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被壓得「七零八落」,巧手醫生六小時「拼接」
「
那是一個多月前的一天,下午5點左右,42歲的陳師傅在工作時不慎被沖床壓傷左手,「當時整個手都已經不成形了,我以為自己以後手就沒有了。」陳師傅憑藉著僅剩的一絲冷靜,急忙包好傷手,連續跑了四、五家醫院,最後來到樹蘭(杭州)醫院。
那天,是手足顯微外科的黃小華主治醫師接診了陳師傅,當他和助手鍾思逸將包裹的紗布拆開後,發現傷者的部分手掌及五指被擠壓得看不出原形了,整個左手血肉模糊,僅靠部分肌腱連接著。
「醫生,我的手還能接上嗎?」陳師傅聲音有些顫抖,帶著乞求的眼神看著兩位醫生。
「先完成手術前的檢查及準備,然後送進手術室手術。」黃小華仔細交代好需要辦理的相關手續和環節,然後誠懇地回答陳師傅:「我會儘力的。」
然而當陳師傅左手的X片結果出來時,黃小華還是感受到無比的壓力,「這台手術的棘手之處,在於左手第2、3、4指近節指骨及第5指中遠節指骨粉碎性骨折伴離斷,左手第3指遠側指骨間關節脫位,第1指遠節指骨骨折。」傷勢太重,如果只看骨骼及皮膚條件,陳師傅這個手被截肢基本板上釘釘,不太有再植的可能了。
上圖為陳師傅左手的X光片,受傷的實拍圖太過視覺衝擊,小編就沒有放上來了,傷得非常嚴重,用個不恰當的成語那就是「觸目驚心」。
「當時,我們立即向手足顯微外科副主任黎斌彙報這一患者情況,得到的指示是,盡一切可能救治患者,大膽發揮樹蘭醫院手足顯微外科的優勢。」得到黎斌副主任的指示後,回到辦公室,開始在腦海中規劃手術方案,這已經成為他術前準備的重要一步了。
左手大拇指可以考慮皮耐克覆蓋,左手2-5指可以考慮短縮再植,盡最大可能保留左手2-4指,如果皮膚條件不夠,可以考慮皮耐克覆蓋血管,待穩定後再手術覆蓋。
這也是樹蘭醫院手足顯微外科第一次使用這種方法再植。但也只有大膽的手術方案配上經驗豐富的手外科醫生才有機會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這台手術從當天晚上8點多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凌晨。「我們要儘可能的積極清創,清除壞死及失活組織;縮短骨折並固定,儘力保留掌指關節,同時,修復肌腱,在顯微鏡下移植修復血管、神經,盡量利用殘留皮膚覆蓋傷口,遇到缺損處就按照手術前考慮的用皮耐克覆蓋。」小指因損傷太嚴重了,最後還是截除了。
經過6個多小時的奮戰,直到看見再植手指通血完成,才宣告手術結束。
「這個手術太不可思議了,我們醫院手足顯微外科太牛了!」當天手術室里,就連這些身經百戰的麻醉師及手術室護士們都感嘆不已。
手術後的第一周,是最為重要的一周,醫生只要有空,就會去看一下陳師傅的手指血運,恢復期間患者的環指還曾因血運問題,一度出現環指指腹發紫的情況,也是在醫生的及時處理下,有驚無險地度過了。
不料,接著術後第二周,陳師傅的手掌及手背皮膚移植處又出現壞死,醫生及時為他做了清創手術並使用KCI低負壓治療,5天後再次使用皮耐克治療。
陳師傅術後1個月的X光片
後期恢復雖然一波三折,但好在都轉危為安,現在陳師傅的傷勢基本穩定,已經出院回家休養,之後需要定期來門診複診。「雖然手術已經盡最大努力將斷指接回去,但他的手指功能還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希望廣大市民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要注意安全,免遭痛苦!」醫生特別提醒。
「我們的工作就是用醫術,重塑希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一點,這將縱貫我們職業生涯的整個旅程。」樹蘭醫院手足顯微外科人在心底時刻銘記這段話。
供稿:手足顯微外科 鍾思逸
編輯:鄒芸 謝晨


TAG:樹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