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等待被認領的孩子們

等待被認領的孩子們

他們也許剛剛出生不久,也許剛剛學會走路;

他們記不清親人的模樣,甚至不明白爸爸、媽媽的含義;

他們幸運地被警方從打拐行動中解救出來,盼了一天又一天,卻始終沒有親人的消息。

——元旦過後,一個由央視新聞官微發起的,「幫687名被拐的孩子轉發尋找親人」的話題,在微信朋友圈裡迅速發酵。當全社會都越來越關注被拐兒童時,這些被解救後的孩子,有多少回歸了原生家庭呢?

記者從深圳福利中心了解到,建院以來,共有29名打拐解救兒童被送到福利院,至今只有9名兒童被親人認領。如今,這裡仍生活著7人。因為最初被拐地都是在深圳,他們的身份都是深圳孩子。

晶報記者 林菲/文 劉寧寧/圖

十多年始終沒等來親人消息

扎著兩個小鬏鬏,依著一隻大熊,照片中的芳芳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很萌吧,她跟大多女生一樣,喜歡零食,喜歡萌系的事物。這是明浩,個子高,很討女孩子喜歡……」深圳社會福利中心社會福利院的社工督導岑老師,翻著微信朋友圈,向記者一一介紹著6名身份特殊的孩子。十多年過去了,他們都長大了,很難和掛在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台上幼時的照片對應上。他們都是打拐解救出來的孩子,最早的1人被解救於2000年,其他5人均為2003年,被解救時,他們中最大的不超過5歲,而現在幾乎都已成年。

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始終沒有等來親人的消息。

出生於1999年的芳芳,馬上就要19歲了,被警方送到福利院時,只有2歲。但是她的記憶卻是從一個「家庭」中開始的——她有「父母」,可是他們從未給她慶祝過一次生日,很少給她買零食,也不願讓她學習舞蹈、圍棋。芳芳慢慢察覺到自己和同學們不太一樣,卻不敢對「父母」說。

直到6歲那年,芳芳才明白,原來自己並非「父母」的親生女兒。這個家庭,只是福利院為她尋找的寄養家庭。後來,這個寄養家庭因為自身的原因,終止了與福利院的寄養協議,芳芳再次回到了福利院。

他們曾被寄養

但最終都回到福利院

作為打拐解救的孩子,芳芳被大多數遭父母遺棄而住進福利院的孩子羨慕,在他們看來,與棄嬰相比,芳芳的父母在主觀上沒有要將她拋棄,也許在某一天,她的父母會找到她,把她帶回家。可是,芳芳卻覺得,自己還不如其他被遺棄的孩子,起碼他們可以被領養,從此有一個新的家。

有一次,芳芳身邊的一對棄嬰小姐妹,被一對美國的夫婦收養,高興地要她陪同一起去時任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唐榮生的辦公室辭行。由於福利院里孩子太多,唐榮生當時沒認出芳芳是打拐解救的孩子,看到她默默地站在一旁,就安慰她說:「別急,叔叔很快也給你找個好人家。」當時芳芳只是淡淡地說:「我去不了,我是被打拐解救的。」儘管她心裡多麼希望有人願意把自己當做他們的孩子一樣疼愛,但她知道這不可能。

根據《收養法》的規定,公安機關打拐解救的孩子如果找不到親生父母的,既不算孤兒,也不算棄嬰和棄兒,不屬於收養的範圍。等到2015年《民政部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發布時,芳芳早已過了14周歲能被收養的年齡線。

在福利院,芳芳和5個女孩一起住在一間3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里,一張床頭桌,一張單人床,屬於自己的空間並不多。芳芳的床頭掛著一個捕夢網,筆筒里插著幾根搭配漢服用的簪子,床上擺著一隻小熊玩偶。這裡是見證了她整個敏感又美麗的年少時光的家。

和芳芳情況相似,明浩、宇陽等幾個在2003年被解救送進福利院的孩子,如今年齡都在17到20歲之間,他們也曾經歷過寄養家庭、模擬家庭的生活,但最終,都重回了福利院。

幸運的孩子有了新家

相比芳芳和明浩,今年5歲不到的深圳孩子文翔要幸運多了,因為他在去年進入了一個新的家庭,開始了新的人生。

「我們花了近半年時間,才給他找到了一個適合的家庭。」深圳社會福利中心兒童福利院負責送養工作的潘老師一說起文翔,臉上就浮現出笑容。

文翔是警方在2014年解救出來的孩子,送到福利院時只有1歲左右,健康可愛、活潑調皮,工作人員都很喜歡他。2017年,文翔一直沒有等到親生父母的消息,按照現有的政策,他早就可以被新的家庭領養,但是工作人員看著孩子無憂的笑臉,總是希望再等一等,也許他的父母很快就會出現,能和親人團聚。

眼看著孩子長到了4歲,就要錯過最佳的收養時機了,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們明白,不能再等了。

當文翔見到第一戶有領養意願的家庭時,平時開朗的他突然變得很彆扭,也沒了笑容,對於陌生人的親近,明顯有著抗拒的心理。雖然文翔還小,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工作人員馬上就判斷出這一戶家庭不適合文翔。

第二戶家庭與文翔見面時,卻是完全相反的情況,文翔很願意親近兩位大人,對方摸摸他的頭,他會笑,跟他說話,他也願意交流。這就是緣分。

文翔和新家庭的緣分,讓他更好地融入了新生活。一系列手續辦妥後,文翔在去年順利地進入了新家庭。福利院在做定期電話回訪的時候,總是源源不斷地聽到好消息:文翔特別自來熟,一見到新家庭的人,很快就能融洽相處,剛到新家一個月的時候,一大家子親戚一起給他辦了一個歡迎會,他收到了很多禮物,很開心。

打拐解救的孩子DNA信息都入庫

文翔是在《民政部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發布後,福利院按規定送養的第一個打拐解救兒童。但在他之前,福利院早已突破當時的收養制度樊籬,為12名打拐解救兒童找到了新家。

2013年,芳芳、明浩這一批打拐解救的孩子都進入了青春期,而在2009年打拐解救的女嬰小洋和男嬰小江也在福利中心長到了3歲半。按照中國人收養孩子的習慣,4周歲之前是最佳收養時機,4歲之後孩子開始記事,而養父母並不希望孩子記得自己身世,所以十多歲的孩子,已經很難被國內的家庭收養。眼看著芳芳這批孩子已經因年齡和現行政策被耽誤了,福利中心決心突破現行法規政策的限制,為小洋和小江尋找一個「家」。

果然,像小洋和小江那樣健康可愛的孩子,一旦放開收養,就不愁找不到「家」,如今,他們都在新的家庭生活得很好,兩個孩子今年都上二年級了。

因為小洋和小江的特殊身份,當時收養他們的家庭對福利中心做了「承諾」:如果在一定期限內孩子的親生父母找到了,他們願意將孩子歸還,但如果孩子希望留在收養家庭中,他們會尊重孩子的意願。

事實證明,深圳福利中心的決定是非常具有預見性的。在2015年發布的《民政部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中規定,打拐解救兒童被送交社會福利機構或者救助保護機構之日起滿12個月,公安機關未能查找到兒童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對於符合收養條件的兒童,應當及時進行國內送養,使兒童能夠儘快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

文翔被收養後,為了不對他的新生活和新身份造成影響,潘老師表示,他的信息很快將從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台上撤下來,但這不代表他的親生父母就找不到他了。每個打拐解救的孩子在被警方送到福利院之前,都已經將DNA信息錄入了全國打拐DNA資料庫。

根據規定,打拐解救兒童被收養後,公安機關查找到其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或者其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查找到該兒童的,如兒童的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求解除收養關係,且經公安機關確認該兒童確屬於被盜搶、被拐騙或者走失的,收養人應當與社會福利機構共同到民政部門辦理解除收養關係登記。兒童的生父母雙方或者其他監護人有出賣或者故意遺棄兒童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已成立的合法收養關係不受影響。

只有9名打拐解救

送來福利院的孩子被認領

早在2009年,公安部就正式建立「全國公安機關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DNA資料庫」,即俗稱「全國打拐DNA資料庫」。浩如煙海的DNA信息自動檢索比對,重合的信息會自動跳出,這一過程叫「DNA盲比」。當這種信息檢索比對成功,就可能意味著一個家庭會重獲團圓。做DNA采血並錄入全國打拐資料庫,是目前尋找失散親人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

在此基礎之上,為了幫助打拐解救的孩子早日回家,由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台也於2015年9月19日正式上線,已有687名打拐解救兒童信息錄入該平台,如今網站的點擊量達到了近1500萬次。

當全社會都越來越關注被拐兒童時,這些被解救後的孩子,有多少回歸了原生家庭呢?據國務院新聞辦2016年中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5年,全國打拐DNA資料庫已為4000多名失蹤兒童找到親生父母。但是記者從深圳福利中心了解到,從建院以來共有29名打拐解救兒童被送到福利院,至今只有9名兒童被親人認領。在資料登記表上,最後一名被認領的孩子是2013年底被送到福利院的,直到2014年底才與家人團聚。

在餘下的20名打拐解救兒童中,包括文翔在內的13名孩子被順利收養,不管他們是否有一天會找到親生父母,他們起碼能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成長起來;而一名剛剛被解救送入福利院僅半年的1歲多幼童,也許將盼來家人的團圓,也許跟文翔一樣進入新的家庭;但是像芳芳這樣的6名臨近成年或已經成年的孩子,已不願再談尋親之事。

□記者手記

希望在明天

今年即將中專畢業的芳芳目前正在實習,她找了一份服務行業的工作,不但與同事相處愉快,還能掙到錢。但這不是她的目標,她今年打算和子義一起參加高考,她的目標是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子義從小吉他彈得好,還會作詞作曲。作為今年同一屆的考生,成然已經被保送到大專,繼續學他喜歡的計算機專業,這個性格溫和的大男生在學校人緣很好。

「他們幾乎不會主動去提尋親的事,而且非常不願意被人知道自己的身世。」深圳社會福利中心社會福利院的陳老師感嘆道。也許是多年的等待讓他們失去了信心,而由於身份特殊和當時政策原因,他們又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身邊的小夥伴被陸續收養,從懵懵懂懂到敏感沉默,小時候,他們還會問工作人員,「我的爸爸媽媽是誰?為什麼不來接我?」現在,他們已不想談及自己的身世,並拒絕了記者的採訪。「那孩子說,已經十幾年了,太折騰了,感覺沒什麼希望。」陳老師向記者轉達了這樣的回復。

多年來,這些孩子多次被媒體關注,但始終沒有家人的消息。也許每一次希望被澆滅時的煎熬,都給他們的內心帶來不為人知的傷害。在社工督導岑老師看來,孩子們心底對家庭、對親人的渴望從未被抹去,但更令人欣喜的是他們願意向前看,積極樂觀地去追求夢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組建起自己的家庭。

(註:文中芳芳等打拐解救兒童皆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晶報 的精彩文章:

南山醫院中醫風濕科成風濕免疫病醫聯體聯盟成員

TAG:晶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