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高冷」的傳統文化也有「賣萌」的可能

再「高冷」的傳統文化也有「賣萌」的可能

近日,一組甲骨文表情包成為「斗圖圈」的新寵。甲骨文字體與「神馬」「大神」「有木有」等等網路流行詞相結合,設計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楠用甲骨文的形體配以網路流行詞的內涵,使這些古老的文字元號有了濃濃的時代氣息。有人表示,甲骨文出現伊始即具有了「表情」特徵,一經嶄新設計,更顯活靈活現!

甲骨文的歷史很悠久,甲骨文也很「高冷」。甲骨文從被發現到今天為止僅120年,但實際上,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高壽」,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成型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體系較為完整,對它的發掘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1000年,從事甲骨文研究的郭沫若曾評價說,「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

和甲骨文同樣古老的,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這首傳唱已久的《龍的傳人》,凸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圖騰與標誌。甲骨文表情包的橫空出世,是從遙遠的過去走到今天的「龍的傳人」向時代「賣的一個萌」,它彰顯著這個民族對自己文化的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

中華文明沉澱了無數有形和無形的文化珍品,它們既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遺產,更是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在微信與表情包還沒有流行開來的時候,甲骨文的創意設計已經為這古老的文字探索出了融入時代元素的新路——2011年春節,陳楠的甲骨文字繪系列賀年明信片《甲骨文·吉祥成語》,便由中國郵政官方發行,此後他又推出了甲骨文繪圖模板,同樣深受大眾歡迎。

猶憶起,甲骨文被發現時,金石學家、古董商人對其大量搜羅。這些非科學的發掘,往往只取甲骨之物質價值,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況,使得所出甲骨文化價值大失。據統計,從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達十萬片以上。可以說,甲骨文就是一架遠古的「照相機」,將先民們目光觸及的萬事萬物化為龜甲上形象的文字元號,為後人展現了一幅璀璨圖卷。而充分揭示其輝煌燦爛的歷史精髓,把枯燥研究和時代創意結合起來的甲骨文表情包,無疑是一種嶄新嘗試,也提供了極其有益的啟迪。身為「龍的傳人」的我們該有「龍的賣萌」。

「活」起來的甲骨文表情包,不僅為傳統文化符號穿上了「新裝」,同時對於創新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去年10月30日,中國甲骨文已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入選了《世界記憶名錄》。的確,甲骨文作為「祖先級」的文字,藏著民族文化的基因,我們有理由期待並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將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當下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凝聚時代精神力量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