關係,艦首浪等表徵的觀察來獲取一個估值,再和連續測定的方位和距離相印證,但是把這些方位距離航速航向參數轉換成方位距離變化率並推算出瞄準點,涉及的計算量並不小,如果單靠人工計算的話是件麻煩而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時代,機械計算機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機械計算機的概念與現代可編程的電子計算機不同,它通常是用機械或機電傳動手段來進行某個或某些固定公式的模擬量計算,機械計算機的演算法和公式是固化在其機械結構中的,所以儘管機械計算機的通用程度較低,但是用於戰艦火控這樣的專門計算領域還是綽綽有餘的。

早期的機械式火控計算機是一些分體設備,如早期射程鍾就是利用輸入的初始距離和距離變化率,輸出當前時刻距離參數,而改進型射程鍾還增加了炮彈飛行時間的輸入,以及預計瞄準點的距離輸出。而德梅里克計算機則是用於獲取目標方位和距離變化率的設備,它基於在速度和方位變化率較低的情況下,速度和方位變化率都可簡化為線性變化的原則,通過輸入本艦航速和目標艦的相對航向角及航速,以求得目標艦相對距離及方位變化率參數。這些分體的計算設備大大提高了火控效率,但是總的來說,面對日益複雜的火控問題效率雖然有所提高,可用和好用之間還是有相當差距的,於是如何將這些分體式的計算機整合就成了新的課題。

在集成的火控計算機系統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套不同的技術路線,即德雷爾體系和坡倫體系。德雷爾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早期分立式計算機的較簡單的整合,在航跡追蹤過程和不同計算單元之間的數據交換中大量引入人工數據修正,而坡倫體系更傾向於高度自動化的黑箱式整合,根據輸入的原始數據自動進行追蹤並輸出最終數據,在整個計算過程中減少人工干預和修正。應該說,德雷爾體系的火控計算機技術難度較低,在初始數據誤差大,參數變化率較低的情況下實用,但是整個系統操控複雜,引入人為誤差較多,對於大參數變化率和機動運動過程處理能力很差,而坡倫體系技術難度高,在發展早期很多前置技術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實用性不高,但是處理大參數變化率和機動運動過程的能力較強。

20世紀1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選擇了以當時技術成熟度高的德雷爾火控台為主的機械式火控計算機體系,僅僅保留了坡倫的部分研究成果整合進德雷爾體系當中,而放棄了對坡倫火控系統的進一步投資,皇家海軍的這一決定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坡倫火控體系概念和技術的大擴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坡倫體系的火控計算機已經成為戰列艦火控計算機的主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空歡喜,戰列艦上的校射飛機為何最後成為雞肋?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