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講的「發物」到底是何物?有那些危害

中醫講的「發物」到底是何物?有那些危害

發物我們應該都知道一些,但是具體對於發物的理解還是非常的模糊,其實發物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醫術語,有些時候看病時,醫生會囑咐患者少吃發物。那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發物

中醫所謂「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誘發舊病,加重新病。在祖國醫學中,認為「發物」是能引起人體陰陽平衡失調,誘發和加重某些疾病之物。凡食性與病性相同者,皆為發物,就是說寒性食物誘發和加重寒證,熱性食物能誘發和加重熱證,所以皆可認為是發物。

名醫秦伯未在《中醫對於病員的膳食問題》中說過:「凡能引起口乾、目赤、牙齒腫脹、大便秘結等的薺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可能,俗稱發物。」忌口主要就是忌發物。

中醫講的「發物」到底是何物?有那些危害

發物的危害

發物的種類多,範圍廣,但從發病機理來看,可分為以下幾種致病危害。


1、激素誘發

如豬頭肉、公雞、羊肉、老鵝等中含有大量動物激素,即令在煮熟之後,其合成激素的基本物質仍然存在,進食之後,道人體的內分泌,或血管、神經系統有激發或興奮作用。一些與上述系統有關的疾病則容易被誘發。


2、致敏引發

許多蛋白質食物,如畜禽、魚類、海鮮、蛋、奶和某些蔬菜、水果均含有較多的生物活性物質,進入人體,往往作為過敏原。而引發變態反應性疾病,這些食物,實際上也是發物。


3、刺激促發

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蔥、姜、韭、蒜、胡椒等,性味辛辣,對腸胃和機體有刺激性,對熱性病,出血性疾病,各種炎症如瘡、癤、癰、腫有加重病勢,促發炎症的作用。一些飲料如濃茶、咖啡、酒類,能興奮神經,對神經系統疾病往往有誘發作用。

發物的分類

在現代社會,「發物」的範圍較廣,有的甚至擴大化了。發物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中醫講的「發物」到底是何物?有那些危害


1、發熱之物

如姜、薤、韭、羊肉、香菇、川椒、胡椒、辣椒等,多食發熱,凡陰虛內熱,痰火內盛,津液耗傷者忌之。


2、動氣之物

如比目魚、春芥等多食動氣,凡氣滯諸證忌之。


3、助濕之物

如海鮮、羊脂等,多食助濕生痰,凡脾虛泄瀉者忌之。


4、動血之物

如慈姑、胡椒等多食動血,凡失血諸病忌之。


5、積寒之物

如蚌、螺、西瓜、鮮柿等,多食寒中,凡脾胃虛寒者當忌之。


6、發風之物

如春芥、蝦、蟹、鵝等,多食發風疾,凡外感未清,瘡瘍痧痘,咽疼目赤者忌之。

常見的發物

根據民間習俗和《隨息居飲食譜》等一些文獻資料歸納起來,常見的發物有:

中醫講的「發物」到底是何物?有那些危害


1、蔬菜類

香椿頭、芸薹、芫荽、芥菜、菠菜、豆芽、萵苣、茄子、茭白、韭菜、竹筍、南瓜、慈姑、香蕈、蘑菇等;


2、水果類

桃子、銀杏、芒果、杏子、李子、楊梅、櫻桃、荔枝、甜瓜等瓜果;

3、肉類

豬頭肉、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雞肉、雞蛋、鵝肉、鵝蛋、鴨蛋、野雞肉等;


4、水產類

鯉魚、鰱魚、鱒魚、鱭魚、鮑魚、白魚、黃魚、烏賊魚、鯧魚、鰣魚、鱸魚、鱘魚、鯇魚、章魚、比目魚、黃鱔、蚌肉、蜆肉、鰷魚、帶魚、鱅魚、蝦子、蟹等;


5、調味食品

蔥、椒、姜、蒜之類辛辣刺激性調味食品。

最後,還有菜油、黃大豆、豆腐、豆腐乳、糟、酒釀、白酒、豌豆、蠶蛹等,有時還將葷腥擅臊之類食品一概視為發物,特別是在患有瘡瘍腫毒,或慢性濕疹皮炎之類皮膚病人以及過敏性疾患者,發物忌口更顯得重要。

現在您明白了中醫醫生所講的「發物」到底是什麼意思了吧~當身體有炎症或過敏的癥狀時,就要少吃這些東西。如果不能確定哪些食物是不是所得疾病的發物,一定要及時向醫生詢問噢~

「黃院長強調說,尤其是在用藥時,發物一定要注意。這時候小編就會想起以前喝中藥時媽媽的囑咐,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要不然藥效起不了作用。

——小編有話說

供稿:北京東城中醫醫院

醫學指導:北京東城中醫醫院黃飛劍 院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亦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亦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