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在福州已買6套房,他的投資之路為啥這麼「順利」?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近日,一則《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霸屏網路,並被各種議論聲充斥,有一位網友稱:買了哪裡的房子,就意味著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方式。
今天要說的,也是發生在我身邊真實案例:
Z先生,20歲開始買房之路,2006年至今共買了6套房,基本為自給收入。
Part
1
2006年,Z還是在校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後來以50萬的總價被一家大型公司收購,這筆巨款暫時無處安放,用Z的話說,當時也不知道怎麼處置這筆錢,放銀行肯定不是最佳選擇,放手裡肯定會被花掉,於是就買了一套鼓樓區的房子,當時均價五千多,就全款拿下了。
隨後的幾年時間Z繼續完成學業,2009年畢業後沒有留在福州,而是選擇了去條件較為艱苦的西北地區發展,Z表示,主要是因為那邊每年可以有20萬的補貼,並且基本無開銷。兩年後回到福州,當初買的房子,房價已漲到一萬多,Z當時就想:原來錢可以來這麼快。於是就開始研究查閱各類房地產的書籍,其中還包括其他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得出的結論是:房地產在我國還是一片藍海,並且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於是就繼續開始選擇房產進行投資。隨後,Z用兩年的積蓄、同時在家人的支持下,買了一套位於北江濱的融僑房,當時均價1萬8。
Part
2
看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在想,早買房的都賺了,這沒啥好說的……
可是,Z的投房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2011年底,受宏觀調控的影響,房地產並不景氣,當時Z感到很恐慌,也在積極研究各類政策,並且認為福州房價到2萬已經是天花板了。於是以2萬的均價拋售了鼓樓區的房子,據Z所言,這套房子是他輩子做過的最錯誤的決定,因為如果不出售,現在價格已經漲到5萬一平方了,何況當時並不缺錢,只是害怕房價會回落。
賣了鼓樓區的房子後,Z因工作需求調到了外地,該地區也是目前中國房價很高的城市,當時賣房的錢就繼續投資房產,因為租金足夠高,所以投資回報率這一塊較為客觀。(該房產不在福州,在此就不再展開)
租金收益加上較為豐厚的待遇,2012-2016年,Z又陸續在福州買了三套房子,其中包括倉山奧體板塊的房子,當時均價1萬出頭;2016年買進台江萬寶商圈的SOHO,均價1萬7,雖然目前未交房,但是Z認為依託該項目自帶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完全不愁租,並且當時價格足夠低,租金方面的收益率也將會可觀。
Part
1
基於以上買房經歷,Z坦言,基本是以投資為準,但是我投資的理念就是:不離核心,一定要好租好轉手,另外投資回報率一定要高,可能一般人投資回報率3%就很滿意了,但是我會達到4%,我認為投資低於4%的房產是失敗的,就好比100萬的房子,年租金低於4萬就是失敗的。(what?現在100萬的房子能租到2000塊就不錯了,福州的租金收益率一向不高)
福州今年多條地鐵線同時開建,對於地鐵房,Z表示:地鐵的快捷、便利、暢通、定點、定時、準點、發車頻率高,由此會方便出行,縮短通行時間,帶動巨大的客流量。客流帶來的不僅是物票收入,同時還有相應的消費市場。它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使得人們的消費不會受到天氣、時間及堵車的妨礙,拉長了消費者購物的時間。而地鐵交通便捷本身帶來的凝聚作用,巨大的客流量導致了城市人流、物流和信息的集中。
由於廊道效應,在地鐵交通沿線的局部地區將形成特殊的商貿資源,將會帶動商業、地產、廣告、文化、娛樂、辦公、商務、住宅等市場及其相關設施的發展,這些資源高度地依附於它。
Part
4
截止目前為止,Z買的最後一套房子,同樣是位於奧體板塊的房子,於2017年11月,以3萬均價購得。如果按照他4%的投資率來看,100㎡的話,那邊至少要租到12000才算成功,我問他為啥會買那邊?他回道:因為目前福州已經過了最佳投資時機,房住不炒。接下來的方嚮應該轉向其他區域甚至國外市場,他認為,我還是會堅持我的投資理念。
聊天間隙,我查閱了福州從2006年至今的房價走勢,不想打擊你們,的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或許現在看來Z很順利,機緣巧合也好,投資眼光超前也罷,Z表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順利,其中做的功課並不比專業研究房地產的人少,天道酬勤這話沒毛病。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TAG:福州地產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