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皇帝朱由檢——落寞帝國里的偏執少年

崇禎皇帝朱由檢——落寞帝國里的偏執少年

他是一個有大志向的帝王,可憐自身性格的短板和帝國積重難返的病骨最終把他逼上了絕路。

他是一個從小爸爸不親,爺爺不愛的缺愛少年,那種不安全感一直縈繞在他心頭,所以他的那些暴躁,多疑是那麼的可恨又可悲。

他是明朝作為大統一王朝的最後一個帝王,一個偏執的少年天子,他是明思宗朱由檢。

我們或許不會對除朱由檢之外的任何一個末代帝王感到惋惜,作為皇帝,雖然他有很多的缺點,雖然他決策多次失誤,但是明朝這天下在他手中丟掉,多少讓我們覺得有些惋惜。

年少——環境惡劣,孤苦無依

朱由檢的父親朱常洛是萬曆皇帝的長子,卻是庶出。在萬曆皇帝晚年的接班人問題,早就和真正的接班人沒有什麼關係,太子之爭完全成為了各方勢力爭權奪利的一個工具。這些勢力構成了明朝晚期黑暗複雜的政治生態,他們包括以顧憲成為首的東林黨,以各個籍貫抱團的浙黨,蘇黨。。。 。。。以及宮內的閹黨。這些黨派中東林黨提倡"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主要攻擊的對象是閹黨,而閹黨主要是聯合"地方黨"打壓東林黨。

這些個黨派雖然有的喊出了改革制度,振興寰宇的積極口號,但是與現代黨派不同,這些口號其實並不重要,他們糾結在一起的唯一原因就是利益。梁啟超先生曾經在《王安石傳》中寫到古代中國的朋黨和現代政黨的區別:

"一曰,政黨惟能生存於立憲政體之下,而與專制政體不相容。二曰,為政黨者,既宜具結黨之實,而尤不宜諱結黨之名。三曰,其所辯爭者,當專在政治問題,而宮廷問題及個人私德問題學術異同問題等,皆不容雜入其間。"

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沒有統一的制度進行約束,在朝廷上他們只會出現各種陰謀和內耗,簡單的說,現代政黨是陽謀,封建制度下的黨爭多半是陰謀。

朱由檢就是出生在這樣惡劣的政治生態下的皇族,和他父親一樣,自己是宮女生下的孩子,從小就不討父親喜愛,三歲時候母親犯了點小錯被父親殺害,之後又接著換了無數個後媽,直到10歲時父親朱常洛去世才得以被哥哥封了個信王。

朱常洛爭了這麼多年的皇帝之位僅僅只呆了一個月就一命嗚呼,即位的是朱由檢的哥哥朱由校,也就是明天啟皇帝。天啟皇帝在位期間重用自己乳母客氏和魏宗賢的閹黨,在其在位的最後4年里閹黨勢力十分囂張,在閹黨的教唆下換下了很多猛將良臣,這要放在太平時期還好,可當時女真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閹黨勢力完全不顧國家後果的打壓東林黨人讓遼東局勢步步升級。

天啟元年,努爾哈赤攻破瀋陽,天啟二年西平堡淪陷,天啟五年後金精銳攻破旅順。在這樣險象環生的年景里,閹黨還在利用天氣皇帝的信任調查朝中東林黨人,追查的範圍甚至追溯到了萬曆年間的三次京察事件,這直接導致東林黨黨首顧憲成被罷官,外部方面,明軍繼續節節敗退,甚至拆除關外多城的防禦工事,把錦州,右屯這樣的戰略要地都起手不顧,要不是袁崇煥堅守寧遠並且用紅衣大炮重傷努爾哈赤而放緩了後金進軍腳步,明朝註定是亡於天啟帝之手。

天啟七年,朱由校以外落水,後患病身亡。朱由檢由此得以登基,而他面對的,是一個已經風雨飄搖,缺胳膊少腿的帝國。

帝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崇禎皇帝確實是比較倒霉的,內部有各種闖王,闖將的農民武裝作亂,外部有皇太極的清軍在關外叫囂,最神奇的是崇禎皇帝即位以來自然災害不斷發生,朝廷每年賑災和兩線軍費開支都讓財政入不敷出。

崇禎皇帝時期的財政狀況比起天啟皇帝時期要糟糕得多。朱由檢雖然一登基就消滅了以魏宗賢為首的閹黨,東林黨重新掌權,但是本文一開頭就說過,這種所謂的黨派其實就是一丘之貉,顧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是國家利益。把閹黨換成東林黨,只是獲益的集團變更了,而且悲劇的是東林黨人的利益和國家利益重合得比閹黨還要少。

閹黨人貪污不貪污?要貪!閹黨人是不是應該對後金做大負責,確實要負一定的責任。但是閹黨人為了打壓東林黨人,對江南的工商業者施加重稅,這並不是什麼好手段,但是對於這時候的明朝卻很合適。天啟皇帝時期邊防的錢幾乎是沒有拖欠的。

崇禎皇帝把閹黨一剷除,想在東林黨人手裡收江南工商業的錢?沒門!這就是東林黨人的利益所在啊,所以錢從哪裡來?農民。所以崇禎年間爆發的農民起義可比天啟年間多得多啊,軍隊由於沒有拿到足夠的軍餉也是怨聲載道。

但是崇禎皇帝確實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可能就是因為這種救國的慾望太迫切,什麼事情都想插一手,什麼事情都想去改變,讓這個才十七歲就當上皇帝的少年無比糾結。那種天生的不安全感和童年時期喪母喪父的悲痛經歷註定讓他在太多事情上舉棋不定,釀成大錯。

那時候明王朝雖然在軍事方面有壓力,但是還是不缺少將才的,也許就是將才太多吧,崇禎帝的人事變更總是變化得太快,他先讓楊鶴當主撫,後用洪承疇,用曹文詔,用陳奇瑜,復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用楊嗣昌,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這讓統軍將領的小心臟往哪裡放呢?這直接導致了李自成雖然屢遭失敗,但是就是打不死的現象,在十三年的戰爭中李自成居然越做越大,在抗清方面,崇禎皇帝也是在議和抵抗方面舉棋不定。

末路——死要面子,自縊煤山

明王朝就這麼一天天惡化了下去,到了1644年。崇禎皇帝都還在糾結。這時候他在糾結遷不遷都南京的問題。而那些文臣們遠遠沒有崇禎皇帝那樣的擔憂,對於他們來說,北方的土地和特權就是他們的利益和資本,換一個主子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崇禎皇帝改了一輩子,提攜了一生的文臣集團在最後也沒有站在自己身邊。

明崇禎17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三月,李自成兵臨城下。

1644年3月18日,崇禎皇帝舉行了最後一場家宴,送太子等逃離北京後提刀砍死妻妾,周皇后自縊而死。何等之悲壯!

3月19日拂曉,崇禎皇帝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在煤山上吊自殺。孤獨了一輩子,偏執了一輩子,最後陪著他去的,卻還是一個宦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荒哥 的精彩文章:

都刺殺過秦始皇,為何他入世家,其他卻最多入一個列傳

TAG:洪荒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