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的理由》:如何走出抑鬱風暴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12月,韓國男團成員金鐘鉉在首爾清潭洞一處酒店式公寓內,燒炭自殺身亡。消息傳來,所有人都非常震驚,當我們看到報道中金鐘鉉遺照的時候,很難相信,這位笑容堪比梵高筆下「向日葵」,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的美少年,竟然一直飽受抑鬱症的折磨。
金鐘鉉六月份曾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分享了「我有一隻黑狗」的圖片,它來自於英國導演威爾哈奇森2010年拍攝的同名短片,闡述一名抑鬱症患者的內心獨白,可以看到金鐘鉉已經被抑鬱症折磨了很久。
「黑狗」一詞是人們對抑鬱症廣為人知的一個比喻,來自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名言——「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堅強、偉大如丘吉爾者,也倍受抑鬱症的煎熬,而全世界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遭遇抑鬱症,抑鬱症也是位列第一的自殺動因。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主動了解抑鬱症,走進抑鬱症患者,從那些罹患抑鬱症但憑藉著愛與勇氣,從抑鬱症的風暴中走出來的人所經歷的心路歷程中,汲取能夠幫助自己和他人戰勝抑鬱症的力量。
《活下去的理由》是由英國作家馬特.海格,根據自己抑鬱症的經歷寫的一本書。與其它介紹抑鬱症的書籍不同的是,這本兩百頁的小書,寫到了馬特.海格作為一名抑鬱症患者對抑鬱症最切身的感受,他是怎麼一點點通過女朋友的幫助和自己的嘗試走出抑鬱症的。同時馬特.海格以一個作家的擔當,向人們普及了有個抑鬱症的知識和社會心理變化的體驗。
馬特.海格對待自我是非常認真的,他剖析自己童年經歷與抑鬱症的關係,他簡練而又不失細膩的文筆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有關抑鬱症的相關感受和知識,增強對抑鬱症的認知、增加戰勝它的信心,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本關於抑鬱症的「小百科全書」。
抑鬱症的感受
「床頭一本書,有一次我拿起了它,又放下了。我一秒鐘都無法專註。我不能用文字充分表達我的感覺,因為它超越了文字。我說不出來,於痛苦相比,文字相形見絀。」
——《活下去的理由》
我們常常將抑鬱症理解為心情不好,以為可以經過放鬆、旅行、鍛煉來消除,其實是我們沒有正確的認識它。正如馬特.海格在書中所說的那樣,抑鬱症是一種身心疾病,在危害患者心境的同時也對其身體造成危害,這種身心受到的摧殘無法形容,難以被常人理解,也算是抑鬱症的一大痛處。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抑鬱症,你會感覺大腦像陷入沼澤地,失去動力、遲緩主動,但如果加入焦慮症,你身陷沼澤地還會出現旋渦。」
——《活下去的理由》
抑鬱症有作為身心疾病的複雜性,這使得許多心境障礙寄生在它身上。作者馬特.海格就有社交恐懼症和焦慮症,以及強迫症。他的獨特感受和認識,可以讓我們對抑鬱症有更為深度和感性的理解。
走出風暴區
「我走出商店,重新回到廣闊、寬敞的世界。我用最快的速度行走著(我沒有跑,這時候跑起來會有一種倉皇而逃的感覺)。我是甲板上的一隻魚,需要水。」
——《活下去的理由》
馬特.海格獨自面對日常生活是有一點困難的,但是在家人和女友的鼓勵陪伴下,他獨自去商店買東西,逐步克服了抑鬱症給他帶來的自我疏離感和自我離析感。
「耐心點。這個過程不會很輕鬆。抑鬱症有漲落、起伏,不會保持一個狀態。不要把某一個快樂或糟糕的時刻當做痊癒和複發的證據。打一場持久戰吧。」
——《活下去的理由》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家人的陪伴最重要。對於疾病本身而言,家人只能採取「等待」的態度,除卻等待之外的其它帶有焦慮色彩的表達,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那一根稻草。
馬特.海格在書中講述了一系列自己走出抑鬱症的方法,比如跑步和閱讀,還有寫作,雖然抑鬱症的臨床癥狀表現不一,但是他的心路歷程,他與那個抑鬱的自己的對話,都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
現在已經成為新銳小說家的馬特.海格,非常坦誠的將自己抑鬱症的經歷全景式的展現在了我們面前,閱讀這本書我們都能提高對抑鬱症的認知,即使有暴風來襲,我們相信我們都能夠走出去,用我們的愛和我們自己的生命之力。如果我們有一千個理由,離開這個世界,那麼我們也會有一億個理由生活在這個世界。讓我們攜起手來,穿過抑鬱風暴,只要走出去,我們就會見到澄明天空中最亮眼的星——那個堅強的自己。
你必須只有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髮和胸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王朔《致女兒書》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