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最大的學術造假事件,諾貝爾獎都差點上當,此人號稱愛因斯坦二世

最大的學術造假事件,諾貝爾獎都差點上當,此人號稱愛因斯坦二世

學術造假,令人不齒,但此類事件在各個國家都屢禁不止。

比如在2009,我國的多所大學就爆出學術造假的事件,其中不乏某大學副校長參與其中。

在2014年,隔壁島國也發生一起轟動世界的造假事件,日本的兩位理化學研究所人員,在英國權威雜誌《自然》開年第一期上,發表了「成功培養萬能細胞——STAP細胞」的論文,備受醫學界關注,不久被指出論文捏造事實,數據編撰,實驗方法和結論存在問題,在7月2日,《自然》雜誌證實了該論文造假的事實。

然而,以上例子,和今天我要說的造假事件——舍恩事件,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舍恩事件發生在美國,其影響力震撼整個科學界,在造假暴露之前,其主角舍恩號稱"愛因斯坦二世",其造假的規模也讓人汗顏,甚至諾貝爾獎都差點把他列為候選人,其獲得6次諾貝爾獎的貝爾實驗室也因此事件蒙羞。

舍恩本是德國人,1998年加入美國新澤西的貝爾實驗室,他研究的內容是分子晶體管,舍恩聲稱他以碳元素為基礎,以氫和硫的有機半導體分子為晶體管,以金原子層為電極,利用范德華力,把電極安裝在一個分子上。

假如這一成果為實,那麼意義巨大,意味著人類從硅時代走向分子時代,電器會更便宜,微型電腦也將成現實。

在1998年到2001年內,舍恩發表了100多篇論文,絕大多數發表在《自然》、《科學》等這樣的權威雜誌上,要知道,一般情況下,一位科學家每年能發表一兩篇論文在這樣的雜誌當中,已經算相當了不起的了。

而他發表的一些實驗成果,還被學術界稱之為"奇蹟之作",比如電子超導實驗、有機電子激光、散光晶體管和單一分子電腦等等。

當時的學術界對他寄予了希望,並稱他為"愛因斯坦二世",甚至討論他什麼時候獲得諾貝爾獎,可謂紅得不得了。

一直到了2002年,美國幾十家實驗室,前後投入了數百萬的資金,去重複舍恩的實驗,讓人們驚訝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室能重複舍恩的實驗。

最先露出馬腳的是舍恩在《自然》雜誌中的三篇論文,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教授發現,舍恩這三篇論文當中,不同的實驗卻使用了同一張圖表,剛開始舍恩解釋到是自己編輯的時候用錯了圖表。

不過這並沒有打消人們的懷疑,類似的矛盾逐步被人們發現,於是在2002年,貝爾實驗室成立了調查委員會,針對舍恩的論文進行了糾察;這時候,舍恩開始了反調查措施,比如刪除電腦中的原始數據,或者直接拒絕檢查等等。

調查委員會在為期三個月的調查後,確認了舍恩造假為實,並公布了24處確認造假的證據。

此事件一出,學術界一片嘩然,這位"科學天才"一夜之間成為了臭名昭著的造假者。

最終,貝爾實驗室解僱了舍恩,它在德國的研究所撤銷了他的聘書,他的大學收回了他的博士學位,舍恩事件成了科學界最大的醜聞。

後來人們發現,在舍恩的論文中,大多數數據都是偽造的,對科學研究沒有任何實質性幫助,這一事件對科學界的影響極其惡劣,甚至一度讓科學界蒙羞。

包括最近爆出的,國內論文代寫明碼標價的事件,雖然只是滄海一粟,但正是有了部分人存在僥倖心理,才有了這些市場!奉勸各位莘莘學子,切不可一意孤行,毀了自己的一生!

好啦!這篇內容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我們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伯史密斯 的精彩文章:

利用量子傳輸技術能進行瞬移?科學告訴你,你聽到的是偽科學!

TAG:艾伯史密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