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拒奉召公孫自立,討叛逆司馬出兵——司馬懿(十一)

拒奉召公孫自立,討叛逆司馬出兵——司馬懿(十一)

原標題:拒奉召公孫自立,討叛逆司馬出兵——司馬懿(十一)


話說在司馬懿專心應對蜀漢諸葛亮的進攻這幾年,魏國的附庸遼東公孫勢力也經歷了三代領導者的變遷,第三代統治者公孫淵強逼叔叔公孫恭退位,奪取了政權。此舉雖然得到了曹叡的認可,但是公孫淵卻不安於一直做魏國的附庸勢力,開始選擇和江東的吳國往來。


太和七年(公元233年),公孫淵甚至派使者去吳國,聲稱向孫權稱臣作為吳國的外應。孫權喜出望外,打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東吳自丞相顧雍、輔吳將軍張昭以下等群臣舉朝勸諫,認為公孫淵一直以來都是魏國的附庸,和吳國從無往來,突然往來就稱臣屬,不可信,因此反對吳國對公孫淵如此大力的支持,但是正在興頭上的孫權沒有採納。

三月,孫權便派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領兵一萬,帶著金寶珍貨,九錫備物,從海路前往遼東,並封公孫淵為燕王。



其實公孫淵本來只是想試探一下吳國的反應,沒想到孫權會如此看重自己,面對如此吳國如此的熱情的反饋,公孫淵這才認真仔細的考慮該如何抉擇。最終,公孫淵認為:東吳遠而曹魏近,擔心自己如果接受吳國的加封后,曹魏會討伐自己。但是他又垂涎東吳送來的珍寶,於是誘斬了吳使,吞併了隨行而來的一萬士卒,並將吳使的首級獻給魏明帝。曹叡於是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還讓他繼續持節任遼東太守,統領諸郡。


公孫淵自以為自己在這次事件中得了大便宜,其實曹魏的君臣朝廷通過這件事也把公孫淵看透了,知道他是個毫無信義可言的無恥之輩,不可信。

在曹叡遣傅容、聶夔作為去加封公孫淵為樂浪公的時候,之前公孫淵派去洛陽的計吏(其實就是姦細或者說是卧底)私下裡對公孫淵說:「這使團里有一位名叫左駿伯的人,此人力大無窮,可不是普通人。」公孫淵一聽,嚇得夠嗆,懷疑魏國是偷偷藏了個殺手要對自己不利,於是就帶領甲士,把使者居住的學館給包圍了,然後才出來拜見使者,而且多次對國內負責陪伴使節的賓客出言不遜,十分無禮。使者在回到洛陽之後,便對曹叡如實稟告了此事。曹叡聽聞此事大為震怒。


青龍三年(235年),曹叡將荊州刺史毌丘儉(Guàn qiū Jiǎn)遷為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護烏丸校尉、使持節,準備對付遼東公孫淵。



兩年後的景初元年(237年),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儉等人攜帶書信印章去徵召公孫淵,召他到京師入朝覲見。自認為遼東王的公孫淵聞訊,哪裡肯去,立刻發兵,在遼隧阻擊毌丘儉,並與毌丘儉帶領的魏軍展開激戰。當時遼水大漲,毌丘儉見形勢對己不利,便退兵而回。


成功阻擊了毌丘儉後,公孫淵更加得意。於是公孫淵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並設置百官,定都襄平。並且派遣使者持符節,將印綬授予鮮卑單于,給邊疆少數民族加封晉爵,並引誘鮮卑人去侵擾北方。

之後,公孫淵聽說魏國將要發兵討伐自己,又再次向東吳稱臣,希望吳國能出兵北伐與自己呼應而自救,孫權本來是個暴脾氣,對於上次被公孫淵欺騙,損失自己的使臣和軍隊財務的事正大為震怒。在得到使者被殺的消息後,孫權盛怒之下本意是想立刻發兵去攻打公孫淵報仇的,但是在百官的勸誡之下,生生把這口氣咽下了(不得不說這確是孫權比劉備高明的地方)。如今魏國要討伐公孫淵,孫權竟然能忍下這口氣,真的配合出兵向魏國邊境出兵,並且寫信給公孫淵說:「魏國司馬懿用兵所向無前,賢弟可要多加小心,真是很為你擔心啊。」


由於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西南邊境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於是,景初二年(238年)正月,曹叡將司馬懿召回,和他商討討伐遼東公孫淵的事宜。



司馬懿進京後,曹叡問他估計公孫淵會有什麼對策來應對魏國大軍,司馬懿說:「事先棄城逃走,是上計。憑藉遼水抗拒我大軍,這是次計。如果坐守襄平的話,那他就要準備當俘虜了。」曹叡又問:「那公孫淵會採用哪種?」司馬懿回答:「只有聰明人才能正確估量彼此實力。預先棄城,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他定會認為我們這次孤軍遠征不能持久,先在遼水抗拒,再退守襄平,這是中計和下計」。曹叡繼續問:「此去需要多少時間?」司馬懿說:「去百日,回百日,攻戰百日,用六十天休息,有一年時間足夠了。」


曹叡便派司馬懿挂帥前往討伐遼東。當時魏國正在大修宮室,加上邊疆的戰爭軍費消耗,導致百姓窮困饑荒。司馬懿就上諫說:「當年周公營造洛邑,蕭何建造未央宮。如今陛下的宮室沒能齊備,是微臣的責任。但是現在黃河以北,百姓窮困,外有兵役,內有徭役,我們沒有國力同時做這些事,所以我們應該暫緩內務,把力量集中在討伐外敵上來,以救一時之急。」

當月,司馬懿領牛金、胡遵等人率步騎四萬,從京師出發。臨行前,在京師的親朋好友趕來給司馬懿送行,將司馬懿的車駕送出西明門。


司馬懿讓弟弟司馬孚陪同經過家鄉時,讓官職在郡守和典農之下的人都去會見,賞賜他們谷、帛、牛、酒等物。司馬懿見到家鄉的父老舊故,宴請大家一起飲酒聚會。酒酣之餘,不由得悵然感慨,作歌一首,抒發自己此行的情感:


天地開闢,日月重光。


遭遇際會,畢力遐方。

將掃群穢,還過故鄉。


肅清萬里,總齊八荒。


告成歸老,待罪舞陽。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公孫淵篡位遼東王——司馬懿(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興替 的精彩文章:

TAG:知興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