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舉行國慶閱兵,東盟10國領導人罕見到齊

印度舉行國慶閱兵,東盟10國領導人罕見到齊

當地時間1月26日,印度在首都新德里舉行慶祝第69個「共和日」閱兵式。印度總統科溫德、印度總理莫迪及全部東盟10國領導人出席了閱兵儀式。精彩絕倫的花車、先進的武器、特別的駱駝方隊……此次盛典配上豪華的出席陣營,印度有著怎樣的意圖?


印度共有3個國慶日,其中最隆重的要數1月26日。這一天被稱為「共和日」,以紀念1950年1月26日印度第一部憲法生效,這標誌著君主制結束、印度共和國成立,印度從此成為擁有獨立國家主權的民主國家。整個國慶慶祝將持續3天,其中最精彩的「節目」就是閱兵了。

第一本印度憲法是手寫的,是世界上最長的憲法,有英語和印度雙語版,其訂立花了將近2年11月個時間。

印度閱兵現場圖片。

武器類參展的裝備有T-90坦克、「布拉莫斯」導彈及印度首艘航母「維克蘭特」號模型。一同登場的還有精彩的印度特色花車表演、邊防部隊百餘名女騎手摩托車特技、邊防部隊駱駝方陣表演等等。為保證閱兵順利安全的進行,印度軍方及100多個政府部門參與閱兵籌備。在從國王大道到紅堡的僅8公里閱兵路段上部署了特種部隊,高射炮和狙擊手日夜守衛在儀式當天,政府部署了近6萬名安保人員。

印度首艘航母「維克蘭特」號模型。


2018年,印度國慶日恰逢「印度-東盟紀念峰會」,東盟10國領導人在參與會議之餘,也一同出席了印度國慶日閱兵。儘管印度一直保持著邀請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外國領導人擔任閱兵「主賓」的傳統,但如此多領導人共同出席實屬罕見。

「東盟-印度紀念峰會」於當地時間25日、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以紀念印度與東盟25年的合作,以及雙方10年來的首腦級交往和5年的戰略夥伴關係。主題是「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命運」。

東盟對印度而言一直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自印度總理莫迪上台以來,將印度已經實施了20多年的「東看」政策(Look East Policy)強化為「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尋求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聯繫。據報道,在此次會議上,莫迪親自感謝了10國領導人的出席,回顧了25年東盟與印度合作的成就,並對未來提出新的計劃。

據報道,印度與東盟之間的戰略目的主要是三個C,商業(commerce), 連接(connectivity)和文化(culture)。印度去年和東盟區域的貿易合作數額達到71億美元,還和八個東盟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包括貨物、投資、服務業等。同時,印度和東盟將會共同最後確定《沿海合作公約》(Maritime Cooperation Pact)加強航運和轉運方面的合作,並繼續加強空中的連接。此外,印度總理莫迪提出把2019定為印度和東盟的旅遊年,意圖增加東盟來印度旅遊的人流量。


《印度快報》(IndiaExpress)發文稱,東盟領導人的高出席率證明了各國對印度的「尊重」,這說明印度近些年在東盟國家的地緣戰略合作很好,在亞太地區的地位不斷提高。更有不少媒體提出,印度對東盟的「示好」,是試圖平衡中國在這一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對於印度媒體的這種揣測,中國外交部回應稱,」持這種觀點和猜測的個別印媒對自己國家不太自信」,中國對於其他國家之間開展正常合作、發展正常關係一直都是持開放和歡迎態度。

不過,儘管印度不斷推進「東進」政策,印度與東盟的合作仍然有限。據《金融時報》報道,在商業和經濟關係方面,過去25年印度與東盟猶豫不決的往來,並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2015年,雙邊貿易額僅為580億美元,大大低於東盟與中國香港或台灣的貿易額。相比之下,東盟通過龐大的集成供應鏈網路與中國綁定在一起,2020年雙邊貿易額預計將達到1萬億美元。在基礎設施投資或債券承銷方面,印度不具備與中國較量的金融深度。但就連新德里方面有關提高連通性的溫和目標——比如15年前達成協議的印度、緬甸和泰國三邊公路——仍然尚未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周末體驗:在家給呱兒子割草?!不如逗萌寵,共赴神奇氣味之旅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