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因太監的疏忽,它竟將乾清宮、交泰殿、昭仁殿、弘德殿化為灰燼

只因太監的疏忽,它竟將乾清宮、交泰殿、昭仁殿、弘德殿化為灰燼

炭的使用與燒制導致了一些新型的取暖的產品的出現,而這些取暖工具的使用有些一直為後人所沿用,例如炭盆這種東西,炭盆在西北地區叫做火盆,而火盆無煙筒,置家中煙與灰極不衛生,逐漸被淘汰。但是在戶外火盆的使用一直是經久不息,現在的西北地區每到過年之時,村中的賀歲民俗節目的表演都會生起數十個火盆,照明之餘主要用於驅寒。這是炭盆在現代社會的使用,但是在其剛被發明出來之時並不是用於戶外,而是主要用於室內取暖,下面我們就去見識一下古代的火盆取暖方式吧!

暖氣名稱:炭盆

《紅樓夢》里最主要的人物林黛玉就與火盆有很多故事,看過《紅樓夢》的小夥伴一定記得「黛玉焚稿」的情節。而這個情節是一個非常凄婉的故事情節,話說黛玉得知寶玉和寶釵定婚的消息後,十分傷心,一病不起,她覺得冷,便叫丫鬟雪雁生起了火盆,在取暖之時黛玉瞧見以前與寶玉交往過程中的書信不免黯然神傷,於是乎把寶玉送給她的手帕和寫有詩文的絹子也都放在火盆中燒了。可見,將點燃的木炭放到盆里,也是古人的一種取暖方式。

皇宮內冬季也常用炭盆取暖,清代叫做「熏殿」。所謂「熏殿」就是指火盆沒有煙筒更不像是現在的爐子一樣上面是被爐圈子所遮蓋的而是火苗直接暴露與空氣之中,火盆之中的煙與灰在木炭的燃燒的同時也騰空紛飛。雖然木炭幾乎無煙,但是畢竟是木頭燒制而成,其燃燒時必有大量的灰粉。而木炭作為人工燒制之物,其燒制過程本來就非常繁瑣,消耗的成本也是十分大,所以即使到了清朝,木炭依舊很珍貴,故而炭盆取暖也不是每一座宮殿、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的。只有皇帝、太后、皇后和一些地位較高的妃子以及重要的宮殿才能使用。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這種炭盆取暖的方式存有一個弊端,如果剩餘炭火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火災。清朝嘉慶年間的一天,乾清宮的掌火太監郝士通因為偷懶,將沒有完全熄滅的木炭放在了乾清宮東穿堂楠木隔旁。沒成想,等他走後,木炭又燃起來,以致引燃木隔,等到大家發現有煙味兒,開門看時,乾清宮已經燒起了熊熊大火。此次火災,讓乾清宮、交泰殿、昭仁殿、弘德殿都化為灰燼,引起了紫禁城「高層」對防火工作的高度重視,他們還總結制定了宮中救火措施和紫禁城火班章程,時至今日前去故宮博物院旅遊的人們都會看到在故宮裡隨處可見的大銅缸這就是用來盛放消防所用水的容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古雅玩 的精彩文章:

痛心疾首,這種美到攝人心魄的工藝很多人連名都不知道的!

TAG:集古雅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