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年終獎考查錄,你的年終獎是不是比他們多呢?
又到了一年一度發年終獎的時候了,有人發圖炫耀,有人心裡發酸,但這重要嗎?當然重要,這決定了你未來的一年是不是該考慮一下換工作,爭取明年比今年更低。
開個玩笑,言歸正傳,讓我么來看看古代官員他們能拿多少年終將,跟他們比較一下,看自己是比兩千石大員的高,還是比百石小吏的低。
在東漢,剛到臘月,皇帝就給級別比較高的文武官員發年終獎。據定例:大將軍、三公,每人發五銖錢20萬、牛肉 200 斤、大米 200 斛;九卿每人發錢 10 萬;校尉每人發錢 5 萬;尚書每人發錢 3 萬;侍中每人發錢 2 萬。這才是過了臘八就是年啊。
一枚五銖錢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四角,漢代一斛大概為現在120斤,這也就是說不算牛肉,按兩塊錢一斤米算的話三公級別的年終將有12萬8千元人民幣,而最低的侍中只有8000元,只有三公的零頭。
至於其他低級官吏,朝廷就不發年終獎啦,不過也不是說他們就沒有了年終獎。
晉朝以前時期,紙雖然發明了,但公文還是用竹簡寫,一份公文,有時得用一堆竹簡,為防止公文在傳遞過程中遺失,或出於保密的需要,就得用袋子裝起來封好,公文傳遞完畢後袋子就成了廢品,這些袋子有絲、有麻還有皮,多多少少能賣點錢,這樣一個部門的小吏就有了年終獎了。
到了宋代,雖然文武百官的工資很高,但年終獎卻少得可憐。而且只給最頂層官員發如宰相、樞密使以及一些王公等。每年到冬至皇帝就開始發年終獎了,大概是 5 只羊、5 石面、兩石米、兩罈子黃酒。
這些頂多幾千塊錢,與他們的工資相比而言,不值一提。
宋代官員的俸祿豐厚,名目繁多,在朝歷代中可謂無出其右,月薪最高者可達四百貫紋銀,是漢代的10倍,清朝的2至6倍。
一品官員除每月俸錢120貫外,還有絹綾羅綿以及餐補(餐錢),飲料補貼(茶湯錢),取暖補貼(薪炭錢),招待補貼(公使錢),崗位補貼(添支錢)等。每個官員還可由國家出資配給僕人,最低的官員配給一名僕人,宰相可配給100人。宋真宗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那個時代可真是真理啊。
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出身貧寒,為官廉潔,卻能用自己的錢在家鄉修建「義莊」,贍養族人。
再如包拯在權知開封府時,所有薪水福利加在一起,一年近萬貫,按購買力來說,至少值 600 萬元人民幣,而美國總統的工資才60萬美元,只有包拯的三分之二。而這還不是包拯拿過的最高薪水,也難怪現在這麼多文化人嚮往宋朝。
以上這些充分說明了,年終獎多少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一年賺了多少,鄙人這一年只在某自媒體上賺了三毛二,還不能取,應該不會有比我少的了吧。


TAG: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