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這部片,讓我們知道還有人正上演無法播出的現實版《潛伏》
Sir今天想再提一提《風箏》。
只為一個人。
不是「風箏」,但比「軍統六哥」鄭耀先更接近國民黨權力核心。
不是「影子」,卻更深藏不露。
這樣一位真實存在的情報大牛,在劇中卻只有寥寥數句台詞:
她憑著每分鐘二百字的記錄速度
和一手好字
在國民黨中央
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中擔任速記員
凡是蔣介石支持的會議
她都是速記的不二人選
她的形象,只在劇終伴隨著國歌一閃而過。
這怎麼行?
必須要鄭重介紹一下——
《潛伏14年》
她,叫沈安娜。
原名沈琬,1915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的一個封建世家。
但這位大小姐可一點也不安分,進步的小火苗早在她心中燒得通紅。
16歲,她宣傳抗日救國,九一八事變之後,還在上初中的沈安娜就跟著高年級的同學一起上街遊行、吶喊。
17歲,她反抗包辦婚姻,和姐姐一起離家出走,前往上海。
18歲,她大膽張揚青春,拍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明星照。
後來,沈安娜的演員夢沒實現……
但在之後的情報工作中,她每天都是位演技高超的女主角。
她的真實人生,比任何一部諜戰電影都更具傳奇色彩。
蠅頭小筆記錄情報,板鴨腹中藏匿情報,街頭擦肩傳遞情報。
這些諜戰影視劇中的緊張情節,就是沈安娜的日常。
還有地下黨被嚴刑拷打、當街槍決、斬首示眾。
這些影視劇中不忍看的殘酷片段,都是發生在沈安娜身邊的真實場景。
再來一張蔣介石看到能氣得吐血的歷史「劇照」——
某次國民黨大會,蔣介石頭頂著青天白日旗在那慷慨陳詞。
而他左手邊,奮筆疾書的速記員,就是沈安娜。
兩個身位,是沈安娜到國民黨權力中心的距離。
大到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針,細到解放戰爭時國民黨兵力部署、進犯順序、軍官任命的作戰計劃。
沈安娜的每一次會議記錄,都是一次神不知鬼不覺的情報收集。
更傳奇的,是沈安娜身處敵營漩渦,歷經抗戰、國共和談、內戰三個時期,潛伏十四年未露真身,之後也全身而退。
難道她開掛了嗎?
來,看完這些乾貨你就知道,傳奇不是隨隨便便煉成的。
首先,一身硬本事,是她打入內部的敲門磚。
200字每分鐘的記錄速度,不是說說而已。(別說記錄了,Sir用電腦一分鐘都打不出200字)
一整天嘚吧嘚的會議內容,沈安娜一晚上就整理出兩份,一份給國民黨,一份給共產黨。
為了提高效率、防止被破譯,沈安娜甚至自己發明了一套速記符號。
沈安娜最初學習的炳勝速記法
一手娟秀的好字,更是職場加分利器。
沈安娜自1935年進入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擔任速記員,一路被重用三年後直升為高層絕密會議指定的速記員也沒人懷疑。
靠的就是過硬的業務水平。
另外,心理素質硬,是她臨危不懼的保護色。
要知道,搞情報的,每天無形的子彈都從耳邊颼颼飛過。
1942年,一直和沈安娜聯絡的上線突然不見蹤影。
沈很急,寄去一封試探性的信:「孩子有病,借你的錢,下月再還。」
幾天後兩個國民黨特務衝進沈的家中,說她與共黨通信,對方已經被抓起來了。
沈安娜沒表現出慌張,理直氣壯地跟特務正面剛:
無非是向朋友借幾個錢么
現在國難當頭
誰不缺錢啊
除了硬剛,沈安娜還懂得曲線智取。
會議機密內容連續泄密,讓國民黨高層加大調查的力度。
這回,可不是一句話就能擋住的。
沈為了不讓火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四兩撥千斤,把節奏往別人身上帶——
最近中央社的那個記者來的可比以前勤多了
而且沈安娜不只是被動偽裝,還主動出擊,發射糖衣炮彈。
認了科長夫人當乾媽,向國民黨的「元老派」敬求墨寶,把他們題寫的條幅、對聯掛在家中顯眼的位置。
下面的人,敬她三分;上面的人,讓她三分。
沈安娜就這樣以一副「後台很硬」的國民黨員模樣,行走在兇險的鋼絲上,多次化險為夷,從沒被識破身份。
最後,立場硬,是她回歸組織的定海針。
潛伏十四年,沈安娜的上線,斷過,她也很可能會失去身份。
但沈安娜這隻「風箏」,線斷了,卻依然從容地飛著。
哪怕沒有人對接,她也堅持收集著每一份有價值的情報。在失去時效之後,親手銷毀情報,再繼續收集。
潛伏十四年,沈安娜也不是沒有遇到過誘惑。
國民黨給她升職加薪,她不要。
放棄名利雙收的立法委員,堅持做苦逼又寒酸的速記員,為的是能繼續在會議上獲取機密情報。
國民黨給她分配福利房,她也不要。
一家四口,寧願擠在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間,為的是將來組織還能找到她的家門。
中央黨部要給我們換好一點的房子
我們就以各種借口
還是保留著,這是一個聯絡點
這些小犧牲,體現了沈作為一名地下黨的大智慧。
時刻和組織建立、保持聯繫(多次拜見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領導人),讓沈在解放後從國民黨抽身,也沒丟掉自己共產黨的身份。
後來1949年陳毅在上海開大會,沈安娜被推薦當速記員。
陳毅在會上看到身著旗袍的沈安娜後,給了她一套嶄新的灰布軍裝。
這是她潛伏十四年之後,第一次穿上了解放軍的軍裝。
沈安娜作為一名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當然是傳奇的。
但在紀錄片中真正打動Sir的,是她作為一個人有血有肉的柔軟。
她的愛情,在潛伏中愈久彌堅。
沈安娜人生中的男主角,叫華明之。
兩人在傳遞情報的來往中,產生感情,走入婚姻。
那個時代沒有什麼什麼愛情歌曲,兩人常在一個小荷花池旁唱革命歌曲解壓。
這一唱,就唱到頭髮花白。
在1998年的採訪中,沈安娜望著丈夫,揮著手,打著節奏;華明之正襟危坐,乖乖唱和。
一首《國際歌》,是這對地下黨夫妻一輩子的浪漫。
她的家人,在戰火中分離。
和自己的母親19年沒見一面,親姐姐病逝後三年才知情。
沈安娜跟著國民黨轉移重慶時,為了安全,還把一歲的兒子丟給上海的婆婆照顧。
再見就是九年後,兒子早不認識母親。母親還要對著兒子,做自我介紹:
我聽奶奶說你媽媽要來
當時因為沒見過不認識
突然叫了我一聲小名叫囝囝
我知道這一定是很熟很熟的了
然後她說我是你媽
這才見到了
解放前,沒有暴露身份,倖存下來。
建國後,獲得了身份和榮譽,沒有蒙冤、遭受迫害,又一次倖存下來。
沈安娜憑藉的是過人的實力和……運氣。
像她這樣,在潛伏大戲散場後,還能華麗轉身、得以善終的白區地下工作者,不多。
但她更多的同志,沒有機會從陰影中走出來,沒有機會享受她獲得的安寧。
而他們,或許才是讓沈安娜一輩子也難以抽身的人。
2010年,95歲的沈安娜在醫院中離世,彌留之際,還在喃喃自語:
暴露了,抓人了,從後門走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看的,B站上有
編輯助理:阿拉燈神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