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不存在的
文|莉婭
我人生的遺憾是我不是別人
時隔兩年,《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終於上映了。
聽說是因為主演迪倫·歐布萊恩受傷,才導致大結局拖到現在。
本片爛番茄上的口碑不及格,豆瓣上的評分也才5.4分。
三部曲的評分也正如其順序,前兩部分別為6.8分和5.7分。口碑估計也就這樣了。
01
槽點比亮點多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前兩部的劇情。
托馬斯、米諾、紐特被人都在被消除記憶後扔到了一個危機四伏的迷宮中,最終托馬斯帶領大家逃出了迷宮。
原來他們之所以被困在迷宮,是因為整個世界被病毒入侵,大部分人變成了喪屍。
政府組織WCKD把托馬斯等人關在迷宮進行腦部研究,並在他們成功逃出後抽干他們的血液做實驗。
托馬斯等人的逃跑讓他們遭到了WCKD的追殺。
主角團東多西藏跑了大半集,卻被托馬斯女友背叛,好基友米諾也不幸被捕。
本集故事承接上一部結尾,主要講述了托馬斯等人深入WCKD大本營拯救米諾,並與其最終對決的故事。
可惜的是,雖然故事跌宕起伏,但還是讓人覺得無聊,毫無緊張感。
當然,最大的問題在劇情本身。
本片劇情可以從頭吐槽到尾,部分槽點更是讓人窒息:
為什麼一座又厚又高的鋼牆能夠被一枚炸彈輕易炸毀?
為什麼上一部有夢想、有抱負的女主角突然又跳反了?
為什麼主角團里的所有人從高空墜落都能毫髮無傷?
如此反人類的生命力,也是非常厲害了。
為什麼明明托馬斯都投誠了,反派還要作死偷襲他?
最令人窒息的是,為什麼在第二集大家就知道托馬斯的血液是救人的疫苗,這部就好像徹底忘記了這件事?
整部電影冗長且繁瑣,人物的行為動機都莫名其妙,部分角色的死亡更像是為了死而死。
如此愚蠢的情節,導致莉婭即使看到他們領便當,也只是覺得無語。
劇情的安排不當也導致節奏出現問題。
本片竟然長達142分鐘,你敢信?
救米諾的主線從頭貫穿,但前2/3都是在鋪墊,缺少了懸念的故事讓人昏昏欲睡。
最後1/3又開始堆積特效,瘋狂反轉。
明明20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幾乎花了1個小時來不斷的炸炸炸,看下來非常累。
02
風格四不像
說實話,莉婭對這個系列還是有點好感的。
因為比較喜歡第一集密室逃生的劇情,並且巨型迷宮的設定也比較有新意。
尤其比較好的是,懸疑的故事講得不錯,最後解開謎題的答案也勉強及格吧。
但第二集畫風突變,拋棄了密室逃生,引入了喪屍元素,居然在類型上變成了喪屍片。
這種「神操作」讓第一集中的亮點蕩然無存,劇情進入《生化危機》的老套路。
所有人的智商好像都被拉低了,間接暴露了劇情空洞混亂的問題。
本集在上映前發布的一些物料,讓莉婭覺得經過第二集的走偏,難道又要回到迷宮了?
事實證明,迷宮?不存在的。
如果說本系列從第一集到第二集,實現了從大逃殺向生化危機的轉變。
那麼第二集到本集,也實現了從生化危機到分歧者的轉變。
無論是劇情還是風格,都像是導演隨意拼湊的,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這一段有點無聊了?那就加點喪屍吧!
這段需要有人救?那就復活個死人吧!
莉婭沒看過原著小說,所以不知道小說劇情是否和電影一致。
但是導演從一開始類似《速度與激情5》的火車營救,到中途又出現的喪屍圍隧道,最後到進入城市拯救米諾的特工片。
看得出導演有一定的野心,但最終的結果就是既沒有形成新的類型風格,也沒有保住以前的優點。
就像個四不像,是各種類型片糅雜、混搭之後的畸形產物。
或者,這也是這類所謂青少年反烏托邦科幻片一直以來的尷尬之處:
既想做點有逼格的東西,又無法拋棄青少年電影中那些低幼的情節設定。
03
青少年反烏托邦
近年來好萊塢最有人氣的系列電影除了超英片,就是這類青年少反烏托邦科幻片了。
所謂青少年反烏托邦,都是將故事背景設定在資源枯竭、政府殘暴的未來世界,唯一的希望落在一個或者一群特殊的青少年身上。
這群青少年因為被政府壓迫、殘害,所以帶領人民反抗,最終建立一個新的理想國度。
曾經的《飢餓遊戲》和《分歧者》都是這種類型。
類型的同質化也讓他們都產生了相同的毛病:套路化。
首先主角永遠自帶光環。
這種末日反烏托邦科幻片本質上就是個高級的瑪麗蘇/傑克蘇故事。
它們已經脫離了暮光之城似狗血愛情的低級趣味。
不僅僅要異性都愛我,還要同性信仰我,全世界爭奪我,手槍大炮打不死我,我的人生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拯救世界!
如果說本系列前作還停留在「所有牛逼人物都認識我」、「只有我能救你們」。
本片已然變成「所有人都心甘情願為我死」、「我的血是拯救世界的源頭」的高級YY了。
這麼逆天確定不是耶穌轉世?!
實際上,青少年反烏托邦題材幾乎逃不過第二集崩壞的規律。
因為隨著劇情設定的拓展,續集開始不斷的挖坑,不斷的設計更大的陰謀、更厲害的BOSS。
但是這類題材本質上又是低幼的青少年電影,所以一旦展開劇情,就會變得非常兒戲和經不起推敲。
並且情節和人物的設定通常都是簡單的二元對立,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非常扁平化,加入的政治鬥爭水平更是讓人尷尬。
這也導致了雖然這個題材人氣、票房都不錯,但作品整體上限不高。
三個系列的第一集在豆瓣評分都只有6+,也就是剛好及格的分數。
不過存在即合理,雖然這類題材劇情幼稚俗套,但是如此受歡迎,也必然有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當然是扎堆的帥哥美女。
本片匯聚了一群青春逼人的小鮮肉,其中也有莉婭很喜歡的演員托馬斯·布羅迪-桑斯特。
沒錯,就是《真愛至上》中那個追女生追到機場里的小帥哥。
莉婭覺得從養眼程度上來看,即使放在好萊塢這類Teenager Movie中,本片也算是比較優質的。
其次是雖然劇情吐槽很多,但整體大方向幾乎沒變。
本片一直不動搖的堅決貫徹逃和救兩個大原則,難能可貴的是沒有在狗血愛情上浪費時間。
男主角多次被置於選女友還是選基友的艱難抉擇中,最終都毅然的選擇了基友小哥。
最後,其實本片的動作特效都還不錯。
末日題材一般都自帶炫酷的世界觀。
本片在第二集就加入了廢土美學,本集更是結合劇情加入了銀翼殺手似的賽博朋克風格。
讓莉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座在廢墟上建立的現代城市。
廢土美學和精緻的大都會風格撞在一起,頗有點又對立又互補的視覺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集動作戲幾乎大於前兩集的總和。
一開場就是個刺激腎上腺素的火車營救,最後還有一場大決戰長達1個小時。
如果你放棄對劇情的琢磨,本片也算是一部不走心只走腎上腺的及格爆米花電影。
總之,本片不算是一無是處,但也基本上沒什麼亮點。
如果你是這類題材電影的粉絲,可以一看,如果對這類題材不感興趣,並且沒有看過前面兩集,但就不建議去看了。
- FIN -


TAG:小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