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毅夫:中國很可能會在202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林毅夫:中國很可能會在202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騰訊《一線》 作者 熊少翀 王丹薇 發自瑞士達沃斯

瑞士當地時間1月25日,騰訊新聞原子智庫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達沃斯聯合舉辦午宴。午宴以「增長的責任·中國助力世界的未來「為主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和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午宴上作主題分享時稱,憑藉新產業的創新驅動和傳統行業的產業升級,從現在到2030年,中國很有可能取得6%左右的增長率。

「到2025年,中國很可能會成為一個高收入國家,經濟總量按市場匯率計算超過美國。中國將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三個,由低收入轉型成為高收入的經濟體。」林毅夫說。

四十年前,中國尚且是全球第三個最貧窮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78年中國人均GDP只有155美元,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一個處於世界上最貧窮的大陸的國家的平均數的三分之一還低。但1978年到2017年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長9.5%。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9400美元。在這四十年,超過七億人口脫離了貧困。

林毅夫重點分析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他認為,中國人民為了改善自身生活辛勤工作,企業家為了實現企業家精神創建企業,以及中國政府官員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努力,都是重要動力。但這些動力在1978年之前和之後都存在,而且這些動力不僅適用於中國,也同樣適用於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至今深陷貧困的一些非洲國家。

那究竟是什麼造就了中國四十年間的迅猛發展?林毅夫援引其倡導的經濟發展理論「新結構經濟學」來解釋。

在他看來,經濟發展無疑意味著收入的持續增長。而為了實現這一點,則需要結構變遷。結構變遷包括現有行業的科技創新,工人和農民的生產力才會提高。此外還需要持續的產業升級,以將稀缺資源配置到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這些結構變遷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

這些結構變遷有賴於市場競爭,來激發企業家精神,及時發現新的增長點。但是同時,政府的因勢利導也十分必要。因為要進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政府要給予先行的企業以激勵,同時也需要為企業克服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時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的瓶頸制約。

因此林毅夫認為,經濟的穩定和快速增長需要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的共同作用。這個道理不僅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適用,同時也對高收入國家適用,比如美國和歐洲。

「我個人有幸成為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在任上走訪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發現每個國家的目標和夢想都一樣的,但是成功的國家很少。」林毅夫認為,中國以及其他東亞經濟體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可資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如果每個國家能夠發揮好市場和政府的作用,實現全球消除貧困的夢想指日可待。

來源:騰訊《一線》 作者:熊少翀 王丹薇

騰訊財經多檔精品欄目:

稜鏡 |Miss Money | ME戰士 |財看見

藏寶圖 |枕頭財經 | 原子智庫 | MF侈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 的精彩文章:

土改重大突破 宅基地三權分置背後的「大真相」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