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眸北京當年的「深挖洞」

回眸北京當年的「深挖洞」

1972年,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整個中國都在「深挖洞」,準備著與當時的蘇聯打仗。

1969年3月2日,中國與蘇聯軍隊在珍寶島發生了激戰。消息傳來,北京城的老百姓都上街遊行,高喊著「打倒蘇修」。從那時起,全中國一下子籠罩在戰爭陰雲中。當年lO月,「第一號令」的發布,使全國的部隊進入了臨戰狀態,更有大批軍隊調往北部的中蘇邊界一一這些,對於當時只是初中學生的我們,全然懵懵懂懂,只知道,學校不斷開會傳達戰備形勢,說蘇聯人的飛機飛過來,最快只需要七分鐘。

從此,戰備勞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個單位,每所學校,每個院落,每個家庭,都要參加挖防空洞。我所在的中學。開始挖地道——其他的學校也一樣。先挖一個五到七米深的豎井,然後,人下到坑下,向兩邊掏洞。沒有任何土建專家指導,大家心中的模板,就是電影《地道戰》。老師帶著一些男生在下面一鍬一鎬地刨,把挖出的土,填進筐里,再吊上繩索,由上面的女生把筐拉上去。這些工程,日夜不停,男女同學排好班輪流來干。直到今天,腦子裡還有在夜間幹活時,燈火通明,下面男生一聲吆喝「拉!」我們一齊拽繩子的圖景。

開始時,只是掏個土洞子。後來洞挖得長了,開始在洞壁兩側挖出「貓耳洞」,還會隔一段距離,留下一個土坎,以便敵人進入洞內時,做阻擊敵人用。我們曾經趁學校保衛組不備,偷偷溜下去玩,裡面曲徑通幽。有的地方,窄小到人只能在地上爬,邊爬邊覺得氣短。後來才知道,在裡面爬其實十分危險。不少土地道發生了倒塌,砸死過人。所以到了後來,學校就不讓學生隨便下洞了。

於是,磚成了緊俏物資——想讓洞不塌方,就需要用磚來砌上。這就是當時北京市的最後一批城門樓被徹底拆毀的歷史背景:那些見證了數百年歷史風塵的城磚,都被拆下來運去修防空洞了。王軍在他的《城記》中,曾引用了一個數字:從1969年的l0月中旬到ll月中旬,北京市平均每天有30萬人參加戰備勞動,包括拆城牆,取城磚。

我曾經趕上拆朝陽門的一個尾巴。我去的時候,城門樓早就拆完了,城磚也都搬完了,但是,還剩有城牆裡的夯土。我們去,是取土,為的是回來做成磚坯,再燒磚。

當時街道給每家每戶都下達了交磚坯的任務,每個正式戶口,要交20塊,我家當時有三人的正式戶口在家,任務共計60塊。記得我和母親借了一輛平板三輪車,帶上一把鐵鍬,擠進了擁擠的取土大軍。當時的朝陽門現場,一派狼藉,大夥挖得熱火朝天,據說還有過小學生掏洞取土挖得太深,造成塌方砸死人的事件。

早年,梁思成極力反對拆毀北京城牆,他說,估計北京的城牆夯土有l100萬噸,用20節l8噸的車皮組成的列車來運,每日一次,要運83年。沒想到了「文革」,在人多力量大的中國人的努力下,北京城牆「輕而易舉」地被解決了。

北京城當年究竟挖了多少地道,無從統計。近年曾有媒體報道說,北京有個「地下城」,原為人防工事,始建於l969年,l979年完工。距地面8米,最深處可達十幾米,全長30餘公里。現在,其中的一部分開闢成了旅遊點供遊客觀光。這些工事,應該是專業部隊修的。而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業餘」修的大大小小防空洞,遍布在北京城的各個角落。

當時,我所住的四合院就有這麼一個防空洞,那是院里的居民一鍬一鍬地挖出來的,洞雖然不大,但卻勉強可以把全院的人都給裝進去。洞挖好了以後,街道常常舉行防空演習,聽得衚衕里一敲鑼,老老少少都得往防空洞里鑽,在悶熱的空氣里等著警報解除。

學校也常有防空演習,敲的是一段懸掛的鋼軌,發出的聲音比鍾還響。上課的時候,我們盯著窗外看,只要看見敲鋼軌的校工一出現,就開始往教室外沖。我的朋友告訴我,她所在的中學,直到1974年左右還有防空演習。開始時,警報一響,成百上千的學生擠成一堆。後來,學校嚴格規定不同班級的撤退路線,在一座三層樓里上課的上千學生,只用40秒鐘,就可以全部下到防空洞里。

我所在的工廠,直到1975年,還在挖地下工事。而人們的戰備觀念,直到I976年也沒有淡化。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當夜,我在工廠的宿舍里睡覺,被劇烈的窗戶玻璃震動聲吵醒,我的第一個念頭也是:蘇聯人打過來了!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文/黃艾禾】

註:本公號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進來撩』欄中的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所推送的文章並不代表本公號觀點,請和諧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三個美國人與太平天國興亡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