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考刑法的理論抉擇

法考刑法的理論抉擇

經常聽到考生朋友的抱怨與困惑: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刑法卷實在是太難了!好多聞所未聞的理論名詞,層出不窮的學說爭鳴,這要考生如何是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清楚法考的定位與目標:

首先,它是一種法律職業資格的入門級考試

既然是入門級考試,那它所測試的就是法律專業學生最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為法律職業輸送適格的人才。因此,它和學術性考試有明顯的區別。入門級的考試根本不會也不應過多的涉及學說爭議,它應該測試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權威判例和主流觀點的定論,對於一些尚在學術界懸而未決的命題,不應該輕易觸碰。

每年從事法考輔導的時候,經常會有很多同學和我討論一些艱深的學術問題。作為學術討論,這無可厚非。但這些同學通常都會追問:如果考試考了,怎麼回答? 在我看來,如果只是為了應試,那麼討論這些問題純粹浪費時間,捨本逐末。

有些考生所問的問題,所使用的術語不說一般法律人搞不懂,甚至大多數刑法教授也沒聽過。我想這些考生至少複習了千日左右。如果繼續深究這些問題 ,可能還要再複習上千天。

其次、它是一種通過性考試

既然是通過性考試,就不要求面面俱到。361是一個理想的數字,多一分沒有意義,少一分不太好看。

因此,考生沒有必要抱著考高分的心態去複習,而要立足於通過性考試的特點,抓重點,抓基礎。在最短的時間建立框架,不要管那些稀奇古怪,冷門生僻的怪異之說。

考生的時間是寶貴的,不應該面面俱到,而要抓大放小。任何下過圍棋的同學都知道,如果下棋關注邊邊角角,就很難取勝。一定要有大局視野,放棄芝麻,直奔西瓜。不要為了搞懂一些幾乎沒有人搞懂的理論,做對除了出題人沒人能夠作對的題目,而放棄了最基礎的最核心的最大面額的分值。事實上,在刑法卷中,每年有七八成的試題是最基礎,是一個法科學生最應該掌握的知識。考生朋友只要做對這些題目就足夠過關。

當然,如果你的目標是考450分,那我幫不了你。

最後、它是一種國家級標準化考試

法考是一種標準化的國家考試,不是私塾入學考試。因此,它的標準一定是要服眾要公開,而不能是藏於少數人心中的絕門秘術。

因此,在複習時,同學們可以按照三步走:如果有司法解釋和最高法院的指導案例,按照有權解釋和判例的觀點;如果沒有司法解釋,但司法考試考過,按照司法部官方答案的觀點;如果上述兩種情況都不符合,按照通說觀點。

有許多考生朋友擔心,刑法卷會出現開放性試題,測試有爭議的知識。這種題目的確有可能出現,但會越來越少。

如果在選擇題中出現開放性試題,從來都是送分題。而在案例分析題中考察,則相對複雜。如果考生朋友沒有興趣得420分以上,對此也可完全放棄。如果不想放棄,也沒關係,在掌握通說的基礎上,花個把小時就可以搞懂。(在我的免費課程的最後部分,給同學們歸納了十個知識點,一個小時足以一網打盡。)

換言之,在尊重司法解釋、權威判例和通說觀點的前提下,了解一些學術觀點,這是錦上添花之舉(對於想得420分以上的考生而言有一定必要)。相反,在對司法解釋、權威判例和通說觀點一無所知,而一味緊跟所謂命題人的學術觀點,必然要遭遇滑鐵盧。

基於法考的這三個特點,我想談談大部分同學常常詢問結果無價值和行為無價值之爭。

老實說在兩個名詞在刑法圈以外的法學界傳為笑柄,都認為現在的刑法學者常常說著一些法學同仁無法明白的火星語。

無論在提出這兩個名詞的德國,還是日本,都沒有純粹的結果無價值和純粹的行為無價值,當前的德日刑法的主流都是在兩個極端中尋找平衡。在某種意義上,這兩種學說所營造的學說對立可能只存在於數十年前的德日刑法學界。當前,大部分學者認為,沒有必要搞出兩個對立的名詞,分門別類,爭個你死我活。

在我國刑法學界,主流的立場也都是一種折衷的立場。事實上,對於參加入門級標準化考試的朋友根本沒有必要掌握這些理論之爭,因為這些名詞本身就是大而無當的超級名詞。說句不客氣的話,大部分同學可能根本沒有達到討論這些名詞的知識水平。

我每年會在法大的研究生院給刑法專業的研究生開設研討課,專門討論這兩個立場的對立。半個學期(36次課),要求學生閱讀至少百篇文獻,數本專著(請同學們慎重選課)。上課之初,學生自我感覺良好,感覺對這個兩個名詞有些了解,但結課時,發現完全茫然。這是學術討論,而非應試課程,所以我們會討論理論爭鳴,見招拆招,讓學生走出盲從和偏見,先建構,再解構,最後再重建。但是在法考課程中,我一直都避免學術討論。考生朋友,能夠建立最基礎的框架就相當不錯了。

考試的歸考試,學術的歸學術。

最後,說句題外話吧。

以賽亞·伯林曾思想家分為刺蝟與狐狸兩種,刺蝟之道,一以貫之,是為一元主義,而狐狸則圓滑狡詐,可謂是多元主義。一元主義,黑白分明,立場鮮明,試圖以一個理論一個體系囊括世間萬象。顯然,一元論以及對單一標準的信仰,無論對於理智還是對於情緒,常常被證明是個深刻的滿足之源。但是,一元論的思維卻在人類歷史上帶來了無數的浩劫,相比較而言,謙卑地承認理性有限,承認任何理論都具有現實的局限性可能更為合理。

虛心的人是有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翔說刑法 的精彩文章:

愛要常覺虧欠 客要一味款待

TAG:羅翔說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