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神秘消失的三位名人!至今去向還是謎?你們知道是誰嗎

中國歷史上神秘消失的三位名人!至今去向還是謎?你們知道是誰嗎

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出過許許多多對能夠推進歷史的大人物,而他們的結局有善終也有惡報,但是最神秘的一種就是失蹤!對失蹤,連翻遍3史書也沒記載,就像憑空消失一般,下面為大家揭秘歷史上神秘失蹤的三大名人!一、鬼谷子;鬼谷子,原名王詡,又名王禪,是歷史上極富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臏、龐涓;縱橫家:蘇秦、張儀。 相傳鬼谷即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詭秘,社會縱橫、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無所不窺,諸門無所不入,六道無所不破,眾學無所不通。證得弟子門人無數,翻雲覆雨,驚世駭俗,後皆大有作為。鬼谷堪稱萬聖先師,萬聖之祖,絕不為過。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趙的和一家姓周的,他們是鄰居,趙家經商,周家務農,兩家相交甚厚,關係密切。後來,趙家經商破產了,周家便慷慨接濟,趙家為表真誠的謝意,許諾將女兒許配給了周家。過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繼去世,家境敗落,作為商人的趙家,悔婚毀約。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馬之情,氣惱加相思,竟病亡入黃泉。趙家女是知情達理的賢惠女子,聞其噩耗,趕到周家公子墳前,悲號不止,因哀痛過度,竟哭昏過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墳前的一株稻穀帶回家去。趙家女蘇醒後,見身邊確有稻穀一株,她真的帶回去,淘米吃了,以後趙家女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健康成長,成了一個聰明的男子漢,這就是鬼谷子。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趙家女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鬼谷子。這是很有深意的關於鬼谷子出生的傳說,表達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又傳說,原商紂王都城朝歌西面30里的雲夢山,山上有兩個山峰:劍秀峰和龍王峰,兩峰間的絕壁上有個天然洞窟,洞內有清泉,流入溪河。這個洞就是鬼谷洞。

原來,在很久前,雲夢山地區久旱無雨,到處缺水,善良的農夫慶隆四處尋找水源,在一個乾涸的水池中救了一條小金魚,這條小金魚現出了人身,原來是東海龍王的女兒。好心的慶隆要求小龍女解救遭受旱災的鄉親,小龍女受感動私作主張,偷偷鑽了一個「海眼」,想把海水引入雲夢山區。龍王發現後,懲罰了小龍女和農夫慶隆,小龍女化成了山中的龍泉,慶隆化成了保護泉水的山脊——「青龍背」。又過了許多年,小龍女的精魂脫胎在都城朝歌南面王莊的王員外家,孩子出生後取名瑞霞。又有一年遇到乾旱,王家三頃土地種下的穀子,只結了一株谷穗。瑞霞的丫鬟揉搓著這株奇特的谷穗,谷穗變成珍珠,瑞霞接過了珍珠把玩著,珍珠奇怪地鑽入了瑞霞的口中,不久瑞霞懷孕了,她因未婚先孕而被趕出了家門。無家可歸的瑞霞在雲夢山的洞中生下了一個男孩。瑞霞因神奇的谷穗而生子,所以為小孩取名為鬼谷子。原來,瑞霞是由小龍女投胎轉世的,谷穗就是慶隆的精魂所化,小孩出生的洞窟就是「鬼谷洞」。兩個因谷而生子的不同傳說當然只是虛構的故事,是賢惠女子和善良農夫的理想和願望,然而,鬼谷子並不只是淳樸善良,傳說中的他,還有通天的本事。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華夏族,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據記載,在東周陽城附近有一座山谷,丘高溝深,林木茂盛,鬼火閃動,幽不可測,不像人住的地方,因此被人稱為「鬼谷嶺」。山谷中隱居著一位被尊稱為鬼谷子的老人,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修道,不與世人來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科學家尊他為先師,法家尊他為大師,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他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一起採藥修道。墨子不娶妻不養子,雲遊天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鬼谷子王詡則通天徹地,其學問之淵博,無人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沖舉可俟。」鬼谷先生既然深知仙家的超凡沖舉之術,身懷曠世絕學,為何要屈居人間俗世呢?原來,他只是為了超度些聰明的弟子,同歸仙境,所以棲身鬼谷。他住隱居鬼谷不計年數,其弟子也不計其數。他的最出色的弟子有蘇秦、張儀、白起、李牧、毛遂等人。蘇秦是七國征戰時的著名軍事家,而張儀是戰國時的著名縱橫家,白起則是深得鬼谷子兵法的戰國第一名將。此外,幫助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戰勝吳王夫差成功復國的謀略家范蠡,也是鬼谷子的弟子;戰國時著名外交家毛遂,也是鬼谷子的弟子;秦朝採藥養生的大師徐福,也是鬼谷子的弟子。鬼谷子還有一個師妹,也就是奇門遁甲創始人,擁有九天秘籍,熟諳天機、人道、地脈的九天玄女,師兄妹倆人同是師承於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華裔澳洲國籍的著名歷史作家蕭玉寒就寫了一本《鬼谷子》傳奇,專門講鬼谷子和九天玄女的傳奇故事。

做為老子的徒弟,鬼谷子也是一位神秘失蹤的名人,在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前,將自己的一身本領都傳給了他,並囑咐他好好研究。自此以後,鬼谷子就隱居深山修行。之後,鬼谷子的去向成了世界之謎。鬼谷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自號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稱為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稱為真人,比如,莊子稱老子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超度些仙人。無奈他的諸弟子如蘇秦、張儀,白起,李牧、呂不韋等,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暫時居於世間,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幫助他們扶正抑邪。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有混天移地之法,還會脫胎換骨,超脫生死,能撒豆為兵,斬草為馬。他善於揣情摩意,縱橫捭闔。鬼谷子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他真仙,所以曆數代而不老,「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隨老君兩化流沙,泊周末復還中國。居漢斌鬼谷山。」《錄異記》。就連秦始皇都有求於鬼谷先生,向他討求長生不老草:「神州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秦始皇時,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鳥狀銜此草墜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問北郭鬼谷先生,雲東海瀛州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秦始皇聞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並一寸葚。」《箴戒篇》

二、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施夷光世居越國苧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苧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

西施,春秋末期農曆六月廿四日(陽曆7月19日)出生於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云:諸暨苧蘿山,有西浣紗石。《輿地誌》、《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歷代文人學士喜作歌驪之行,唐代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艷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 」,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越諸暨苧蘿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稱西施,一作先施,小字夷光。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詞遂為美女之代稱。西子病心而顰,村東醜女見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顰,富人見之,閉戶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東施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此即東施效顰之典。西施常浣紗於水上,魚為之沉,故有沉魚之說,世人因名其溪。越君勾踐圖復國,以吳王好色,乃用范蠡謀,徧訪國中美色,得西施,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乃獻於吳王夫差。吳王嬖之,日事遊樂而廢朝政,親佞幸而遠賢良,終至國破身亡。吳既滅,勾踐以西子為亡國尤物,浮西子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鴟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鴟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報(伍)子胥之忠。

《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於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崔道融《西施灘》云:「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云:「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王維《西施詠》云:「艷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珠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魚玄機云:「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女神去相和。一雙笑靨纔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

皮日休《館娃宮懷古》云:「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盧摯《西施》云:「建姑蘇百尺高台,貪看西施,杏臉桃腮。月暗錢塘,不提防越國兵來。吳王冢殘陽暮靄,伍員長文老樹蒼苔。范蠡賢哉,社稷功成,煙水船開!」明姚綬詩云:「西施昔日浣紗津,石上青苔思殺人。一去姑蘇無復返,岸旁桃李為誰春?」今蘇州城西有館娃宮、一劍涇、玩月池、響屧廊、西施洞等遺迹。諸暨苧蘿村有西子祠,田錫山撰聯云:「決報吳心,成沼吳功,夫婿五湖舟,坐笑先機文種味;以傾國貌,洗辱國恥,女兒百世祀,若論配饗木蘭宜。」

西施曾經忍辱負重,許身它國,憑藉傾國傾城的美貌最後成為吳王最偏愛的妃子。靠著自己的美貌,讓吳王整日的沉迷於自己。不理會朝政,眾叛親離。在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在西施的內應,下,勾踐終於滅掉吳國,復國。這場幾十年的吳越的戰爭,最後終於結束了。可從這以後,西施雖然回到了故鄉,但是杳無音訊。就像人間蒸發一樣。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苧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施夷光世居越國苧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苧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

與范蠡設計:「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於吳王。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苧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西施,一次假面舞會的誤會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范郎。然而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會稽,教習歌舞,準備獻給吳王夫差。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舉手投足間,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三、張良;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之相。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據說晚年跟隨赤松子云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並把這種仇恨集中於一點——反秦。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他弟死不葬,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制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鎚(約合60公斤),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是六駕馬車。

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東巡,張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遊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現原陽縣的東半部),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不多時,遠遠看到三十六輛車隊由西邊向博浪沙處行走過來,前面鳴鑼開道,緊跟著是馬隊清場,黑色旌旗儀仗隊走在最前面,車隊兩邊,大小官員前呼後擁。見此情景,張良與大力士確定是秦始皇的車隊到達。但所有車輦全為四架,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座駕,只看到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該車擊去。120斤的大鐵鎚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力士是否逃生則沒有任何記載)。然而,被大力士擊中的只是副車,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所有車輦全部四駕,時常換乘座駕,張良自然很難判斷哪輛車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於難,但秦始皇對此事十分惱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但因無從查起,使張良得以「逍遙法外」,後來不了了之。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

一天,張良閑步沂[yí]水圯[yí]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只見那老翁走出里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讚歎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圮上老人」。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矢志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後因自感身單勢孤,難以立足,只好率眾往投景駒(自立為楚假王的農民軍領袖),途中正好遇上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展勢力。兩人相見如故,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悟,並常常採納張良的謀略。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跟從劉邦。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謀略的前提則是要有善於納諫的明主。這次不期而遇,張良「轉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紛紜複雜的形勢中,具有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從此,張良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聰明才智也有機會得以充分發揮。

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前197年(漢高祖十年),漢王朝上層出現了一場新的危機。劉邦有改易太子之意。當時劉邦寵愛戚夫人,並察知呂后有異心,有代劉而王的跡象,故欲廢太子孝惠(呂后子),改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為國儲。朝野大臣,群起諫爭,但絲毫不能更改劉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將被剝奪,呂后遂求救於「智囊」張良。張良考慮到太子一位,事關重要,不可輕易更立,大儒叔孫通說得好:「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再加上當時天下方定,漢朝統治根基還未穩固,各項制度還正在健全,只有順其現狀,無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穩保江山。基於這個大局,張良遂對呂后說道:口舌難保太子,「商山四皓」(皓:白,即四個白頭髮的老人,分別是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皆八十餘,節義清高,不就漢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義「四皓」。太子若卑辭固請「四皓」出山,出入宮廷以「四皓」相隨,皇上必問而知之,知之則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張良言,劉邦問知伴隨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數請不來的隱士,今為太子左右,可見太子羽翼已豐,翅膀亦硬,奈何不得,從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終得嗣位,呂后為此對張良也勛口敬重。

《史記》、《漢書》對張良幫助蕭何籌謀劃策多不記載,但亦無妨張良後期的功績。論功行封時,按級班爵,漢高祖劉邦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辭讓,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蘇沛縣),劉邦同意了,故稱張良為留侯。張良辭封的理由是:他韓滅家敗後淪為布衣,布衣得封萬戶、位列侯,應該滿足。看到漢朝政權日益鞏固,國家大事有人籌劃,自己「為韓報仇強秦」的政治目的和「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目標亦已達到,一生的宿願基本滿足。再加上身纏病魔,體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范蠡、文種興越後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懼怕既得利益的復失,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但呂后感德張良,勸他毋自苦,張良最後還是聽從了呂后的勸告,仍就服人間煙火。前186年(漢高後二年),張良病逝,謚號文成侯。殺秦始皇失敗後隱姓埋名,據說遇到了一個叫黃石公的人,得到《太公兵法》,深明韜略。後出山輔佐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張良晚年隱退後,幾乎沒有了音訊,具體什麼時候死的,也沒人知道,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這個咸陽人是劉邦第62世孫,曾主持變法,死前被凌遲3357刀!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