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張學良與周恩來延安會談:東北軍將支援紅軍子彈十萬發

揭秘張學良與周恩來延安會談:東北軍將支援紅軍子彈十萬發

來源|人民網-讀書頻道 原文摘自《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謎》 作者:楊奎松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2

第二次延安會談中,周恩來與張學良又談了些什麼呢?由於周恩來會談之後當即返回延川,只對正在延川的毛澤東、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做了口頭彙報,以至我們今天看不到周恩來留下的文字報告。但會談的基本內容,根據會談前後雙方來往電報,以及雙方之間這時圍繞著東北軍進入蘇區築碉問題所發生的矛盾,仍舊可以獲得大致的了解。

根據會談之前雙方的要求和願望,我們可以知道,這次會談至少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東北軍反蔣行動的各項具體準備問題。

二、向各地方實力派進行統戰工作問題。

三、東北軍與紅軍今後共同的行動方針問題。

四、東北軍為應付蔣令在陝北蘇區內築碉問題。

在會談後,通過雙方的來往電報,我們又可以知道,雙方至少在以下幾件事情上取得了協議或達成了一致:

第一件事,就是允許東北軍進入蘇區築碉。除原定之直羅鎮一帶、甘膚之線以外,考慮到蔣介石、閻錫山軍隊即將西渡黃河進入陝北,中共中央還特地要求東北軍迅速在靠近黃河西岸的干谷驛、交口鎮向延川、清澗一線築碉,以便阻礙蔣、閻軍隊進佔。

5月15日,即周恩來回到延川的第二天,就有電報給王以哲並轉張學良稱:據查,蔣、閻6師入陝勢在必行,彭德懷、毛澤東諸同志均認為東北軍應速作經干谷驛、交口鎮入延川、清澗之一切準備,並請將行動日期見告。此間亦擬以一部兵力圍困宋家川,遲滯該敵渡河。

同前次雙方軍隊圍繞著直羅鎮一帶築碉問題發生摩擦的情況相比,這時周恩來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僅直羅鎮的問題不再提了,而且直截了當地要求東北軍到靠近黃河西岸的地區築堡。這說明,雙方在這次會談中已經就這一問題達成了具體的妥協。

第二件事,則是根據中共中央前此之決定,紅軍之一部將前往陝南並計劃轉進河南發展,一面由南面牽制北進之蔣軍,一面爭取在鄂豫皖三省間取得新的發展條件。為此,周恩來提出請張學良放行並支援紅軍彈藥,張答應由東北軍支援紅軍七九子彈10萬發,並將其中6萬發可直接運送至延安城,另外4萬發將送給出陝南之紅軍部隊。為此,周恩來5月22日曾有電報說明:紅軍去陝南並準備第二步出河南之部隊已準備就緒,依前議,決取最捷道路南下。即經牛武鎮及洛川、白水、蒲城附近,直趨臨潼下游之交口鎮或新豐鎮渡河,出藍田,但必須東北軍方面駐臨潼部隊代為在北岸準備好船隻,方能確實無誤地迅速渡河,以爭取入豫先機。電報要求張學良迅速就此進行準備,並依照前議調撥七九子彈10萬發,從中抽3萬至4萬發於臨潼附近交紅軍去陝南部隊,其餘子彈則仍依前定辦法在膚甘之間轉交紅軍。周恩來對此曾致電王以哲表示感謝,稱「承撥子彈,足征兄等待人如己,不分界限,有如兄弟手足,曷勝感紉」。

周恩來此電錶明,他與張學良已經就紅軍南下河南問題達成協議,並得到張學良願意為此撥子彈10萬發的承諾。不過,這一行動幾天後就停止了。因為中共中央這時得到了西南兩廣可能發生事變的消息,如果西南地區發生事變,整個西北的局勢無疑也要發生變化並須積極籌劃響應,西北計劃有迅速實施的可能。在這種條件下,中共中央原定派部隊經陝南下河南的計劃自然中止。但前議由張學良撥付子彈的計劃並未因此變更,6月1日,張學良仍按約定將6萬發子彈送到了延安,隨後秘密送給了紅軍。

第三件事,是雙方商定了有關東北軍與紅軍聯合行動之「西北大計劃」。計劃的中心內容就是「以蘭州作大本營,建立局面,打通友邦」。這顯然是第二次延安會談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毛澤東在5月8日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為西北國防政府鬥爭」的目標,並明確提出了爭取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步驟,即以抗日為號召,通過紅軍與東北軍的聯合行動,奪取寧夏、甘北,接通新疆、外蒙,與蘇聯結成聯盟。周恩來將中共有關此一計劃的設想向張學良進行了詳細的說明,雙方並且進一步商定了發動以「抗日反蔣」為號召的西北國防政府的具體時間表,規定九、十月間為兩軍共同組成西北抗日聯軍並成立西北國防政府的時間。而促使張學良對這一大計劃全力支持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是中共對於取得蘇聯援助的信心。關於這種情況,很容易從下面的來往電報中看出來。

5月20日,即第二次延安會談過去一周之後,中共中央曾有電報給四方面軍和二、六軍團的領導人,內稱:關於「西北國防政府的計劃,在目前僅能使高級幹部知道,對外應守秘密」。此一計劃之中心內容就是:「紅軍與東北軍密切合作,以進到西北大聯合,建立西北國防政府,打通蘇聯,與蘇聯及外蒙訂立抗日互助條約。」至於蘇聯的態度,可以說完全不必擔心,因為「國際已三四次派人來找我們,希望我們在西北成立大局面」。《林育英、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博古、鄧發、王稼祥、凱豐、彭德懷、林彪、徐海東、程子華致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任弼時、賀龍、肖克、關嚮應、夏曦同志並轉各負責同志電》,1936年5月20日,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中),北京,檔案出版社,1985年,第147-149頁。

5天之後,即25日,中共中央又再一次去電更具體地解釋了這種情況,說明已與張學良商量好,協助陝北紅軍策應紅軍四方面軍和二、六軍團北上,漸次接近外蒙,接取援助,蘇聯盼望紅軍靠近外蒙、新疆。電稱:

(一)國內及國際的政治局勢均取著暴風雨般的姿態向前發展,黨的反日統一戰線策略有第一步的成就。目前議事日程上的具體任務是建立西北國防政府,爭取迅速對日作戰,以走向建立全國國防政府,徹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二)西北的形勢是:紅軍與東北軍取得密切合作,與楊虎城、鄧寶珊亦有聯繫。胡宗南由山西向陝南,王均在漢中,毛炳文在甘南,閻錫山受紅軍重大打擊後,現只能出八團入陝,湯恩伯率十八團(四個師)準備入陝,亦頗動搖。于學忠率兩師在蘭州、天水間,奉軍(即指東北軍——引者注)主力在洛水、環水、涇水流域,陝軍(即指楊虎城之十七路軍——引者注)在韓城、宜川線,馬鴻賓主力在寧夏境,馬麟在青海,一部在蘭州以西。紅軍西渡後,向陝甘寧發展,策應四方面軍與二方面軍,猛力發展蘇區,漸次接近外蒙。外蒙和蘇聯訂立了軍事互助條約,國際盼望紅軍靠近外蒙、新疆。

(三)四方面軍與二方面軍宜趁此十分有利時機與有利天候,速定大計,或出甘肅,或出青海。在兄等大計決定之後,一方面軍適時向天水、蘭州出動,進一步策應兄等,使蔣軍不能攔阻。至於奉軍,已與秘密約定,不加攔阻。《育英、洛甫、澤東、恩來、博古、德懷、林彪、海東致朱、張、劉、徐、陳並轉任、賀、肖、關、夏諸同志電》,1936年5月25日,《毛澤東軍事文集》第1卷,第533-534頁;《文獻和研究》,1986年第5期。註:此段文字內似有某些錯誤,如青海馬麟應為馬步芳;胡宗南由山西入陝一句似為情報錯誤,其實是湯恩伯;相反,率18個團(4個師)準備入陝的湯恩伯一句,似應為胡宗南。

這時,根據預定作戰計劃,紅軍主力已經開始進入甘北作戰,準備背靠東北軍,控制慶陽、鎮原之線以北地區,力爭轉進寧夏,接通外蒙。東北軍除照約定應為紅軍讓路外,還應儘快控制蘭州及其陝甘大道。為此,中共中央接連致電王以哲及張學良,要求後者務必儘快照原定方案迅速部署部隊,便利接通蘇聯和成立西北大局面的行動,切勿讓蔣介石的軍隊制其先機。其5月26日電稱:蔣介石如令王均、毛炳文部進駐,則割斷了陝甘大道,對於將來東北軍增向蘭州,準備以蘭州作大本營,建立局面,打通友邦之計劃,大有妨礙。據此,請立時準備以東北軍一部進駐鎮原、隆德等地,以制先機。《周恩來致王以哲即轉張學良電》,1936年5月26日。5月底6月初,紅軍西征作戰開始後,中共中央更多次通知張學良、王以哲,強調「蘭州為西北大計劃之最重要戰略根據地,兄部務以適當兵力預先控制」,並將部隊保持於慶陽、鎮原之線,以便於紅軍「向固原、預旺、鹽池、靈武求得確定的勝利,接近黃河,有利於爾後打通友邦之步驟」。《周恩來致張學良電》,1936年5月30日、6月4日。

通過上述資料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這時中共中央與張學良之間已經在西北大聯合計劃問題上達成了具體的協議,雙方在關於計劃內容、行動步驟、大致的實施時間乃至東北軍與紅軍公開聯合起事後在西北的經營範圍,也都有了重要的默契。

第四件事,則是雙方商定立即由張學良負責送中共代表鄧發(化名楊鼎華),經甘肅、新疆前往蘇聯彙報一切,安排援助事宜。其實,此事之商談早在第一次延安會談中就已經有所商定。這次不過是更進一步將其具體化而已。而張學良為此積極籌劃和幫助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張確實對此做出了明確的承諾並很快就落實了。

鄧發去蘇聯行前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因此,在第二次延安會談過了20天時間,鄧發才開始動身。根據約定,劉鼎於6月3日前往延安城外之川口與周恩來等見面並帶鄧發經洛川前往西安轉去新疆。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此行並非僅僅為了送鄧發轉去蘇聯,和聽取劉鼎近期工作的彙報,根據中共中央這時的布置,周恩來此行還負有十分重要的任務,這就是向劉鼎說明中共中央關於推動張學良響應西南兩廣事變,遞交中共中央為此起草的具體行動計劃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你懂餐桌上的坐次、點菜和禁忌嗎?細談中國餐桌禮儀文化常識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