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的下一個主戰場

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的下一個主戰場

摘要:金融科技的發展將使金融服務更加個性化、智能化。金融科技將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技術階段,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將成為互聯網金融追求的終極目標。

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的下一個主戰場

金融服務將由「面」轉為「立體」,不斷延伸到更深更寬的大眾群體和市場領域

本報記者 邵志媛報道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將金融列為人工智慧產業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

據了解,隨著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其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其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深化拓展。目前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藉助智能化技術,實現了金融服務效率和效益的雙重提升。

那麼,新型互聯網金融公司如何在這場盛宴中分到一杯羹,是其目前關注的重點。

科技賦能助力金融業升級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於2017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誌著人工智慧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首次提出「智能金融」的概念,明確了建立金融大數據系統、創新智能金融產品和服務、應用智能技術和裝備、建立風險智能預警與防控系統等重點領域。

政策護航,人工智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很大的發展潛力。

知名經濟學者、財經評論家郭凡禮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首先,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運用人工智慧,可以更加有效地反金融欺詐,幫助銀行更好地識別金融業務中的欺詐行為,構建金融安全生態圈;其次,大量地應用AI技術,可以有效建立信用檔案,及時調整信用額度,避免損失。最後,AI技術可以大幅加快金融領域工作流程,提高信貸審核效率,降低客單成本。」

其實,科技與金融的融合,並不是今天才發生,資料顯示,金融業是國內最早應用IT,進行信息化建設的行業之一。

如今,隨著互聯網金融進入合規發展期,很多互金平台紛紛走上集團化發展道路,也紛紛打造自己的「金融科技」形象,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藍圖一片向好。

「金融行業所面對的市場非常大,而科技的融合,實際上是讓我們把原來的金融服務體驗做的越來越好。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每個人都手持智能手機,再加上後端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大,使得我們能夠將原來的一些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體驗做得更好,提升用戶的體驗,這是科技帶給整個行業的變化。」小贏科技副總裁高鼎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

郭凡禮表示,人工智慧與金融相結合,是互聯網金融的基本形態。在互聯網金融的合規發展期,更有活力、創新能力的企業,才能抓住機遇,在合作競爭中率先獲得成功。

其實,與成熟穩定的歐美金融體系相比,中國的金融業發展起步較晚,在用戶需求不斷更新換代的背景下服務能力和服務模式亟待升級,而中國近年來數字化轉型的迅速發展備受全球矚目,數字化能力建設在金融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據記者整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以及民生銀行等股份制銀行都先後與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公司開展戰略合作,瞄準金融科技應用領域,特別是通過人工智慧提升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分析稱,智能化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拓展,在促進金融業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強化金融風險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成為促進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企業應明確發展戰略

智能金融的創新帶動了新型的商業模式,也促成了大批創業企業的湧現,據五道口金融學院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資料庫統計,過往兩年成立的創業公司達1753家。

眾所周知,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下,除了國有銀行正在加快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外,另外還有一些新型的創業公司,對他們而言,實現「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並不簡單。

如今,國內互聯網金融進入「下半場」,平台同質化較為嚴重,並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金融需求和對優質金融服務的追求。

那麼,在當前的監管和市場環境下,互聯網金融公司要想獲得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要素?

西班牙僑聲報首席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風控永遠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是合規。很多企業其實是做表面上的合規,並沒有做好相應的客戶市場和應用風控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在做好資產配置的同時,保護好用戶的權益,並維護自己的風控體系,實現第三方託管和行業監管。」

郭凡禮認為,互聯網金融公司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持續優化監管機制,轉變監管理念,實施主動式、包容性監管,創新監管科技,提升監管技術水平。同時,就目前的市場環境,互聯網金融也需要堅守數據安全,防範技術風險,提升行業透明度。

落地到企業,高鼎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金融本質是控制風險,所以首先要審慎,敬畏風險,保持善意,保持克制,什麼東西可以做、什麼東西不可以做,這一點非常關鍵。其次要堅持正直,對用戶真誠,態度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基因,是非常基礎的要求。另外,要重視科技,堅持自主研發,包括反欺詐模型、信用價值模型以及貸前系統、貸中系統、貸後系統等。然後,為了更好地判斷每一個用戶,幫助企業做精確的決策,可以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之下從第三方數據服務中獲取一些數據。

當下,無疑,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正在引領金融創新。業內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將使金融服務更加個性化、智能化。金融科技將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技術階段,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將成為互聯網金融追求的終極目標。

與此同時,金融服務由「面」縱向延展,轉為「立體」,不斷延伸到更深更寬的大眾群體和市場領域,推動中國金融行業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

另有分析稱,2018年將是我國智能金融的元年。那些在人工智慧領域布局較早、具有核心能力的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將可能成為這一輪競爭的贏家,推動智能金融加快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產經新聞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植保無人機將提速發展

TAG:中國產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