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遺留的徽州技藝美味

遺留的徽州技藝美味

寫這篇東西的兒子寫的父親的手藝

本人是一名竹藝師從藝也十六年,做久了越能感受做一件事不僅為了生計更為了對得起我的光陰和職業尊嚴。家中太爺爺到我四代都是做手藝,從當初一份選擇到去頭去尾做到一輩子。父親1963年生十幾歲就挑學了一門手藝做到現在,十里鄉親提名字不一定有人知道我家在哪(主要重名的太多),可提手藝肯定知道,父親現在身體還很好,每年都會做一些,我們又忙於我們的選擇。這份味道存在的因為父親還在堅持。現在市場上並不缺一碗吃的,可大概就不會有多少人記得手藝和工業品的區別。

寫這個轉出去讓這份手藝走到更遠,讓吃貨能感受到父親的手藝。也想為父親的手藝掙一份尊嚴,讓父親有所驕傲,不僅幾十里鄉親也讓遠在北京廣州都知道這份傳統的技藝和美食

這是我們村,典型的小丘陵地區,有山地田地小河,沒工業由交通感覺還是可以的

這個我也不懂啥品種,就本地流傳一種個頭不大很好吃的一種紅薯品種

挖這個還挺費力還得保證紅薯完整乾淨

挖好直接在小河裡清洗乾淨,現在生活在城裡感覺喝的水真的沒法喝

用搗碎機搗碎然後擠壓過濾,這是沉澱

又白又乾淨

調成漿糊備用

這是原杉木蒸籠

底下大火蒸煮,上面一層一層的上,4個抽屜上60次,接下來準備群其他的

天然的繩子

工具就這麼簡單幾樣

看父親做原來自己也試過,看著簡單可到現在沒成功

這個捆的過程還需要老媽配合

接下來就湊個好天氣晒乾保存,幾月忙碌就就為這口,談起童年的味道對著這個我太過深刻,剛懂事就隨著父親加加柴火。父親的炒粉絲也一流。

每年父親都會用自家農村山地種一些紅薯,做一些粉絲,手藝沒丟,味道也沒丟,除了自家吃也余留一點。

只有少量,少數朋友可以嘗嘗,(120到160克一把)5把一包裝 今年大概數了有六百把左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水水清 的精彩文章:

TAG:清水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