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洛桑陀美上師:「十二因緣道歌」

洛桑陀美上師:「十二因緣道歌」

洛桑陀美上師:「十二因緣道歌」?

現在《廣論》中士道的內容開始講十二因緣,這部分的內容很重要,也不大容易理解,大家要多花些心思學習。第一部分內容我們學習了無明,啥叫無明?貪嗔痴慢疑種種習氣毛病都叫無明。無明就是覆蓋在我們自性上的厚厚的烏雲,用什麼方法來把烏雲驅散呢?用空性智慧。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家多誦《心經》和《金剛經》會有助於理解這塊內容。但要注意,你們既不可以執著於空,也不可以執著於有,落入哪一邊都是跑偏了。

最近我們在學十二因緣,我今天編了一個短偈,便於大家記憶。

十二因緣道歌

無明與明互為反,為敵為仇為虛妄,

何為破除無明法,唯有通達無我慧,

行是業來業為行,惡趣善趣由汝心,

業果愚蒙走向惡,真義愚蒙趣樂行,

有人稱識為意識,亦有認為阿賴耶,

因位識至果位識,其根仍為痛苦因,

名為受想行識蘊,色為任何色之法,

無色界含色種子,有其名而無真實,

六處胎生得四處,身與意在羯藍成,

卵生濕生亦如是,化生無此漸次第,

根境識三會合時,觸便引發三種意,

悅意不悅和中庸,六處緣表境與意,

以觸認取三種境,涵蓋所有世間受,

有苦有樂又有舍,此皆導致煩惱起,

苦受產生乖離愛,樂受便起不離愛,

若無無明不生愛,三界眾生緣於愛,

四種對境四欲貪,四欲貪名四種取,

欲取見取戒禁取,我執即為我語取,

行熏於識業習氣,由愛由取所滋潤,

引生後有轉強盛,因上假立果之名,

四生最初結為生,老為諸蘊衰變相,

死即捨棄蘊同分,生老死事誰能離?

十二因緣今略說,令吾弟子速掌握,

悉知萬法皆為空,因緣滅時莫執著。

今天給大家發的《十二因緣道歌》是把《廣論》裡面的內容加以概括而成的。這部分理解起來有點難度,那麼我們先用這個道歌熟悉熟悉,然後再去看《廣論》,反覆看幾次,大家對十二因緣所包括的內容就能夠慢慢掌握。假如我們的心裡起了一個煩惱,這個煩惱不是無緣無故冒出來的,有種子、有適合種子生長的外界條件、有結果,十二因緣涵蓋了整個過程。其實不僅如此,從一個煩惱的生起到整個生命的輪迴,無不在其中。所以,請大家多用心學,儘可能地把這部分理解透徹。

十二因緣部分的內容大家要多讀、多聽視頻。這部分內容難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們現有的翻譯本是文言文,需要知道字面的涵義,大家哪裡不懂就讀哪裡,反覆一遍一遍地讀,讀到能背下來為止,「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二是去思維思考十二因緣的聯繫和關係,何為因?何為果?二重因果是什麼意思?這些問題都需要一點點思維。我們這部分每節課的內容都不長,留給大家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大家要有耐心和信心,一定能夠學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班丹拉姆英子 的精彩文章:

洛桑陀美上師:「平時的心念非常關鍵」

TAG:班丹拉姆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