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怪病席捲日本,舌頭長毛糞便變綠,致無數人死亡竟十幾年都查不出病因

怪病席捲日本,舌頭長毛糞便變綠,致無數人死亡竟十幾年都查不出病因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一種怪病突然肆虐整個日本。

患者原先只是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與平常拉肚子沒什麼區別。

但服用了止瀉藥後,情況卻不見好轉。

隨後這些病人的舌頭開始長出綠毛連排泄物都呈詭異的綠色

再後來病情就不容樂觀了,他們下體開始逐漸麻木。

從腳趾開始,這種無力感一步步向上蔓延至臀部、腹部,最後整個下身癱瘓

此外這些患者還伴隨著視神經受損,視力不斷減退,直至失明

在這些下肢癱瘓的病人中,有5%-10%會被病症折磨至死。

疫情也一年比一年嚴重,到70年年代初已增加至11000多位受害者了。

當時整個日本是人心惶惶,都在擔心病魔會找上自己。

然而即便每天提心弔膽也無補於事。

因為他們對這怪病是一無所知,更別提如何預防了。

整個日本,花了足足十幾年調查,都沒有辦法查出病因是什麼。

除了根據病症將其命名為斯蒙病(SMON,即亞急性脊髓視神經病的縮寫),日本科學家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批斯蒙病受害者

當時所有人都將此病定性為,由微生物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他們卯足了勁去想找出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病原體,但始終一無所獲。

然而,當科學家終於將研究方向撥亂反正,情況卻讓所有人難堪和尷尬。

查來查去,他們是怎麼也沒有想到,一款流行的止瀉藥才是罪魁禍首...

斯蒙病疫情開始之時,也正是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流行之時。

當時許多斯蒙病患者走進醫院,首先被懷疑的就是感染了脊髓灰質炎病毒。

因為這種病毒會闖入一些感染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病人的癱瘓,甚至死亡。

由於癥狀有一定的相似程度,所以科學家都懷疑:這雖是一種新病毒引發的疾病,但該病毒極有可能類似於脊髓灰質炎病毒。

電鏡下的脊髓灰質炎病毒,於1909年首次被分離出

當時這些疫情主要在7個區域流行。

它們總是在特定的城鎮周圍發生,在家庭內也可以看到顯著的傳染性,許多爆發點還是以醫院為中心向外傳播。

此外,每年的患者的新增高峰都出現在夏末,彷彿也暗示著這是由昆蟲傳播。

根據這種種特徵,科學家覺得已有把握認為這種疾病是具有傳染性的。

所以大家也希望,能夠儘快能夠找出這種引起腹瀉、又會導致下半身癱瘓的病毒。

然而群策群力的病毒狩獵沒成功,病情倒日漸嚴重了起來。

從1959年的每年數十例,到1964年已增加到了每年161例。

恰逢1964年又是日本東京奧運,世界各地遊客齊聚日本,大家都害怕疫情會更加失控。

更糟糕的是,46名新病人還扎堆地在戶田市(東京奧運會的一個賽點)周圍被發現。

「戶田病」這個名稱走紅,但群眾卻完全不知如何預防,人人自危。

不過轉機總是潛伏在危難中,就在這一年研究彷彿有了新的突破。

久留米大學的病毒學家Masahisa Shinggu,就在SMON患者的排泄物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病毒。

埃可病毒(ECHO),即腸性細胞致病性人類孤兒病毒的縮寫,它於小兒麻痹症研究期間被偶爾發現。

當時科學家就已知這種病毒能感染腸胃,但尚未發現它能引起什麼疾病,所以這種病毒才被稱為「孤兒」。

所以病毒學家就大膽地推測,這種病毒能像脊髓灰質炎病毒一樣,會入侵神經系統,導致癱瘓。

然而正當大家以為要破案時,病毒學家是怎麼也定不了埃可病毒的罪。

因為他們在接下來的整整四年里,都未能再次從病人身上分離出埃可病毒。

此外,更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病人以前曾被這種病毒感染過。

毫無疑問,埃可病毒是被誤會的,這一假說也宣布破產。

雖然研究一下子就被打回了原點,但因堅信這是一種傳染病,日本科學家的共識仍是尋找未知病毒

只是無一例外,都是一廂情願罷了。

例如後來的重點懷疑對象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等,不是實驗室污染就是無法重複實驗。

就連最特殊的朊病毒都考慮在內了,研究還是一籌莫展。

那時,已經距離首例斯蒙病人發現有15年時間了。

朊病毒導致大腦組織呈海綿狀

其實在追捕病毒的過程中,科學家也不是沒有注意到一些矛盾的現象

例如,這種疾病彷彿就特別青睞於中年女性,在男性中並不常見,還幾乎不發生在兒童的身上。

更重要的,病人的癥狀也都不符合微生物感染的條件

因為一般情況下人體受到感染,都會出現血液或其他體液的顯著異常。

但這些病人是既沒檢查出體液異常,也沒有出現任何發燒、皮疹等微生物入侵的跡象。

____________

鑒於這些非傳染病特徵,當時的專家也懷疑斯蒙病是由農藥、或其他壞境污染所引起的。

畢竟當時日本的「水俁病事件」,正鬧得不可開交。

日本水俁病事件

但事實上,斯蒙病患者是城市多於郊區廠礦附近也未見患者增多

此外,在測定斯蒙病患者血液、尿液時,也從未見重金屬類或農藥成分超標。

所以農藥、環境污染的假說,通通都是站不住腳的。

從1955年開始到1970年,患者已累計到一萬人了。

但十幾年過去了,除了名字人類對這種疾病是一無所知。

不是微生物感染、又不是環境所致,即像傳染病、又不像傳染病...那真正的病因究竟是什麼?

直到1970年,專家才終於注意到了斯蒙病患者長滿綠毛的舌頭

而這,也成了多年研究的轉折點。

斯蒙病患尿液中的綠色針狀結晶

當時一位藥理學家H.Beppu博士訪問了岡山縣,想調查日益嚴重的疫情。

他發現,這些病人中不少都出現了綠色舌苔綠色糞便,而尿液中更是存在綠色的針狀結晶。

經過藥學專家的分析,這綠色的物質竟是氯碘羥喹(Clioquinol)的螯合物。

而氯碘羥喹正是用於治療阿米巴痢疾、以及旅行者腹瀉等腸胃不適癥狀的流行藥物。

氯碘羥喹

當時H.Beppu博士還巧合的發現,這些斯蒙病患者都在服用這種藥物來治療早期的腹瀉。

所以一下子,彷彿就真相大白了。

氯碘羥喹藥害假說隨即被提出,當患者腹瀉、腸胃不適時,醫生就會給他們開這種藥用於治療。

因為服用了大劑量的氯碘羥喹,病人也因此患上了可怕的斯蒙病。

CIBA出產的氯碘羥喹類藥物

更糟糕的是,斯蒙病被認定的癥狀之一就是腹瀉。

而為了減輕癥狀,更大劑量的氯碘羥喹就會被病人攝入,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此外,一些醫生還認為提前服用氯碘羥喹能防止病原體侵蝕腸道,從而起預防斯蒙病的作用

所以不少醫生、護士以及病人家屬,本不該被捲入到此次藥害事件,卻無意間患上了斯蒙病。

雖然還未算一錘定音,但抱著「疑者不用」的宗旨,日本很快就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停售了氯碘羥喹。

畢竟,美國曾經的「反應停藥害事件」教訓,還歷歷在目。

果然,在這之後斯蒙病的發病數量馬上大幅下降,疫情也在1973年戛然而止了。

而隨後的大量調查結果,也都坐實了疫情的氯碘羥喹假說。

據統計,96%的斯蒙病患者在疾病前確實服用過氯碘羥喹,且劑量越高病情越嚴重。

而全日本的斯蒙病案例數,也隨著氯碘羥喹的銷量水漲船高。

一種含氯碘羥喹的藥物ENTERO-VIOFORMO

此外,之前的不少疑點也逐一被揭開謎底。

例如疫情多發於中年婦女,卻幾乎不發生在兒童身上,是用藥多少的原因。

而疫情常聚集於家庭和醫院中,也同樣符合醫生開藥與家庭用藥的習慣問題。

此外,這種葯在日本給藥量和給葯時長都遠超於其他國家。

由此可見,濫用非必須藥品也是推動疫情的一大原因。

說來驚人,其實氯碘羥喹主要生產商CIBA(在1970年與GEIGY合併)當時就已經知道這種藥物會引起的不良反應了。

曾經瑞士一名獸醫就向CIBA報告了,條狗因服用了氯碘羥喹而癲癇發作的案例。

而在CIBA自己的實驗室內,也出現了類似的動物服用藥死亡的案例。

然而可悲的是,CIBA只向獸醫發出了警告,說這種藥物只是不適用於寵物

但對於我們人類,製藥商仍宣傳氯碘羥喹可以安心使用,並不會進入血液被人體吸收。

致命的藥物

不僅如此,還有證據顯示這種藥物其實是無用的。

1959年美國康奈爾大學620名志願者的雙盲實驗中,就發現安慰劑組的無害糖丸,竟比氯碘羥喹在治療旅行者腹瀉中更有效。

到1974年,美國FDA就直接宣布其對旅行者腹瀉的治療是「無效的」。

報紙上的ENTERO-VIOFORMO廣告:「毫無疑問的,ENTERO-VIOFORMO可以保護你免受旅行者腹瀉的侵害」

如果說當時盛行的小兒麻痹症是天災,那麼癥狀相似的斯蒙症則更像人禍。

這11000多名患者的發病、殘疾與失明,是被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災難。

這也是日本迄今為止,最嚴重的藥害事件。

但除了日本地區外,這次事件仍然鮮為人知。

畢竟這個悲劇的原因,說出來不但沉重,更是荒誕和尷尬得讓人錯愕。

*知識回顧

*參考資料

Bryan Ellison&Peter Duesberg.SMON Fiasco.1996

Jeanne Lenzer. When the Cure Is the Cause: The Case of the Green Hairy Tongue.2017.12.15

The pill that killed.The Age from Melbourne, Victoria.1990.10.14

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香港蝸居紀實:朝九晚十拚死工作,你住的地方竟不如牢房大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