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奧場館建設提速 綠色「冰絲帶」更節能

冬奧場館建設提速 綠色「冰絲帶」更節能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徐邦印) 在籌備2022年冬奧會過程中,冬奧場館的建設改造無疑是重中之重,北京市承擔了所有冰上項目以及部分雪上項目。目前,北京市冬奧場館的建設改造正在穩步進行中,並在綠色奧運、廉潔奧運的辦奧理念指引下,重視傳承2008年奧運遺產和賽後利用。

1月24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長、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執行副主席張建東在參加延慶團小組討論時表示,冬奧會前兩年基礎階段的籌辦工作已圓滿完成,從今年開始,冬奧會籌辦將進入「四個全面」階段,即場館建設節奏全面提速、賽事服務保障全面推進、宣傳推廣全面升溫、國際交流合作全面加強。

據了解,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新建場館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延慶賽區總體規劃已確定,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即將進入主體施工,北京冬奧村已經成功奠基。按照整體規劃,預計2019年9月,新建競賽場館的永久性設施將基本完工,2021年6月,所有場館將全部完工。

場館分布

北京市建設改造項目18項

按照2022年冬奧會承辦項目劃分,分為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其中,北京賽區將承擔2022年冬奧會所有冰上項目的比賽以及單板大跳台,延慶賽區將承擔高山滑雪以及雪車雪橇比賽。根據最新規劃,北京市共有場館建設改造項目18項。

北京賽區共使用14個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唯一新建的比賽場館為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曲棍球和射箭的臨時場地進行建設,建成後將是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另有北京冬奧村、首體短道速滑館、首鋼冰上訓練基地三個新建非競賽場館。

除此之外,國家游泳中心、五棵松體育館、首都體育館以及國家體育館均為2008年奧運會遺產,經過改造後,將分別承辦冰壺、女子冰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男子冰球比賽。以國家游泳中心為例,在完成場館改造後,將由「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非競賽場館方面,2022年冬奧會的開幕式、閉幕式,都將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內進行。奧林匹克公園內,鳥巢和冰立方之間將臨時搭建可容納1萬人的北京頒獎廣場,新建的北京冬奧村位於奧體中心南側,是北京既定的住宅項目。而國家會議中心、首體綜合館等現有場館,繼奧運會之後,將再次為冬奧會所用。

延慶賽區共有4項場館建設改造任務,由於延慶賽區是為2022年冬奧會專門選址,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均為新建或臨建,其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為競賽場館,非競賽場館中,延慶冬奧村為新建,延慶山地媒體中心為臨時建設。

首鋼園區成為典範

在綠色奧運、廉潔奧運的辦奧理念下,2022年北京冬奧組委早就做出最好的示範,冬奧組委辦公地點是利用首鋼老工業區改造而來,充分體現節儉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按照規劃,未來的新首鋼園區,將是一座活力之城,充滿冬奧和冰雪元素。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於2017年8月份到首鋼園區參觀,他認為,北京冬奧組委選擇在首鋼園區辦公讓老工業遺存重煥生機,工業舊址上建起標誌性建築,這個理念在全世界都可以說是領先的,做出了一個極佳的示範。此外,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單板大跳台也正式落戶首鋼園區,巴赫對於單板大跳台項目的規劃方案也表示認可。

據北京冬奧組委規劃發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單板大跳台場地及周邊設施在冬奧會後將得到充分利用,包括定期舉辦國內外大跳台項目體育比賽,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提供訓練場地,可以保障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單板滑雪大跳台等項目的日常訓練,以及雪車、鋼架雪車、雪橇項目起步訓練,並可作為對公眾開放的冬奧標誌性景觀旅遊景點和大眾休閑健身活動場地。

除此之外,首鋼還與國家體育總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促進工業遺存改造利用與體育產業發展互動,共建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區,並在首鋼園區建設部分冬奧訓練場館,位於大跳台場館附近的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訓練基地將用於國家隊訓練。

北京市體育局局長孫學才告訴記者,「將在首鋼單板大跳台場地、首鋼國家隊冰上訓練基地等冬奧比賽場館及訓練場館的基礎上,建設功能齊全、配套完備、高標準的北京市冰上訓練基地。」

據了解,2022年冬奧會之後,首鋼園區將成為西部地區冰上活動聚集區,對於首鋼老百姓來講,有了參與大眾冰雪運動的區域。這些場地、設施將採取商業化運營,開展賽事、培訓,並向社會開放,為市民提供高品質健身、休閑、娛樂場地。

1月24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長、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執行副主席張建東在參加延慶團小組討論時表示,冬奧會前兩年基礎階段的籌辦工作已圓滿完成,從今年開始,冬奧會籌辦將進入「四個全面」階段,即場館建設節奏全面提速、賽事服務保障全面推進、宣傳推廣全面升溫、國際交流合作全面加強。

據了解,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新建場館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延慶賽區總體規劃已確定,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即將進入主體施工,北京冬奧村已經成功奠基。按照整體規劃,預計2019年9月,新建競賽場館的永久性設施將基本完工,2021年6月,所有場館將全部完工。

建設進度

國家速滑館將進入主體施工

在北五環國家網球中心鑽石球場南側,曾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曲棍球和射箭的臨時場地,如今這裡正在建設2022年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它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標誌性場館。

「冰絲帶」的設計理念為冰的象徵,靈感來源於速滑選手圍繞場地進行比賽,體現出冰上比賽的激烈競爭;運動員滑行的軌跡被詮釋為外立面的22條絲帶,而這22條絲帶又代表著北京承辦冬奧會的年份。責任編輯:周珊珊(EK006)

據施工方介紹,「冰絲帶」目前已完成土護降工程,即將進入基礎樁和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該場館土方量超過50萬立方米,挖槽面比「鳥巢」還大,預計2019年底完工,2020年進行測試賽。

在「冰絲帶」的建設者中,不少人曾經參加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本次土方工程的負責人、59歲的趙俊德,曾擔任2008年奧運會媒體村施工項目經理。54歲的陳平權是「冰絲帶」的總監理工程師,他參加了2008年奧運會自行車館建設。

據國家速滑館項目負責人武曉南介紹,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有四大亮點。首先,「冰絲帶」建設面臨的首要難點是其長200米、寬130米的大跨度屋頂,而且不同於一般建築,速滑館的屋頂為不規則馬鞍形,更是增加了建設難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國家速滑館將被建設成為國內最大跨度的單層索網屋頂體育館,其用鋼量約為傳統屋頂的1/4,施工簡便、污染小。

冬奧村項目已奠基

同樣是在奧林匹克園區內,就在距離「冰絲帶」不遠處,北京冬奧村總建築面積約19.17萬平方米,是2022年冬奧會重要非競賽類場館之一,該場館已經於2017年年底奠基。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常務副部長劉玉民告訴記者,「冬奧村的建設要採用綠色環保建造技術,真正做到節儉、高效、高品質,既要注重賽時需要,又注重節能環保,充分體現以運動員為中心,堅持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的要求。」

按照規劃,北京冬奧村賽時將為各國運動員與隨隊官員提供住宿、餐飲、醫療等服務,作為場館建設方,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總經理郭再斌表示,北京冬奧村在規劃設計中,堅持綠色低碳原則,在建設施工中堅持集約高效原則,同時兼顧實用和美觀等問題,「我們將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冬奧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而努力。」

賽後利用

「冰絲帶」成全民健身中心

2022年北京冬奧會堅持把「綠色奧運、共享奧運、開放奧運、廉潔奧運」作為辦奧理念,場館的賽後利用再次成為焦點話題。

鳥巢、五棵松等2008年奧運場館已經成為典範,而「冰絲帶」作為北京賽區唯一的新建競賽場館,也將承擔這樣的使命。

據了解,「冰絲帶」採用全冰面設計,面積約1.2萬平方米,近似一個田徑場大小,是亞洲冰面最大的速滑館。通過冰面的分區控制,不僅可滿足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等五大類冰上運動項目的競賽要求,還可以成為冰雪運動全民健身中心。

2022年冬奧會後,這裡將成為全民健身場所,並將繼續舉辦高水平的冰雪賽事。據悉,未來的國家速滑館將聚焦以下幾個方面:以冰雪為中心的體育競賽,以冰雪為特色的群眾體育健身,以冰雪產業為核心的會展,以及體育公益,成為集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於一體的多功能冰雪中心。

舉例來講,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的冰面將產生大量製冰餘熱,回收後可用於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每年能夠節省180萬度用電量。「冰絲帶」還將被打造成智慧場館,為運動員提供計時、計速和計圈的訓練服務,同時實現智能場館運營。

除此之外,在建設北京冬奧村時,賽後利用也被考慮在內,賽時作為運動員公寓的冬奧村,賽後作為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人才配租,市政府將成立統籌人才住房保障專業平台機構,負責冬奧村項目的投資建設、持有和運營。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責任編輯:周珊珊(EK0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法新聞 的精彩文章:

韓一醫院火災 至少31人遇難

TAG:看法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