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華瑞之熬菜》
中國人講究吃,古時候,人們只能應著季節吃蔬菜,普通的煎炒烹炸做法單一,用料也單一,有油的存在吃多了就會很膩,燜溜熬燉的做法就體現了中國人對吃的講究,用油少,或者不用油,而且聚集各種蔬菜的特色味道,別有一番滋味,如果把煎炒烹炸比喻成各個樂器的獨奏,那麼燜溜熬燉就是一場高貴文雅聚集各種樂器之特色的交響樂,各樂器發出的聲音和諧的交織在一起,聽起來很是舒服。
人類的勞動伴隨著營養的消耗,不同的營養物質供給著不同的器官,古人講究吃一部分還體現在「量」上,比如四菜一湯就講究菜的種類的「量」,一日三餐,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早餐一般吃飯營養為主,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一上午的勞動體能消耗最大,所以中午的攝入量最大,晚餐因為一天的工作結束了,晚上休息活動量基本為零,所以晚飯少吃。
對於華瑞的工人們來說,上白班最盼望的就是中午的工作餐,因為班車走得早,吃早餐有可能會出現好不容易排隊買上了包子油條胡辣湯,正坐在小板凳上吃著,班車就飛奔而過的情況,這時候是拿著包子叼著油條端著胡辣湯最班車呢?還是吃完花三十塊錢打車上班呢?總的來說,這兩個選項都不怎麼合適,所以大部分坐班車的工人們都選擇放棄最重要的早餐,惶恐不安的在路邊等班車。在整種原因的迫使下,午餐變得極為重要。
一大早,食堂的負責人就開始去菜場買菜,按照原計劃,午餐因為有行政人員和各部門領導在,所以菜品的種類很多,主食的話有米飯和饅頭兩樣供選擇(如果是早餐或者晚餐沒有行政人員和領導就只有饅頭和很寒酸的兩道菜供選擇),公司提供的買菜錢是一定的,中間可能還有回扣,所以買菜只能和小販掄屠龍寶刀砍價,而且買菜只買當下最便宜的蔬菜,負責人砍價已經是老手了,根據前幾天的菜價推算,大致就能一口咬定最低價,再加上進菜渠道固定,在砍價上不費功夫,拉著一車的菜回公司食堂的後廚,剩下的就交給大廚們了,而今天,他們要做一道最拿手的熬菜!
熬菜,中國傳統烹飪手法,是一種以大料水為基礎佐以適量干辣椒段,再放入各種不同的蔬菜的菜系,由於蔬菜可以隨便放,所以可以做出非常多的花樣,靈活度極高,在中國家喻戶曉,雖然個地方叫法不同,但是底料做法基本一致。
花椒大料煮水,放干辣椒段,出味後放各種便宜菜,白菜,豆芽,粉條,以及魚丸,有時候心情好了還可能有肉,菜多汁少,熬起來省事,大鏟子不停翻炒,差不多了撒鹽攪拌一會兒關火,出鍋,廚子們做起飯來麻溜兒的很,全程手不停的忙活。
老廚子做飯味道濃,這一道熬菜很有大鍋飯特色,量足味兒好,還管飽,白菜的醇厚汁水,豆芽的豆香,粉條的.....沒味兒,在大料水的融合下顯得的非常的和諧,有層次感,一會兒是白菜,再一嚼,豆芽的味道有壓過了白菜,接下來是粉條,表面裹著一層菜湯,讓原本樸素不顯眼的粉條也變得華麗起來,最後,菜味消散後是辣椒的獨奏,辣椒持續不斷地辣味佔據了上風,辣味勾引起了食慾,馬上再吃一口,有一股強烈的蔬菜味再次埋沒了還在獨奏的辣味,它們交織在一起,互相釋放著自身的特殊味道,展示著自己的特色,層次感十足,不論是在味道還是在口感上,回味無窮...
吃著菜能想像到廚子做菜時的場景,這也是體現廚子技藝高深的地方,我彷彿能看到廚子做菜時的雙手就像交響樂團指揮家在有節奏的晃動著指揮棒,滿鍋的蔬菜調料在喊著疼...啊,不對,是跟著節奏整整齊齊的展示著自身的特色味道。
午餐過後又是忙碌的一下午,一頓上好的熬菜能給人帶來身心上的滿足,因為用料繁多,營養均衡,一上午的疲憊一掃而凈,今兒的熬菜味道不錯,吃得開心。
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坐在班車上,微閉上眼休息著,平凡的一天就這樣度過了,一切又重歸了平靜...


TAG:家巢房屋中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