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像偶像也不像練習生,我大概看的是搞笑綜藝吧

不像偶像也不像練習生,我大概看的是搞笑綜藝吧

《偶像練習生》這節目吧簡直了,明明是選秀類真人秀,偏偏做成了一部殿堂級的搞笑綜藝。看完了真的只能呵呵一笑了……

我大天朝向來人才輩出,這個節目可算讓人大開眼界了。什麼安靜的美男子、日系漫畫男都不存在的。巴黎走秀風,穿金戴銀宮廷風,吸血鬼正裝風......才是王道。所以這是愛奇藝做這個大型同性交友節目的理由?看了半天怎麼覺得集各類相親節目之大成呢?

男生們撩漢情話一籮筐——比如一見面就誇讚別人衣服好看,「像去巴黎的」,可惜得不到小哥哥熱烈的回應。再如看到好看的男生,直接上來一句「我都要愛上他了」。答應我,你們男孩子追女生的時候也這麼直接可以嗎?

左葉小哥哥給同伴安利自己偶像的時候,那紅撲撲的激動小臉,彷彿看到了向舍友安利愛豆的我,那見到偶像彷彿死而無憾的姿態,真想跟他握個手,叫他一聲「姐妹」。場內男生們指指點點,互相討論,偷偷瞄一眼的樣子,彷彿讓人看到了社區辦的相親角。

不知道是不是商業的互誇以及自貶——「王思聰的公司」六個字能不能秒殺一切,可能「國民老公」都不大清楚吧。穿金戴銀就像從宮裡來的了,萬一是鍍金的怎麼辦。

練習生們的進場過程,彷彿一群村裡人出城,遇到了另一些生活好點的村裡人,眼裡迸發出奇異的光芒,嘴裡不停地驚嘆歡呼,虛偽地互相吹捧。

···

觀看完100位小哥哥進場以及各自精彩的戲精表演,本期高潮總算來了,他們終於開始表演了。

第一個出場的組合,連好朋友wanna one的賴冠霖都親自出來打call了,依然無法拯救這軟綿綿的舞蹈現場。聽說許凱皓小哥哥是locking比賽世界第三?可我怎麼覺得張製作人在華為廣告片里跳的舞更有power呢?

至於董岩磊帥哥,這麼尷尬而且「自取其辱」,如果是為節目組貢獻笑點,那真是非常感謝你的犧牲。而呼聲很高的蔡徐坤小哥哥,一直覺得他對sexy的理解有點偏差。他撩一撩衣服,咬一咬唇,不好意思我只想笑。

剩下的看點全在導師身上了。張製作人皺著眉頭說了十來遍的balance,預計這個詞將超越freestyle,成為新一代網紅辭彙。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本場最佳,我最想要pick的人——李榮浩老師!

李榮浩老師那"並非自然"的板臉,非常令人著迷。尤其他一副嚴肅臉念著選手寫的歌詞"為你的body著迷",禁慾系有沒有!其實他非常替孩子們著想,怕自己的表情影響他們發揮,於是進行了嚴格的表情管理,請大家為他的體貼打call!

李老師最可愛,不接受反駁。

···

《偶像練習生》這種綜藝模式在我國前所未見,但是隔壁娛樂業發達的韓國早有先例。比如樂華練習生朱正廷還有Justin(黃明昊)曾經參加過的《PRODUCE 101 第二季》。這個節目,可以說是《偶像練習生》的原版。

這個節目選出來的「國民兒子」是真的紅,像韓國目前的大勢團wanna one就是101出來的孩子們。去年8月才出道,年末都可以跟EXO搶獎項了,人氣真是爆棚。

中韓兩版節目也挺像的了(就上面那張圖,不注意還以為是一個節目誒),內幕啥的誰清楚呢,反正aqy也沒給說法。

像是夠像了,就是不知道《偶像練習生》能不能形成一樣強大的效應。畢竟「越努力,越幸運」這樣的節目概念是很勵志的。

反正我覺得,前路很迷茫。這檔節目,最大可能就淪為當年《加油,美少女》一類節目的結局。能短時間吸引一點注意力,沒辦法真正對我國目前的偶像產業帶去很大的改變。

別人家的經驗和模式,硬生生套在自己身上,只會落得水土不服的尷尬。因地制宜這個道理,在哪個領域都很適用。

《偶像練習生》尷尬在哪呢?

第一,在選手水平和節目製作上,《偶像練習生》就沒有一開始宣傳的高大上。

觀眾抱著期待觀看,結果完全當作搞笑綜藝,這樣的輿論走向跟節目設定極其不符合。(aqy如果把它當作下飯節目來做,那我沒意見)

第二,偶像產業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都非常不成熟。

在我國,偶像文化還沒變成「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先進文化」。大家提起偶像,想到最多的不外乎"花瓶""腦殘粉""捧出來的"這類不正面的評價。反觀韓國偶像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韓國音樂鼎盛時期以及政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別人的起步比我們早太多,最難熬的階段已經過了。而國內的偶像產業還非常朝陽,就算是業內人士,也不一定能清楚地定義"偶像"這一概念。所以就算選出了九個男孩子,要怎麼發展他們,定位如何,這些事情有人清楚嗎?

第三,以練習生制度為核心的培養體系真的適合我國嗎?

《偶像練習生》這個節目明顯是引用韓國的練習生制度來培養愛豆。這裡要簡單介紹韓國的練習生制度

(摘自GQ-《韓國練習生制度》)

韓流的根本是基於練習生制度的愛豆培養體系。這個制度通常認為是sm公司的創始人李秀滿在韓國推廣普及的,儘管這個制度被很多人詬病,但不能否認這套模式完全經得起市場的考驗,還把韓流推上巔峰,成為文化輸出的優秀例子。

這種模式是在長期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形成的,而且很難被複制。試問有哪些中國孩子能夠頂著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壓力,忍受身心雙重的磨礪,就為了成為一個不知道能不能紅的偶像?哪家公司願意投入如此數量龐大的製作費用?國內的愛豆市場原本就沒有成熟,有必要冒著這麼大的險嗎?跟資源極其缺乏的韓國不同,我國的年輕孩子有很多選擇,就算沒能成功成為藝人,他們不會走到絕境(像fbb弟弟這類孩子,我認為他就是玩玩的)。但韓國那些十來歲就當練習生的孩子,完全是以破釜沉舟的姿態過日子,對出道抱著極其熱切的希望。

從《偶像練習生》第一集來看,我國練習生的素質實在堪憂,尤其那些當了好幾年練習生的或者有過出道經歷的男生,這樣的水平就很讓人懷疑平時根本沒有練習。而且還不乏大公司的練習生。拿節目導師做個例子,張藝興練習生時期4年多,每天練習時間長達12小時,被同期稱為「練習生之神」,才能在EXO里作為主舞出道。在無法深究國內練習生體制的情況下,看了節目後,我有理由懷疑國內的練習生制度只是學了皮毛而沒有汲取精髓,而且制度的執行情況也很值得質疑。

(張藝興反覆提到的balance是這樣來的)

第四,大眾對待偶像態度不同。

在韓國,愛豆成績再好,在普通群眾眼裡還是很低級的職業,地位不高,只能拚命討好粉絲。大眾對愛豆要求之高,絕對跟國內差了一條長江的距離。(像鹿晗這種情況,如果他還在sm,估計只有被冷藏的份了)。偶像在韓國是一種職業,需要跟演員、歌手進行嚴格區分。就算偶像接到一些電視劇資源(像陸星材的《鬼怪》,都暻秀的《沒關係,是愛情啊》等等),也需要得到大眾對其演技的認可,才有資格被承認演員的身份。而我國對於演員、偶像、歌手,通通用一個詞概括——「明星」,所以熒幕上全是流量,能賺錢就行。大家一邊吐槽一邊熱議,製作方賺了錢,依然請流量來挑大樑,也不看看他們資格夠不夠。這對影視藝術的發展也是個極大的阻礙啊。

第五,肯砸錢的大公司太少。

用練習生模式造星是就是砸錢的過程,韓國的愛豆培養體系已經成熟到流水線一般的程度,想想每年花在練習生上的資本數量有多龐大吧。據說,sm培養少女時代一名成員的費用是300萬美元。壟斷公司的存在,都是用錢砸出來的。一般的小公司在藝人出道後,要對練習生時期的費用進行清算,所以會出現活動很多而收入沒有的情況。但是像SM、JYP、YG這三巨頭,會為藝人承擔製作費,意思就是為旗下的練習生最大程度地提供免費資源。難怪每年這麼多人擠破頭也想進這些公司,真是爸爸一樣的存在。(想想wyf真是有毒啊,連一巡演唱會都不去。SM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養了他4年。)

所以《偶像練習生》這個節目,看看熱鬧找個樂子就行,別太當真了朋友們。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大學 的精彩文章:

TAG:V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