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秋天,時任雲南永平縣知縣的著名書法家桂馥作書給山東布政使江蘭,為其在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春夏之交,主持疏浚護城河工程時於河道中發現的白石泉撰寫了碑文,並「屬其友陳秉焯為之立石」。該碑文曰:

乾隆甲寅春夏之交,偶值小阜。方伯江公捐廉募夫,疏浚泉源,以祈渥澤.旬日之內,甘露應禱於時,巽地有泉湧出。白石粼粼,味甘如醴。既滋灌溉,又便汲飲。居人樂之,因刻石紀事。方伯名蘭,字畹香,安徽歙縣優貢生。前任豫、滇兩省撫藩,俱有惠愛。二東善政,尤不勝記。此特恆河一沙耳。曲阜桂馥記並書。

桂馥(公元1736~1805年)字冬卉,號未谷,山東曲阜人。是有清一代著名的文字學家、金石學家和傑出的書法家。在其一生的著述中,成就最大的當屬《說文義證》一書,他以40年的功力著成此書,成為清代註疏《說文解字》的「四大書」之一。其他著作尚有《札朴》、《繆篆分韻》、《晚學集》等。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桂馥在清代濟南文化史上是一位甚有影響和建樹的學者。他在濟南居住期間,曾大力協助好友周永年買田籌辦借書園(約在今五龍潭公園內),聚古今書籍數萬卷,供人閱覽傳鈔,以廣流傳。他在《周先生傳》中曾記道:「先生於衣服飲食聲色玩好一不問,但喜買書。有賈客出入大姓故家,得書輒歸先生,凡積五萬卷。先生見收藏家易散,有感於曹石倉及釋道藏,作《儒藏說》,約余買田,築借書園,祠漢經師伏生等,聚書其中,招致來學,苦力屈不就。顧余所得書,悉屬之矣。」建立借書園和周永年、桂馥等人「招致來學」的理想雖然受到挫折,沒能實現,但他們構建借書園的設想和做法卻開創了我國私人舉辦公共圖書館之先河。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桂馥在濟南所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於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和他的朋友集資,在五龍潭西側修建「潭西精舍」,作為四方文人聚會吟詩下榻之處。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潭之名始見於於欽《齊乘》。其言曰:"《水經注》:濼水北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凈池。池上有亭,即北渚也。今名五龍潭。潭上有五龍廟,亭則廢矣。』……今潭上五龍廟猶在。吾友陳君明軒嘉其水木之勝,與小香、二香諸君募錢於潭西架屋,為游息地。屬予記之。」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施工者在挖地槽時卻掘出一個泉子。泉水水勢甚佳,汩汩噴涌,猶如冰壺。桂馥大喜過望,便大宴賓客,為泉起名。來客眾說紛紜,有以形命名的,有以色命名的,有以味命名的……,桂馥均不滿意。無奈之下,自己為這一新出現的泉池命名為「七十三泉」,並賦詩一首:

名泉七十二,不屬五龍潭。

為勞算博士,籌添七十三。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新泉的出現使潭西精舍大為增色。為了增加水流的氣勢,美化周邊的環境,精舍主人又將五龍潭南側天鏡泉的水引來與七十三泉相匯。泉水繞屋穿廊,流入五龍潭,一時潭西精舍便成了濟南當時一處著名的水景園。桂馥十分欣賞這一名泉景區,他在《《潭上雜詠八首》》吟道:

樹色不離門,水聲長繞屋。

昨夜月上時,散步未能宿。

——《潭西精舍》

既有石泉響,何必松間聽?

誰知浙江潮,翻從壁上生。

——《畫壁》

我有石上琴,不彈不復理。

化作流水聲,聲從太初起。

——《琴床》

型過板橋頭,看雲聊小住。

杖影落水中,半日流不去。

——《倚杖橋》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潭西精舍建成後不久,桂馥便接到朝廷的任命,遠赴雲南永平縣出任知縣。

臨別之時,做《別潭西精舍》詩一首,與親朋好友和那朝夕與共的潭西精舍告別,詩中表達了他那離鄉的惆悵和那難以割捨的泉緣情思:

夢裡難拋潭上屋,眼前又作路旁人。

秋風不肯留行客,先到燕南易水濱。

印象|潭西精舍聽泉聲——桂馥的濟南泉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