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洋曾經是明朝的內湖?

印度洋曾經是明朝的內湖?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貿易往來十分發達,早在漢朝就有了絲綢之路,而海上貿易則是早在唐宋時期便在印度洋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這種影響延伸至十六世紀。如戈雷多曾說他在印度海岸發現許多中國人的商站。另一本葡萄牙著作說據霍爾木茲人講中國船很多,僅一次漲潮就有4000艘中國船進入海峽。在鄭和海上遠征中,通過軍事威懾和和平貿易,使許多印度洋國家成為明朝的藩屬,構成北印度洋朝貢貿易圈。包括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西南海岸,霍爾木茲,亞丁和非洲東海岸的三座城市:摩加迪沙,孟巴薩,拉瓦爾。這些城市控制著通往西亞,東非和印度腹地的商路。

當時阿拉伯商人壟斷印度洋貿易的時代已經過去,而葡萄牙人要到1498年才能來到,中國有一個世紀的時間控制印度洋貿易,進而使印度洋成為明朝的內湖。而讓印度洋成為明朝內湖的功臣是鄭和,這裡說的內湖只是勢力範圍,並不是實際佔領的領土。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 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 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諸國(今東南亞)、西亞、南亞等的聯繫。

這是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你們感受一下,是不是印度洋成為中國的內湖。根據這個下西洋圖有網友畫了明朝勢力範圍圖,你們再感受一下:

是不是你和你的小夥伴都驚呆了,從這個圖上看,確實印度洋成為了明朝的內湖,不過這僅僅是勢力範圍。

把印度洋化為內湖的功臣還有一個就是明朝的藩屬國,如果只是通過貿易,控制力沒有那麼強,很多印度洋沿岸國家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

明代中國藩屬國:朝鮮、越南、日本、琉球、寮國、柬埔寨、緬甸、暹羅(泰國)、爪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錫蘭(斯里蘭卡)、廓爾喀(尼泊爾)、不丹、馬六甲(馬來西亞)等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附上一張十五世紀亞洲全圖,你們感受一下

由此大明將在新航路開闢之前成為世界性海上強國,並控制海上絲綢香料之路。西方人將沒有機會建立在亞非的霸權。但這一切都隨著海上遠征的結束化為泡影。儘管朝貢貿易仍在繼續,印度洋上還有許多中國私人商船,但中國已喪失了對印度洋貿易的控制。失去強大的海上威懾力量,外國商人便不願按官方比價買賣並接受紙幣,從事朝貢貿易因此無利可圖而減少,而明明朝與北印度洋各國的外交關係也隨之疏遠。同時,沒有海上護航的商船隊是沒有安全保障的。僅在1511年7月7日一天,便有五艘中國商船在馬六甲海峽遭到海盜搶劫,他們卻得不到祖國的任何保護。 將水師撤出印度洋的明朝已無力保護它的北印度洋藩屬。鄭和遠徵結束不足一個世紀,北印度洋朝貢圈已土崩瓦解。

對於明朝海上霸權的輝煌,就這麼土崩瓦解,真實扼腕嘆息啊。無論何時領海權以及海上力量不能丟。

本文章轉自「地理知識精選」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