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苦路十四站埋下猶太人災厄!

苦路十四站埋下猶太人災厄!

【第327期,總765期】暢遊天下,樂享人生!

【封面照片】以色列耶路撒冷舊城伊斯蘭教區街景,亮點在於兩個虎視眈眈的持槍帥哥。攝於2017年7月31日下午4點45分左右。

【一】

上一期講到耶路撒冷舊城裡的哭牆,這一期我要重點說一說耶路撒冷舊城伊斯蘭區里的苦路(Via Dolorosa),又或者稱為苦路十四站,也即是「耶穌受難(時所走過)之路」。

苦路經過的街巷都有這個標誌。

乍一聽來,哇哈呵喂,這又是哭,又是苦的,這個地方果真夠悲情了哈!由於《聖經》中的許多故事發生在耶路撒冷,耶穌出生、傳教、遇難、復活等許多傳說,都能在聖城這裡找到相應的地點或遺迹,這無疑增添了耶城的魅力。《聖經》說:「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舊城走苦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哭牆與苦路這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耶穌是上帝耶和華的獨子,也是一個猶太人。可是,最終他卻被猶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路撒冷舊城伊斯蘭區實景。

羅馬總督彼多拉當時也明明知道耶穌並沒罪,亦不想殺他,可猶太祭司威脅總督說他「這是背叛」,並稱如果耶穌被殺錯了,就讓猶太人和子孫後代承擔這一切吧

高高低低,彎彎曲曲,苦路難走!

這真的是一語成讖啊!猶太人在哭牆哭訴流亡之苦,可他們為什麼會被流散了兩千多年呢?不能不說與耶穌受難有關。說到底,這種悲慘遭遇就沒有猶太人自己的責任嗎?

耶路撒冷舊城苦路實景。

現將事件梗概歸納如下:據《聖經》里記載,公元前4年/公元元年,耶穌出生在耶路撒冷南門外的伯利恆鎮。耶穌30歲開始傳教,並展現了各種神跡,令相信耶穌的人越來越多。

一個露背裝的女子走過苦路的小巷。

這下子,猶太祭司們開始著急了,議論紛紛,說「這人行了好些神跡,我們怎麼辦呢?若這樣由著他,人人都要信他」。於是祭司們便煽動猶太民眾,說耶穌破壞了他們的宗教,應該被處死

苦路沿途教堂頂上的雕飾。

【二】

當耶穌帶領門徒從伯利恆進入耶路撒冷之後,猶太祭司們花了30個銀幣收買了耶穌的門徒猶大,由於猶大的出賣導致耶穌被猶太祭司們抓到。

耶路撒冷舊城苦路邊的教堂。

猶太祭司們雖然很想處死耶穌,本身卻又沒有這個權力,因為當時要處決犯人,都必須經羅馬總督本丟-彼多拉(?-41年,羅馬帝國猶太行省執政官,公元26-36年在位)批准。

網路截圖:耶路撒冷舊城中苦路的方向圖。

於是,《聖經》中說「眾人都起來,把耶穌解到彼多拉面前,就告他說:我們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並說自己是王。」

耶路撒冷舊城內真的是摩肩接踵!

這種說詞頗有誣告之嫌!彼多拉也明白耶穌事實上並沒有罪,原本想釋放耶穌。按照規定,他每年可以赦免一名犯人,他就想把這個名額給耶穌。但是受到祭司們煽動的猶太人不答應,高喊著要釘死耶穌!

天主教聖方濟各教堂里的耶穌受難像。

有一位猶太人的宗教領袖甚至當面對彼多拉說:「這個人自稱是猶太人的王,他這是在造反。你要是釋放了他,那就是對皇帝愷撒的背叛!」在無奈之下,彼多拉只得赦免了另一位死囚,而耶穌最終被釘死。

教堂一角。

彼多拉在違心批准了這件事之後,馬上讓人拿水來,當眾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擔吧!」後來,在《聖經》所有四部福音書中,彼多拉都迴避處死耶穌的責任。

耶路撒冷舊城裡的商鋪門口。

在《約翰福音》中,彼多拉還自稱,「我沒有發現他有什麼罪過,並且向猶太人詢問是否可以把他放了」。而在場的猶太民眾聞言就齊聲說道,「如果耶穌無罪,就讓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後代來承擔這一切吧!」

耶穌被戴上荊棘冠,受到鞭打。

這種話說得有點輕率,聽上去就有點像發毒誓了。他們本與耶穌同根同源,為何要對耶穌如此絕情和狠毒呢?而且說這種話是一定會有報應的。果然,在耶穌死後30年,猶太人的災難就開始了

方濟各教堂門前的值班崗亭。

從公元70至135年,羅馬皇帝三次遠征耶路撒冷,將包括第二聖殿在內的整座耶城夷為平地,屠殺了100多萬猶太人,倖存者全部被虜回羅馬為奴隸,或者被趕入斗獸場與猛獸博斗,被野獸活活吃掉!

在苦路上可以望見聖墓教堂的穹頂。

與此同時,羅馬皇帝還宣布永遠放逐猶太人(過了200年後才允許流落各地的猶太人每年回耶路撒冷憑弔一次),猶太人從此變成了沒有領土的民族,在世界各地流浪了將近2000年,受盡歧視、驅趕與屠殺,直到1948年才重建了以色列國。

耶路撒冷舊城伊斯蘭教區里的猶太人。

【三】

苦路十四站就是耶穌從被判處死刑、受鞭打、被戴上荊棘冠,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地走向加爾瓦山途中,直到他被釘死的全過程,14站即是耶穌在中途停過的14個地點

從第2至第9站的街邊,都有這種青銅羅馬數字標誌。

從17世紀開始,基督教就有了「拜苦路」的敬禮活動。1731年,時任羅馬教皇克雷芒十二世(1652-1740年)確認了苦路上耶穌曾經停留過的14個標誌性地點,因此才有了「苦路十四站」這一說法。

苦路上的很多站點都已改成了小教堂。

很多基督教徒到聖城以重走苦路的方式朝聖,這種行為被稱為「拜苦路」,如今苦路已成了耶城最有名的一條徒步遊覽線路。據說現在每周五下午2點,沿途教堂里的神父都要走一遍苦路。

實際上,我們只是匆匆而過罷了!

已故教宗若望-保祿(1920-2005年)亦曾重編過拜苦路的內容,重編的內容包括了紀念主的復活。2004年2月25日,美國上映了一部由梅爾-吉布森導演的電影《耶穌受難記》,就講述了耶穌殉難前最後12小時的故事。

倒是實地感受一下耶路撒冷舊城的風情有意思。

在歷史上,耶路撒冷先後被毀滅過8次,現在的「苦路」是在約200年前重建的。其第1站便是耶穌被判處死刑並受到鞭打的羅馬人總督府(審判所),現在是一所伊斯蘭學校,名叫「奧瑪利亞中學」,它平時不對外開放,只在每周五下午開放半天。

走到這裡,前方就是聖墓教堂了。

第2至第9站的街道牆上有雕刻及青銅羅馬數字標誌,第10至第14站均在聖墓教堂內。第10、11站分別是耶穌被剝去衣服和釘上十字架的地點;第12站是耶穌死亡地,矗立著那尊著名的耶穌遇難十字架雕塑。

網路截圖:耶穌受難之路。

其旁邊就是第13站,一塊帶有血紅色斑的大理石,傳說是耶穌遺體卸下的地點;第14站便是大廳中央那個小教堂狀的聖墓,那裡就是埋葬耶穌的地點。

耶城苦路實景。

據《聖經》中記載,耶穌在走過這條苦路時一共跌倒了3次:在第3站,沉重的十字架將耶穌第一次壓倒在地。《聖經》說:「耶穌為了我的罪過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走這條苦路時,又為了我的悖逆而跌倒受傷」。

看看牆上的數字,這是第幾站了?

到第7站,不堪十字架重負的耶穌第二次跌倒。《聖經》說:「你曾經輕易判斷別人,成為別人認識天主的絆腳石嗎?」在第9站,耶穌第三次跌倒。

耶路撒冷舊城街景。

在《聖經》里這樣寫道: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難免會疲倦,會跌倒;但是,天主仍不停地眷顧著我們,給我們重新出發的力量。耶穌背著十字架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一次又一次地再起來,這就是告訴我們,他會分擔我們生命的重擔,陪伴我們走過曲折的旅途。無論世事人情如何多變,基督仍是我們最終的力量」。

這裡快到聖墓教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遊蹤 的精彩文章:

佩特拉古城裡的環境太原始!

TAG:天下遊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