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鴻章用一條命給中國省了6個億,慈禧太后想了想,給了他5千

李鴻章用一條命給中國省了6個億,慈禧太后想了想,給了他5千

秋風蕭瑟,一個老婦的身影從紫禁城厚重的門縫兒間一閃而過。遠處烽煙漫卷,鮮血成河。

1900年6月,光緒二十六年五月,清政府對入侵我國土的八國聯軍宣戰後又連連潰敗。不久,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慌亂無望的朝廷決定答應列強簽訂條約,於是任命李鴻章為全權議和大臣,以待談判條約事宜。隨後北京淪陷,慈禧跑路。

其時,就李鴻章出任簽約代表這件事,各國列強也是各懷鬼胎、心思不一。如沙俄打著想讓東三省歸俄合法化的如意小算盤,便率先承認李鴻章的代表資格。也有極力反對的,如英、德等國。而德國甚至還想乾脆拘了李鴻章。

為此,李鴻章從廣州抵達上海後久久不敢北上。俄國一看,屁顛顛趕緊「好心」地極力為清廷調解,還力勸英、德放棄拘捕李鴻章的計劃。

八月二十三日,秋不高、氣不爽,李鴻章在俄保護下從塘沽入京。那時,德提出以懲辦慈禧太后、端親王載漪等戰爭「禍首」作為議和的條件,所以和談一時無法推進。

慈禧呢?她老人家為了取得各國對宣戰一事的寬恕,最終發布了懲處肇禍諸臣的上諭。說不得,李鴻章忙全力為慈禧開脫,將宣戰的事歸咎給載漪。清政府這些「乖寶寶」的表現,使列強覺得慈禧已被馴服,而繼續支持她大有好處。而且,列強們也怕棄掉慈禧將導致清政府垮台,從而喪失大力訛詐中國的好機會。又加之列強間本身也是矛盾重重,所以,在挑選代理人的問題上,列強們的態度開始趨於一致,最後決定「保全」慈禧,與清政府簽約。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鴻章、慶親王奕劻代表清政府在北京與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11國公使在《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上簽字。

歷史書上,我們背誦著《辛丑條約》賠款「4.5億」白銀的時候沉痛而啞然。其實,當時外國列強獅子大開口的程度遠比書上簡短一句話更讓人沉痛。開始他們張口要的便是「10億」天文數字,在李鴻章的一力周旋下,數字從一開始提出的10億兩白銀降到4億5千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而這4億5千萬兩的數目,是對當時中國4億5千萬人口所定的數字,「人均一兩,以示侮辱」。國恥深痛,歷史難忘。

作為簽字代表的李鴻章,也從此背了全國人們的憤恨。國人謾罵他曰:「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李鴻章當時便在簽字回府後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實為胃血管破裂之症。頻頻咳血中的李鴻章自知大限將至,時日無多,可嘆世人的罵聲,無法在入棺前消逝了。

1901年冬初,李鴻章病逝於北京,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謚文忠,被賜白銀五千兩治喪,享年79歲。

臨終前,李鴻章曾拼盡最後一口氣力賦詩一首,詩云: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後來,梁啟超在其所寫的《李鴻章傳》一書中,深為李鴻章當時所處的境地感到無盡的悲慟。書中寫道:「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

歷史風煙,歷歷如昨。李鴻章是緩和了危局、還是加重了國恥,是「大功臣」、還是「誤國者」,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歌 的精彩文章:

蘇德戰爭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失敗?四因素成為德軍惡夢

TAG:史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