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嫁給中國青年的外國女性,生活富饒不願離開
從地域上講,蘇日瑪、圖雅、琪琪格從蒙古國嫁到中國內蒙古,不過是從草原北邊搬到南邊。圖中,琪琪格和9歲的兒子清貢,搭在丈夫賀希格的雙臂上。他們在烏蘭巴托的一所大學相識,2003年結婚。如今,他們在二連浩特安家,並經營一家蒙貨店。
琪琪格說,她在意男人踏實、有才華,賀希格對婚姻生活的負責態度,讓她有安全感。象蘇日瑪一樣,琪琪格也不在乎中國「數萬彩禮、男方有房」的「標配」條件。
圖為琪琪格在自己的蒙貨店內招待顧。賀希格為了能讓琪琪格過上更好的生活,帶著她回到中國謀生。現在全家人豐衣足食,生活美滿。而琪琪格從未提過回祖國的事情。
對蘇日瑪來說,「張貴林人好,他沒結過婚,沒孩子,對我好。」在蒙古的城市,婦女除了同男人一樣上班工作外,還要料理家務、撫養子女、照顧丈夫,很多蒙古男人不管家務,事事要女人照顧。
蘇日瑪不光有股子力氣,手還巧,土豆燜面、餃子、燴菜,中國的家常飯菜都會做。張貴林一回家就有熱乎飯吃,他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3年前,夫妻倆回二連浩特安了家。來中國第一年,蘇日瑪干著和在家鄉一樣的苦力活:搬磚、拉沙土,特別能幹,張貴林覺得「撿著了」。沒事的時候,蘇日瑪就在家刺繡。
張學兵去到蒙古國做中餐廚師,他和同在飯店打工的圖雅相識相戀,於2010年一起回國結婚,2011年兒子出生。如今他們在二連浩特經營一家中餐館,主要買莜麵和蒸餃等。
圖雅看中了中國老公的踏實與傳統。圖雅會使用簡單的漢語和公公婆婆溝通,這樣一家人也親近了不少。
一篇德國的報道顯示,根據調查,在蒙古國,每年60%—80%的大學畢業生是女性。女性是家庭主要的經濟支柱,和丈夫相比她們工作更好,收入更高。
圖雅高達1米75,曾經在學校還是女子籃球隊隊員。如今來到中國後,她成為全職太太,不需要外出工作,只需要在家照顧孩子,生活上可以說是衣食無憂。如今圖雅感到無聊了便去家附近籃球場打打籃球。她表示生活在中國很幸福,與家人偶爾通過電話聯繫。


TAG:旅途上的人與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