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雙為刀而生的鐵手!探訪堅守半個世紀的「磨刀人」

那雙為刀而生的鐵手!探訪堅守半個世紀的「磨刀人」

磨一把剪刀10元,一把菜刀5元,每天磨20把左右。我給他算了一筆賬:他一天的收入就算200元,刨去60元的住宿費、50元的三頓飯錢,他一天的純收入也就100元左右。一年365天,年收入也就三四萬元。這在哪,收入都不算高。

但是,我錯了,因為一把剪刀、菜刀,用鈍了,也就扔了;這已然是當前的百家常態。錯遠不止於此,因為賬不能這麼算。他是江蘇省張家港市的周學文;對他而言,去鈍復鋒是他的活計,是他從17歲開始到現在,堅守了半個世紀的陣地。那一雙粗糙發亮的鐵手,咋一看有點像鍍著鐵漆的變形金剛,這是「磨刀人」技藝和匠心的積澱。

我與「磨刀」手藝人周學文僅是一面之緣。周學文,江蘇常熟人,今年67歲。在張家港一帶,理髮店、寵物店都是他的老客戶。這天,算是我的幸運。我正在家屬小店隔壁的寵物店閑聊,半年才會過來磨刀的周學文騎著他那改裝過的電瓶車,來到了店門口。老闆客氣地出去跟周學文打招呼:「老周,你總算來了,等你半年了,我這十幾把剪刀都用得快不行了。」

我終於見到了店老闆常跟我說起的周學文。他臉黑黑的,戴了頂絨線帽,身穿羽絨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這冬天的江南,天氣確實濕冷,騎電瓶車保護不好,時間長了,很容易得關節炎,特別是像他這樣已經上了歲數的人。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臉黑。我想這與他常年風吹日晒有關,更有可能是磨刀油已經滲透進了皮膚,怎麼也洗不掉了。

我也出去跟周學文打了聲招呼,並拿起隨身帶著的相機給他拍照。看他的反應,我就知道他走南闖北,見過世面,肯定有不少新聞記者採訪過他。果不其然,當我表達想給他做宣傳時,他笑著說:「你們張家港電視台前一陣子就給他做個個人專訪。」

我很是高興,一則是政府和社會都在關注他們,另外就是給他拍照會順暢得多。 我一個勁地給他拍照,全景、近景、特寫,我拍了個遍。他好像無視我的存在,只是偶爾抬個頭對我笑笑。其實,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不要刻意的擺拍,真實地記錄下他工作的狀態。

周學文很是健談,用他那常熟話不停地跟我說他的情況。這蘇南的方言確實難懂,儘管我在這裡工作生活了11年,但還是只能聽懂個大概。通過他的介紹,我了解了他的一些情況:他17歲開始學徒「磨刀」,這一干就是50年。他騎著自己改裝的電瓶車主要穿梭於無錫、常熟、張家港等周邊地區,晚上就在當地小旅館住宿,吃的方面大多是一碗麵條對付一下。他磨一把剪刀10元,一把菜刀5元,每天磨20把左右。

我給他算了一筆賬:他一天的收入就算200元,刨去60元的住宿費、50元的三頓飯錢,他一天的純收入也就100元左右。一年365天,年收入也就三四萬元。對於蘇南這樣經濟發達的地區,這個收入確實不高。 我對他說:「你這個工作這麼辛苦,掙錢也不多,就沒有考慮換個工作?」

他笑著說:「年齡大了,換不動了,其他的也不會,我這輩子只會磨刀。也算是有感情了,讓我干別的會不習慣。其實,八九十年代干我們這行的收入還是可以的,一年能收入一兩萬,算是高工資了。這兩年不行了,除了一些老主顧,大多數人家裡的剪刀和菜刀舊了、壞了,也就扔了,重新買把新的也沒有多少錢。」

我看出了他的無奈。我說:「您這手藝有人傳承啊?」 他苦笑著說:「這活太苦,身份地位也不高,年輕人不願學。我的兩個小孩都在廠里上班,他們掙得比我多,也不需要我這樣風餐露宿。」 我又問:「磨刀很難嗎,有什麼講究的?」這次還沒輪到他回答,站在一旁的寵物店老闆搶著說話:「這磨刀可不是誰都能磨好的,很有講究,尤其是我們寵物店,寵物的毛軟,這剪刀要是不快,很費時間。」

周學文聽著寵物店老闆的話,笑著連連點頭。我明白,這是對他手藝的一種認可和肯定。 周學文磨了一把又一把,時不時還有附近的群眾送來剪刀和菜刀。看來,他今天的生意不錯,我想這也是他高超的手藝贏得了好口碑,他是不需要做廣告宣傳的。看著他專心致志磨著剪刀,剪刀在他手裡嫻熟地翻來覆去,他算是達到了忘我狀態,就算外面下起了小雨,也渾然不知。

我說:「周師傅,外面下雨了,到走廊上來躲躲雨吧。」 他微微抬起頭,笑著說:「算了,馬上就好了,習慣了!」

磨完了所有剪刀,他就要離開了。我說:「周師傅,你對著鏡頭,我給您拍張照留個紀念吧。」

他很爽快地答應了。舉起手中磨好的剪刀,對著我的鏡頭憨憨地笑了笑。他收拾完東西,跟我打了招呼,騎上他那改裝的電瓶車離開。 我所理解的「匠心」,就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只干一個營生,從熟能生巧,到爐火純青,要是能形成理論,那它便成為了藝術。看似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被一些有恆心、能堅持的人做精做細,也竟成了一門手藝。正如老周一樣。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我擔憂起他那一身的好手藝該如何傳承。「手藝」這個詞放到現在,顯得文雅了許多,形成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把一個個「手藝」從民間搬進了藝術殿堂。可放在老工匠身上,這「手藝」僅僅就是一個手藝,一個能安身立命、養家糊口的技能。

現在的人開始講究「匠心」,這說明老手藝在不斷消亡,也說明國家和社會已經在關注這些群體,他們何去何從自然會有好的結果。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尊重和學習他們,讓他們的手藝存在得有尊嚴,倡導更多的年輕人去學習這些手藝,讓他們發揚光大。(楊振華)更多正能量資訊,敬請關注我的企鵝號「幹事「,歡迎留言點評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幹事 的精彩文章:

TAG: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