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說實話,那些豪宅門前的假山都是在學他的

說實話,那些豪宅門前的假山都是在學他的

片石疊山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興起,主要源於貝律銘的蘇州博物館主庭院的創意山水。

貝聿銘自言,蘇博假山,任務書是園冶的掇山篇,圖像參考是米芾畫的三角山:

立意於計成的「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這兩句,出自《園冶》「掇山篇」在「峭壁山」一節:

「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游也。」

而中式造園的意境營造多從古人的詩詞、山水畫中提取。

因此眾多媒體在評述蘇博主庭院創意山水時的描述「高低錯落排砌的片山假石,在朦朧的江南煙雨籠罩中營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畫的意境。

且看米芾詞云:『奇勝處,每憑欄,定忘還。好山如畫,水連雲縈,無計成閑。』」。從意境上來看,說是出自米芾作品應該沒有錯。

宋代米芾《春山瑞松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則:歷史上「米芾的畫多作江南平遠景色,不作雄偉險峻的峰巒,不為奇峭之筆。繪畫風格著重於江南水色清幽淡雅的描寫符合地域文化」

二則:貝聿銘酷愛三角幾何圖形與國畫中的45度所形成的直角三角形有異曲同工之妙。

貝聿銘造山

貝聿銘造這座假山花了不少心思:

「當時貝老先生真的不容易,那麼大年齡誰都不知道他來蘇州了,每天搬個小凳子坐在那。貝老先生真是太不缺錢了,就等吊車叼過來一塊石頭放在那,放在那他看,看半個小時,他說吊走,然後那個石頭就消失了,第二天再來。有人堆一座山最多一天時間甚至一晚上就搞定,而他可能是一塊石頭能整個三四天,真是絲毫不計成本啊,能力這個事情和真和速度沒多大關係。」

花費這麼長時間的假山,到底有何高超之處?

有國畫功底的人,能看得出一二門道:

遵循了郭熙的皴法論,「遠無皴近有皴」,貝律銘先生找的前面的石頭都是筋骨暴露,就像皴法,近處的皴法明顯,遠處就少一點。到最後面一排,皴法完全消失了。

北宋郭熙 樹色平原圖

沈括講的遠近法,近處的濃遠處的淡,近處的形狀很清楚,遠處的形狀不清楚,所以這幾塊石頭已經開始呈現了中國古典的皴法價值。

明 徐賁 快雪時晴圖

後排的石頭工藝,也有大講究:打磨出上重下輕的視覺效果。

彷彿遠處的雲霧遮住了山體,模糊了視線,僅能看得到忽隱忽現的山頂。尤其在陰雨天,濕氣侵染石頭,山峰突顯,更覺意境幽遠。

行業各類形式案例集合

下列圖片搜集自網路:

鍾祥市博物館暨明代帝王文化博物館

華夏幸福基業 大廠書畫院 | 原築景觀

富力十號 | 張唐景觀

京投銀泰·檀香府 | 源樹國際

方圓明月山溪 | 文和鏵美園林

上海保利翡翠甲第

中建江山壹號 | 國際怡境

蘇州鉑悅府景觀設計 | 賽肯思景觀

東原1891印長江 | SWA

龍湖春江酈城 | 易亞源境

萬科峯匯

績溪博物館 | 李興鋼

南京保利 朗詩·蔚藍 | 國際怡境

萬科翡翠雲山 | 山水比德

蘇州金地名悅 | 上海升濤景觀

上海東原·逸墅 | 張唐景觀

*圖文整合自網路,侵刪

聽說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造的這座假山,沒多少人能看懂

【李望月】神秘園林組織,答題進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寫行草書為什麼要學習米芾的?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