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顆牙竟要$10萬!你也是談牙色變的北美留學生中的一員嗎?

3顆牙竟要$10萬!你也是談牙色變的北美留學生中的一員嗎?

近日,安省法庭開審了一個案子,一名華人高中生在和好朋友們一起回家的途中,被其中一個好友推倒,磕壞了三顆牙,結果兩家鬧上了法庭。原告家長要索賠$10萬。

據法庭文件顯示,原告刁周成(音譯,Zhou Cheng Diao)與被告趙大偉(音譯,David Zhao)是一個高中的好朋友。2014年2月26日,兩人與其他兩個朋友一起放學走回家,經過一個停車場時,趙大偉從背後推了刁周成。刁周成往前跌倒在地,嘴部受了傷,三顆牙齒需要進行根管治療。2016年5月,刁周成的家人向法院提起訴訟,索賠$10萬。

因為據牙醫記錄,刁周成的三顆牙齒(12號、11號和21號)受損,需要進行根管治療,但原告未能遞交進行手術的收據。21號牙齒因為受感染髮炎必須拔除,治療費約是$6,584。

記錄還顯示,另外兩顆受損的牙齒(12號和11號)每10到15年就要換一次牙套,每次費用是$985,而且未來可能有受感染的風險,可能也要拔除,拔牙的費用是每顆$6,584。

雖然三顆牙索賠$10萬美元有點獅子大開口,但是也間接說明北美的醫療費真特么貴。

近來,國內外醫療現狀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尤其是當海外人士驚嘆於國內醫療技術和服務水準的事件,總能成為熱議話題。

比如,2015年12月23日,國內女星李冰冰發文為祖國醫護人員點贊,講述自己在澳大利亞的看病波折,持續二十多天高燒最終輾轉回國治療。

記美國一次糟糕的看病經歷:一覺醒來後的肚子疼,有醫學博士頭銜的美國大夫讓我在醫院裡抽了兩次血,開了一瓶止疼的泰諾,任何有意義的診斷或治療都沒有,最後我自己瞎貓碰死耗子一樣去吃中藥膠囊;等我病都好了,醫生都不知道我究竟為什麼肚子疼;然後給我寄來500美元的賬單。

再比如,前段時間,一位留學歸國的博士感受到了祖國醫護人員的高超技藝……

12日,微博ID為「@屠龍的胭脂井」發布一條帖子講述自己在北京看牙的美好體驗,「北大口腔醫院的醫生簡直是神醫,全面碾壓我美國的牙醫,雖然美國匹大(匹茨堡大學)牙學院已經是美國很牛的地方了。」

帖子中還讚歎道,已不足以用五星來形容北大口腔醫院的就醫體驗了,建議留美的小夥伴們可以在美國買便宜的牙科保險,不到萬不得已,可以在假期回國時看牙。

以下是她羅列的各種理由:

這條微博發布後,得到了網友上萬的點贊,特別留學生感同身受。

類似這樣的微博經常登上熱搜,比如這樣一條躥紅的微博讓網友們紛紛同情起離家萬里的留學生來——「有個在美國留學的學姐,走在路上突然覺得眼前一黑,雙腿發軟,昏迷前最後一句話是,『千萬別叫救護車』。」

這條微博被瞬間轉發、評論過萬,還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搜榜。留學生們對此有強烈共鳴,紛紛道出在國外看病的辛酸體驗,原來大家都是「談救護車色變」、「說看病色變」。

救護車跑了5分鐘,要價800美元

「在國內的時候我們總是抱怨看病難、看病貴,到了美國才知道,用那6個字概括國內的醫療制度太過簡單粗暴,在美國看病才是分分鐘要破產的節奏。」現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留學的北京姑娘Nikki說

Nikki說,去年年底她的腳被柜子砸傷,情急之下室友叫了救護車,雖然宿舍離醫院不過5分鐘車程,但事後的賬單讓她嚇了一跳:救護車費用高達800美元,約合人民幣5500元。

這還不是全部。醫生拍過片子後就讓Nikki回家了,說未傷及骨頭,休養即可。一周後,Nikki收到了來自醫院的賬單,挂號費700美元,不能走醫保,需要自理。一個月後她收到了來自醫生的賬單,「原來美國的醫療系統是醫院和醫生分開結算的」。

「對留學生來說,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看各種條款,雖然上面寫了很多,但真正看懂的人沒幾個,只有親身經歷一回才明白在美國看病的艱辛。」Nikki說,美國的醫療服務分為公立和私人兩種,如果有醫保,在公立醫院看病能獲得一定的費用減免,但減免程度很有限。私立醫院則收費高昂,但擁有比公立醫院更精良的服務。

Nikki提到,一位在芝加哥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訴她,那些富有的美國人是不會去公立醫院看病的,原因很簡單,公立醫院的服務水平有限,私立醫院能提供更舒適更高效的就醫體驗,即使費用高,照樣受歡迎。

「在美國生活,只要不是懶得過分,大多數人的衣食住行是沒問題的,但萬一不幸生了病,情況就難說了,美國的醫療費真是貴到嚇人。」Nikki表示。

美國醫療系統費用高昂由來已久。2013年,美國人均醫療費用為9255美元,是經合組織成員平均水平的2.7倍。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曾撰文分析稱,醫院在美國是一個強勢利益集團,擁有強大的政府遊說能力,往往能成功瓦解各種試圖控制醫院費用的努力。同時,根據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救助總局2015年發布的報告,美國醫生的收費水平和收入水平均為全球最高,醫師(含診所)費用佔了美國醫療總費用的23%。

因為一場病,錢包「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經歷在Nikki的同學和朋友中非常普遍。

Nikki有個朋友半夜肚子疼,先是去了宿舍旁邊的一個健康中心,因為工作人員下班,她又被緊急送往市中心的醫院,結果被查出是急性闌尾炎,需要緊急手術。幾個星期後,郵寄來的賬單顯示,那晚看病共花了3萬多美元,其中CT費用是4000多美元;手術後在觀察間停留是按分鐘收費的,睡了一小時的費用接近1000美元。

去年年底利用聖誕節假期回國時,Nikki特意到醫院做了全面體檢,看牙、驗光配鏡等,Nikki也在國內搞定。

目前在加拿大讀書的網友黃佳怡表示,每次回國第一件事就是看牙,其他小毛病也會忍著,留著回國看。「前年暑假牙疼得不行,吃了很多止痛藥都不管用,跑去醫院看大夫被診斷為智齒髮炎。當時夏校已經開課了,但硬是打了個『飛的』回國拔牙。為啥不在美國拔?因為貴到想哭。」黃佳怡表示。

「我認識的留學生,幾乎都是回國看牙,因為國外的口腔治療是高消費領域,留學生往往『談牙色變』。徐同學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留學生 的精彩文章:

ddl足以成為壓垮留學生的最後一根稻草?全面解析留學生壓力背後的故事……

TAG:北美留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