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覺體悟——太極與養生

知覺體悟——太極與養生

太極拳雖然被稱作「拳」,但它絕非單純的武術拳種,而是具有一套完備的文化和哲理,在太極拳技法的背後,有它自己獨到的邏輯。

馬老常言:「一個『拳』字誤一生。

從稱呼上看,太極拳與其被稱為「」,

倒不如像合氣道、空手道一樣被稱為「道」

太極之所以有這樣的特點,是與其形成的歷史背景密不可分的。太極在二十世紀由楊露禪宗師在京城發揚光大。太極的修習者很多都是有錢有勢,衣食無憂的官僚貴族,他們不需要比武鬥狠,更不需要靠武吃飯。對於他們而言,太極拳更重要的是能夠強身健體、修身養性,至於能否在實戰中打人,其意義倒在其次(當然這並非否定太極拳的實戰價值和意義),這一特點在之後的歷史中仍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繼承。因此,太極拳在其自身發展中,除了不斷積累實戰經驗、技巧和名聲之外,也在另一方面增進自己的文化功夫和養生功夫,而且後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作者(深色服裝)在永年楊露禪故居前和當地太極名家合影

太極拳之所以能夠強身健體、修身養性。首先就在於太極拳所特有的文化心態,太極拳雖然作為一種體育運動,也有比賽和技擊,但這些都不是太極拳的本質。

太極拳不是足球、籃球,練習太極拳的人也不應該把拿獎牌、奪冠軍當成最重要的目標。(反倒是現在有些人忘卻初心)競技比賽雖然場面好看,激勵人心。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又勞神費力,傷身傷體(不獨太極拳比賽如此,武術比賽多是如此)。而太極拳這種既有實戰,又與實戰保持距離的遊離態度,正好克服了這一缺陷,一方面強調練習者要磨練武藝、增進水平,另一方面又反對好勇鬥狠,處處以得勝為中心。正是這種超脫的文化心態,保證了太極拳的養生性質。

其次,在具體的拳架、招數方面,太極拳講究的是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周身的放鬆,以巧打人,反對透支體力,強幹蠻幹。既鍛煉了身體,養護了身心,又防止了過度運動帶來的副作用。

馬老就曾反覆強調:推手不是角力,站樁不是練肌肉。太極不是「苦練出來的,而是要靠理解和感悟。

雖然推手和站樁只是太極拳中具體的兩個方面,但我們卻不難從中一窺太極拳以巧勝力,以輕馭重的武學思想,這是有了這種科學的思想的指導,才實現了太極拳在實踐中的養生保健功能。

最後,太極拳的拳架和招數,還具有很強的普適性和彈性,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各種身體條件的人都能練,都能學,對場地要求也很低。家裡可以練,廣場可以練,武館當然也能練。太極拳就像一個大金山,誰都可以從中採掘自己所需要的財富。病人能用練拳促進康復,老人能用練拳維持身體機能,年輕人也能練拳強身健體,調和心態。正是這種普適性,為太極拳帶來了廣闊的需求市場,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養生需要。

本文作者程俊峰帶領大家練習太極拳

作者簡介:

程峻峰,安徽安慶市人,1970年10月出生,從小就喜愛舞刀弄槍,青年時候練過硬氣功,以後習練太極拳,通過學習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對太極文化與理法越來越有認識。

現擔任峨嵋武術硬氣功學校校長,安慶市特警支隊武術教練職務。

知覺體悟—版塊

歡迎各位太極推手愛好者分享心得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貽笑大方的太極「行話」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