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氏八大先祖!你是屬於那一支?投票看那支趙氏人丁最興旺!

趙氏八大先祖!你是屬於那一支?投票看那支趙氏人丁最興旺!

常回家看看


投稿

為繁榮、弘揚趙氏文化, 歡迎向《趙氏宗親》微信號投稿。聯絡微信359723925!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

編輯 | 趙英雄

中華趙氏源流

趙姓,《百家姓》排名第一。當今趙姓人口排名第五,發祥地在今山西趙城,崛起於甘肅天水,興盛於河北涿郡。

「趙」的意思是「疾行、超騰」。漢族趙姓,源出嬴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趙氏之先出於顓頊帝,周穆王時造父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趙城,子孫因氏焉。造父是天下趙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歷史。

趙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陽、金城、潁川、敦煌、酒泉、扶風、新安、平原等11個。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鶴、孝思、萃渙、敬彝、創基等。

為什麼說趙姓是皇家姓氏呢?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主編趙英雄解釋很多人會說這就源於百家姓編冊之初始於宋朝,皇帝姓趙,此乃是國姓,必須第一位。這種說法只是其一,還有其二,那就是趙氏先後建立的政權:秦帝國:趙政(秦始皇)建立;北宋帝國:趙匡胤建立;南宋帝國:趙構建立;戰國時趙國:趙烈侯建立;南越國:趙佗建立。

1、代王趙嘉

趙嘉(生卒不詳):嬴姓,趙氏,即趙代王。又稱公子嘉、代王嘉,中國戰國末期人物。因其於趙王遷被俘後自立為代王,故又稱代王嘉。趙悼襄王之子,趙王遷之兄。趙幽繆王(趙遷)八年,秦拔邯鄲,虜趙幽繆王。趙人北保代,擁立為王。王代六年,為秦將王賁所虜。趙自造父仕周,世為周大夫,叔帶奔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五世至趙夙,事獻公,再傳至趙衰,事文公,衰子盾事襄、成、景三公,晉主霸,趙氏世為霸佐,盾子朔中絕,朔子武復立,又二傳至簡子鞅,鞅傳襄子毋恤,與韓、魏三分晉國,毋恤傳其侄桓子浣,浣傳子籍,始稱侯,謚烈,六傳至武靈王,又四傳至王遷被虜,而公子嘉自立為代王,守趙祀,嘉王代六年而國滅。自此六國遂亡其五,惟齊尚在。

2、大將軍趙充國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著名將領。

趙充國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圍,被拜為中郎,歷任車騎將軍長史、大將軍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後將軍等職。他率軍擊敗武都氐族叛亂,並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漢昭帝死後,與霍光等擁立漢宣帝,封營平侯。累官蒲類將軍、後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計定羌人叛亂,並開展屯田。

趙充國晚年致仕後,仍常參與議論「四夷」問題。甘露二年(前52年),趙充國去世,年八十六。謚號「壯」。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3、武神趙子龍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去世後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4、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軍旅,受柴榮(後周世宗)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

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開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ID:zhaoshizongqin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謚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謚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5、宋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6、大宋魏王趙廷美

趙廷美(947-984)字文化,本名匡美,太平興國初,改名。避趙匡胤名諱,和其兄趙匡義改為趙光義和趙光美,之後,避趙光義諱改名趙廷美。太祖兄弟五人:兄光濟,早亡,宋興,追封邕王,改曹王;弟光義,即太宗;次廷美;次光贊,幼亡,追封夔王,改岐王。建隆元年,授廷美嘉州防禦使。二年,遷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乾德二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寶六年,加檢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太宗即位,加中書令、開封尹,封齊王,又加檢校太師。從征太原,進封秦王。魏王趙廷美一脈宗室 自貶於房陵之後,其後代外放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開封、河南洛陽、福建汀州、山東沂州、山東濟州、江蘇崑山、浙江秀水、江蘇溧城、江西鄱陽、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7、中國十大宰相十大謀士趙普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封韓王,賜謚「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觀《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8、鐵面御史趙抃

趙抃(1008年—1084年), 字閱道,號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信安街道沙灣村)人。北宋名臣。

景祐元年(1034年),趙抃登進士第,除武安軍節度推官。歷知崇安、海陵、江原三縣,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為殿中侍御史。其後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轉運使,旋改益州。召為右司諫,因論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後,除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龍圖閣直學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後,官至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晚年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豐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豐七年(1084年),趙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贈太子少師,謚號「清獻」。

趙抃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ID:zhaoshizongqin在朝彈劾不避權勢,時稱「鐵面御史」。平時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長厚清修,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著有《趙清獻公集》。

投票看看那支趙氏人丁最興旺

歡迎趙氏宗親投票

趙氏歷代八大先祖,

姓趙的快來對接一下!

看看你是咱老趙家多少世!

關注趙氏宗親,十萬宗親等你來

這有

古往與今來

族譜與祖訓

名人與古迹

這裡

弘揚趙氏文化

傳承趙氏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氏宗親 的精彩文章:

宋徽宗把書法繪畫玩到登峰造極,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都開始研究書畫

TAG:趙氏宗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