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方人在北方上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南方人在北方上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一個南方漢子,每到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最經常被問到的三個問題是:

北京是不是很冷?

霧霾是不是很嚴重?

吃得習不習慣?

究竟南方孩子到北方上大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北方究竟冷不冷?

每年回家,一下飛機就會被問的問題就是:怎麼穿這麼少,在那邊不冷嗎?

北方冬天的氣溫確實是低於南方的,但是北方的氣候條件和暖氣這種黑科技的存在使得北方的冬天實際上是比較舒服的。

總體來說,北方的冬天,防風是第一要務。最外層的衣物(羽絨服或大衣)只要擋住了刺骨的北風,再配上帽子圍巾手套就足以禦寒。南方則恰恰相反,越靠近沿海沿江的城市,冬春兩季的陰冷濕氣總是能夠穿過厚厚的棉衣羽絨,甚至是屋裡的棉被也總是捂不暖。

北方和南方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冬天有沒有暖氣。北方的冬天總體還是比較好過的。即便屋外冰天雪地,屋內也是溫暖如春,唯一的遺憾是每年11月份眼巴巴等暖氣的時候。

下面兩張圖差不多就是北方天氣給人的實際感受:

實際上冷就出門那一下:

室內暖氣也影響著學生的穿衣習慣。在北方,越貼身的衣服反而需要越輕便,穿在外的衣服則應當更加防風保暖,並且應當容易更換。這樣在進入有暖氣的室內時才能直接脫掉厚重的外套,保證輕便。

男生在冬天的一種常見穿衣方式是:

內:打底衫/保暖內衣/背心+襯衫/衛衣/秋衣

外:毛衣+羽絨服/棉衣/大衣+帽子/圍巾/手套

至於要不要穿秋褲或者毛衣,其實全看個人和天氣情況,也不是非穿不可,真的沒那麼冷。

乾燥得流鼻血,不是鬧著玩的

北方和南方另一個較大的區別就是北方要比南方乾燥。長江以北的地區基本上承包了我20多年來所有流鼻血的經歷。

對於剛到北方上大學的南方學生來說,要適應這種氣候需要一些時間,記得多吃水果補充水分和維生素,也可以在室內安放一個空氣加濕器(某東或者某寶有售, 200元以下足矣)。至於「加濕器會引起哮喘」的問題,純屬謠言。

另外,很多南方漢子並不習慣在臉上擦東西,到北方都得適應。一方面在秋冬季節盡量避免使用去油效果太好的洗面奶,另一方面在洗臉後或出門前,一定要抹好保濕的護膚品以免凍傷凍裂皮膚。再不濟,去校醫院開點甘油或者護手霜吧。

霧霾沒那麼恐怖,但仍需防範

到北京上大學的學生常常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霧霾。其實這幾年的感覺是北京的霧霾確實在好轉,或者說重度霧霾的天數在減少(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們都習慣了)。

霧霾已經成為華北地區冬季常見的一種天氣。客觀來說,北京的霧霾嚴重程度還是比河北河南要輕一些的,不過在媒體的渲染下,好像北京天天都是霧霾。實際上,每當北風起的時候,天還是藍得能滴出水來的。

一般來說,冬季供暖開始以後會出現霧霾比較嚴重的天氣。這時候除了減少戶外活動外,就是在屋外戴好防霧霾的專用口罩。另外,有條件的宿舍可以買一個空氣凈化器,集資起來投資一個,也能造福四年。

左圖的口罩才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過濾細顆粒物的功能,右圖的普通口罩是沒有防霧霾功能的。不過,要上好大學,還得「自強不吸」。

「沒羞沒臊」的大澡堂

許多北方的大學的學生宿舍中是沒有獨立浴室和衛生間的。一般來說宿舍樓中會有統一的浴室和衛生間供本宿舍樓的學生使用。一些住宿條件較差的大學則是在校園內建設統一的大澡堂。

南方學生剛到北方上大學的時候,可能不是很能接受北方的大澡堂。有的學生高中時候住的宿舍都是帶有獨立浴室和衛生間的,一到大學可能會覺得落差有點大,但時間長了就適應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洗完澡回宿舍前,做好保暖和保濕工作。

我覺得我自己適應得特別快(雖然高中宿舍就有獨立衛浴),軍訓時教官規定隔一天才能洗一次澡,不能洗澡的日子裡我也就和一幫小夥伴在宿舍的盥洗室里沒羞沒臊地沖水_(:3 )∠)_

擔心飲食習慣,不如擔心擔心食堂

大學裡的飲食條件往往取決於大學的食堂。現在大學的食堂往往會兼顧各地學生的口味。即便是北方的大學食堂,除了麵食,也會有沙縣小吃、冒菜、饢、腸粉,當然肯定比不上當地的正宗啦。

在北京念大學其實並不是天天都是北方的麵食。北京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吃到五湖四海的美食,而五湖四海的美食到了北京都會或多或少地帶上一點「京味」,甚至所謂的「北京菜」也受到許多菜系,特別是魯菜的影響。

實際上,並不需要過分擔心能不能適應當地飲食的問題,畢竟有多少種美食是我們吃過一次才知道的。而且,與其擔心適不適應一座城市的飲食,不如擔心擔心學校的食堂。

最後,我只吃甜豆花,這是原則問題ヽ(??ω?? )ゝ

開銷太大,純屬個人問題

平心而論,北京除了房價高,維持一個普通生活水平的日常花費是要低於不少二線城市的。

對於大學生來說,吃飯在食堂,住宿在宿舍,這兩項基本上是低於市場價格的(不少大學的食堂都有補貼,可能直接補貼給學生,也可能食堂直接降價)。如果不考慮學校附近的黑心商家,北京一般的水果超市中水果的價格也比較親民的。

當然,買手機電腦、訂西裝、報英語培訓班,這些開銷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一項重要的投資。

至於偶爾下一趟館子,電影、音樂會、話劇、講座等文化活動,開銷則因人而異。而高校內的講座和演出,北京的各種博物館也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娛樂選擇。

另外,現在網購越來越方便,在某寶、某東或者某馬遜上買東西基本能解決日常所需。在互聯網公司密布的北京上海,訂水果訂外賣訂衣服都非常方便且便宜。

如果上了大學後日常開銷特別大,純屬個人問題。

大學第一課:管好你自己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上大學意味著到一個新的城市,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而越好的大學往往越傾向於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環境。上不上課,幾點回宿舍都沒人管。每年都有因為沒看到獎學金申請通知而喪失資格的學生,也有忘了交學費而到財務室門口大排長龍的學生。

其實適應不適應一所大學或者一座城市,關鍵在於自己能不能管好自己,包括管好自己的身體狀況、管好自己的學業,管好自己的生活費這樣的小事。或許就從天冷知道添衣開始吧。

畢竟,離家千萬里,少的是嘮叨,多的是自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知路教育幫 的精彩文章:

TAG:創知路教育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