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河的民間信仰之關公

香河的民間信仰之關公

尹玉茹

香河縣地處京畿之地,有著各民族融合的歷史,又經過多次移民,南北東西文化碰撞,形成了獨特地區獨特文化內涵。即儒釋道大融合,也被當地人稱為大教。就宗教信仰而言,儒、釋、道均信,又不盡信。因此上蓋廟時慷慨悲歌,扒廟時也慷慨悲歌,致使境內的千年古迹,皆蕩然無存,只能從傳說中去領略當年的風光了。

除去寺廟所塑神像、佛像之外,民間信仰尚有以下諸神:

關公:

關公在民間可以說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被廣大民眾尊稱為老爺。因為關公和民眾貼得太近了。民間俗傳小旱不過五月十三,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農民靠種田吃飯,天不下雨,就沒法播種。於是人們就盼五月十三,據說這是關公單刀赴會之日,要借天河水磨刀。六月二十四是老爺生日,喝醉同樣借天河水磨刀。多旱的年景這兩天也要下雨的。

關公即是關羽字雲長。為蜀主劉備手下一員大將。他勇猛善戰,死後雖然偶有顯化,但顯為人知。宋真宗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解州剌史上表奏道:「鹽池自古出產食鹽,國家按時監辦收稅。自去年以來,鹽池水位下降,影響了國家稅收。真宗派特使前往解州城隍廟祈禱。特使回來稟報說城隍入夢,告訴他鹽池之患是蚩尤做怪。宋真宗說他也夢見此事。大臣王若欽提出詔請張天師,張天師卻推薦了關將軍。關公在宋真宗面前現了神身。請求會合五嶽四瀆各名山大川的所有陰兵,一齊開往解州討伐這個妖魔。並要皇帝下詔讓解州百姓都閉門不出。宋真宗答應了關公的請求。於是,關公率陰兵到解州大戰蚩尤。只見天昏地暗,陰雲四起,白晝如夜,空中則吶喊聲,廝殺聲不絕。這樣持續了五天才雲開日出。鹽池之水又跟經常一樣滿溢了。宋真宗讚賞關羽立下大功,派大臣王若欽前往玉泉山關廟祭祀,以謝神功,並擴建廟宇,又賜「義勇」匾額,追封武安王。由於關公經常顯聖降魔伏妖,宋徽宗時又追封為「忠惠公」,加封尊號為:「崇寧至道真君」。從此關公神威名震天下,元代加封「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尤其是元末《三國演義》問世,使關公在民間成為勇武和忠義的化身,成了「亘古一人」。

明代更加推崇關公,明神宗加封關羽為「護國協天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代對關公更加推崇,順治、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追加了封號。乾隆皇帝下詔彰揚關公,封為武聖人。地位與文聖人孔子並駕齊驅。朝庭並制定了祭祀關聖大帝的禮儀,配享武廟,列為國祀要典。

由於歷代帝王的推崇,關公的地位無比顯赫,廟宇遍及天下,就連西藏亦有關帝廟。成為儒釋道,「喇嘛教」共同推崇的超級大神。

在老百姓眼裡,關公是最可親可敬的俗神,因為關公什麼事都管,司命祿、佑科舉,治病祛災、驅邪避惡,求風有風,要雨有雨,求財有財,求子得子。成為老百姓無所不在的保護神。

文字尹玉茹 攝影周景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香河 的精彩文章:

炒剩粥炒扒拉你吃過嗎

TAG:說香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