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豨薟草的功效及應用
健康
01-27
豨薟草為菊科植物豨薟,腺梗豨薟或毛梗豨薟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雜質,晒乾。氣微,味微苦。以乾燥,莖粗,葉多,枝嫩而壯,花未開放,鮮綠色者為佳,切段,生用或黃酒蒸制用。
【別名】肥豬草,肥豬菜,粘蒼子,粘糊菜,黃花仔,粘不扎。
【性能】辛,苦,寒,歸肝,腎經。
【功效】祛風濕,利關節,解毒。用於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風疹濕瘡。
【應用】一般用10~12g。
1、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本葯辛散苦燥,能祛筋骨間風濕,通經絡,利關節。生用性寒,宜於風淡熱痹;酒制後藥性偏溫並寓補肝腎之功。常用於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四肢麻痹 ,或中風半身不遂,單用有效,亦可與通絡補氣血葯同用,如:蘄蛇,黃芪,當歸等。
2、風疹,濕瘡,瘡癰:本葯能散,生用苦寒能清熱解毒,化濕熱,治風疹,濕瘡,可單用內服或外洗亦可配祛風利濕止癢葯,如:刺蒺藜,地膚子,白鮮皮等。治瘡癰腫毒紅腫熱痛者,可配清熱解毒藥,如:蒲公英,野菊花等。治發背,疔瘡,與小薊,大蒜同用飲汁取汗。
3、本葯還有降血壓作用,也可用於高血壓病。
【現代研究】豨薟草含豨薟四醇,尚含生物鹼,酚性成份,氨基酸,有機酸,糖類,苦味質,還有一些鋅,鐵,銅等微量元素。有抗炎,鎮痛,降壓,擴張血管,興奮子宮等作用。
【附方】
《張氏醫通》豨薟丸:豨薟草(五月取赤莖者,陰乾,以凈葉蜜酒九蒸九曬)1斤,當歸,赤勺,熟地各30g,川烏(黑豆制凈)18g,羌活,防風各30g。上為末,蜜丸,每服6g,空心溫酒下。治癘風腳弱。


TAG:現代健康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