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潛醫 雷諾綜合症

潛醫 雷諾綜合症

繼續上次的內容《手臂心理學》。

在我們的工作坊里,有位女士抱怨說她經常覺得手腳冰冷。她長得十分標緻,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三十五歲的模樣。她身材苗條,腹部稍微凸出(表示她把各種感覺累積在那裡),胸部也稍微收縮(缺乏自我肯定)。此外手腳非常瘦弱,似乎並沒有和肩膀、臀部相連似的。她的呼吸淺而急促,看起來很聰明,自我意識很強。

她說有位醫生診斷她得了雷諾氏症(Raynaud』s disease)——由於血管收縮而阻礙手、腳、耳朵和鼻子的血液循環,通常手部受影響最大,可能變得蒼白、麻木、發紫。為了治這些「純生理性」癥狀,她看過很多位醫師和治療師,他們建議她改變飲食習慣,練習靜坐、瑜伽,接受生物回饋訓練或嘗試其他方法。這些方法都能使她更鬆弛、更注意自己的身心,可是卻不能改善雷諾氏症。

當她說出自己的問題之後,我馬上想到一個找出問題癥結的方法。我相信手臂部位主要與人際關係有關,所以我請她站起來慢慢繞著大家走一圈,試著面對每一個人。我告訴她由她自己來決定面對他人的距離,只要她的手不發冷,距離多遠都行。她一一面對每一個人,保持一段使她的身體覺得舒服自在的距離。這個小實驗的結果很有趣,當她面對不同的人,她保持的距離並不相同。經過這項練習之後,她對於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一定距離的認定,從自覺/不自覺的層面轉為視覺/生理的層面。實驗結束後,我請她把她面對每一個人的感覺講出來。

如果她所面對的人讓她覺得自在,她的手就能保持溫暖,她也覺得很放鬆;可是如果她面對的人使她懷有不確定的感覺,她就會緊張起來,肩膀緊縮,呼吸急促,雙手變冷。這個簡單的練習立刻使她了解:她的雷諾氏症就像某種指標或測量工具,標明她與別人接觸時覺得舒服或不舒服的程度。一般來說,她面對男人時雙手較冰冷,尤其當她面對頗有吸引力的男人。當她自覺脆弱時,雙手就更加冰冷。

在更進一步體會這種心理情緒反應之後,她說出了當她面對那些使她雙手發冷的人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顯然她很怕被別人拒絕,尤其是那些她覺得相當迷人的異性。這種不確定感所引發的恐懼使她不得不撤離完整的身體心理,躲進核心尋求庇護,結果身體心理的外圍部分便道到遺棄,斷絕了能量的流通,於是變得冰冷。

接著我請她再一次面對那些讓她覺得有威脅感的人,由她自己決定距離多遠才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她開始面對那些人,然後愈退愈遠,一直退到牆角。她說,如果不是被牆擋住,她還會退得更遠。

我提醒她面對這些人時注意自己的感覺和雙手的溫度,然後慢慢走近,保持放鬆,不要收縮能量。在她這樣做的同時,我仔細觀察她的呼吸和骨盆的緊張狀態,提醒她放鬆,繼續保持正常呼吸。如果她能慢慢接近平常尋求庇護的內在核心,就比較能夠維持身體的能量,使雙手和手臂保持溫暖。她發現如果仔細地慢慢進行,她可以接近那個人到相當近的距離也不會覺得緊張或手冷。

這個小小的實驗結束之後,我們得到一個共同的結論,她的雷諾氏症似乎是由於她無法接近他人而引起的——尤其是那些有力量拒絕她的人,因為她一直很害怕遭到拒絕。於是我建議她多多使用雙手和雙臂,擴張手部的心理情緒功能,只要她能伸展四肢,就能產生更大的生命力與溫暖,進而解決雷諾氏症所引起的問題。

這個例子正好讓我們明白,一旦能找出身體心理不平衡、虛弱的部位,我們也就能找出彌補和自我修正的辦法了。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身體某一部分發育不良、虛弱、覺知較弱;你就把它鍛煉得更強壯。我在前面提過,改變身體心理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改變生理和情緒層面著手。所以,如果你身體心理的某個部位很虛弱,你就必須從事適當的生理或心理情緒運動來加強此部位的力量,並藉助於適當的治療、指導、自我反映或其他身心治療法,加強此部位所對應的心理和情緒層面。

或者如果你的某個部位過分發達或收縮,你不妨利用適當的活動使它變得更柔和、更優雅和更有接納性。如果身體心理的某個部位有生理上的問題,你應該密切注意,找出是生命中的哪些層面發生衝突而引發對應部位的疾病。當你知道衝突所在之後,你必須從身心兩方面下手解決問題,如此才能使身體心理恢復自然的健康與活力。

下一篇:《手臂和雙手——溝通的管道》。

第30屆華東地區科技出版社

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疾病的心聲》榮獲

購書請掃下面二維碼

讀者反饋

1.最初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目錄,一個個平常耳熟能詳的成語,此時生動昭示著疾病的成因。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不再是各自為營的「零部件」,而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夥伴,時刻以TA們自己的方式,提示著我們健康的方向。本書視角獨特、形式新穎,運用古今中外各種故事、寓言、名言警句,對疾病的形成追根溯源,深入淺出地闡述疾病的成因和化解之道。本書作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將本應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講述得鮮活生動、妙趣橫生。讀本書的過程,就是一趟自我治癒的過程。

——中方元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楊總

2.這既是疾病的心聲,也是作者的心血,更是醫生的良師益友。換一種思維看醫學,改變一種觀念看病人,是對傳統醫學的顛覆 ,也是醫學的一種進步。

——河南某醫院院長

3.還在學習《疾病的心聲》中,感覺已經超出純醫學的範疇,你以精神學理論為基礎,涉略儒釋道,闡述人生道理,未病先治,有病坦然面對。讓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有機融合統一,達到一種至高境界!這對養生與治療有至關重要作用!

——北京市某政協主席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路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歡迎原作者聯繫我們,謝謝!

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峰語心醫 的精彩文章:

TAG:峰語心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