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要麼不嫁,要嫁就嫁一跺腳四城亂顫的主!
(這是織女姐的第85篇原創文章,閱讀完本文大約需要10分鐘)
孟小冬
1.絕代名伶
1931年,北平東四九條一處四合院內,只聽見一女子鎮定自若、氣度有節的說:「我要麼不唱,要唱就要比你梅蘭芳唱的好;要麼不嫁,要嫁就嫁一個一跺腳四城亂顫的主!」她就是民國時期的絕代名伶——孟小冬。
孟小冬也許稱不得上是名媛,但是她卻是中華梨園內響噹噹的坤生「角」。在舊時三教九流的觀念下,唱戲的被劃分到了下九流的行當內,是跟推車拉貨的人一樣的地位,所謂一流戲子二流推。
但此女子就是生來身懷絕技,傲骨清奇,硬是把唱不好的氣飯,生生的唱成了戲飯。在民國時紅透大江南北,受眾人愛慕和追捧,而她的愛慕者中,有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也有上海傳奇大亨杜月笙。
有人說,梅蘭芳傳中可不寫孟小冬,杜月笙傳中也可以忽略孟小冬,但孟小冬傳中,卻萬不可少了這二人。我想,是因為梅蘭芳成就了自尊自愛的孟小冬,而杜月笙成就了蜚聲菊苑的孟小冬。正是這樣一個藝高膽大的女子,才沒有在歷史的洪流被沖刷掉了光彩。
孟小冬
2.名定兼祧
對於大眾而言,孟小冬與梅蘭芳的結合是那麼美好自然,一人女唱坤生,一人男演花旦,台上乾坤顛倒,台下惺惺相惜,走到一起是水到渠成。
但實際上,當時孟小冬的家人並不願意這門親事,因為梅蘭芳已經有兩任妻子王明華和福芝芳。孟小冬家人認為,無論你梅蘭芳再好,我們孟小冬也不差,做妾是萬萬不可的。
兩難之際,梅黨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提出一個絕妙的對策,叫「名定兼祧」。因梅蘭芳從小過繼給了他的大伯,而他的第一任老婆王明華已經病危,第二任老婆福芝芳算作是梅蘭芳生父這一房,孟小冬則可與梅蘭芳另起門戶,作為梅蘭芳大伯這一房,兩人平起平坐,不分上下。
孟小冬與梅蘭芳
這名定兼祧促成了二人的秦晉之好,卻也為二人的婚姻埋下了隱患。1927年,二人在馮府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孟小冬19歲,梅蘭芳33歲。他們在東四九條尋了處宅子,另立門戶開始了婚姻生活。
孟小冬與梅蘭芳
起初,與平常人家的新婚夫婦一樣,二人的生活是十分甜蜜的,他們曾流傳下來一張照片,照片上梅蘭芳雙手比劃著站在牆邊,孟小冬在照片右邊題字:「你在那裡做什麼啊?」梅蘭芳右邊回答:「我在這裡作鵝影呢。」可見二人恩愛有加。婚後的孟小冬知道梅蘭芳不喜歡女人拋頭露面,於是也深居簡出,不再登台唱戲。
梅蘭芳
3.一代冬皇
然而,好景不長,才子佳人的故事總是在書里才順當圓滿,現實中怎麼也就成不了真。二人結婚沒多久,馮宅內的一聲巨大的槍響,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當時馮耿光正在宴請賓客,槍響後,一時間場面混亂,客人推推搡搡紛紛逃離,只見一男子倒在血泊中,而他就是孟小冬的粉絲李志剛。
當天,李志剛扮成客人混入其中,疾呼:「梅蘭芳搶了我的未婚妻孟小冬!」並要求梅蘭芳賠償精神損失費5萬大洋。混亂中,梅黨張漢舉被李志剛誤殺,李志剛被軍警隊擊斃。
原來,只因孟小冬與梅蘭芳結合後,便再不登台演戲,惹的孟一眾粉絲十分不滿,所以才有了這個偶然事件。
孟小冬
此事在當時引起一片嘩然,無良媒體藉機炒作,在報紙上渲染孟小冬和粉絲的緋聞,這讓孟小冬痛苦不已。梅蘭芳的二夫人福芝芳對此事十分不滿,認為是孟小冬差點害梅蘭芳丟了性命。而此時的梅蘭芳,未表態也未幫孟小冬說話,也不想給自己惹禍上身,遂逐漸冷落孟小冬,並在1928年帶著夫人福芝芳去了天津演出。
孟小冬看到《北洋畫報》刊登的梅蘭芳在天津演出的消息,十分憤怒,自己在北平受盡萬人議論,丈夫卻不管不顧,一幅沒有發生任何事情的樣子。於是她決定出山,也到了天津,與梅蘭芳唱起了對台戲。
孟小冬戲服照
孟小冬在天津一唱就是十天,聲勢浩大,蓋過了梅的風頭。再加上她扮相威武,颱風神氣,聲音端厚,被人美譽為「一代冬皇」!
世人都沒想到,這朵寒梅,在冬日裡,竟開出了最艷的花!
孟小冬男裝
4.有實無名
舊時女性,依傍著禮教生活,名分及其重要,即便是孟小冬這種異於世人的女子,也一樣。梅孟之好,也因此終歸無法繼續。
那是1930年,在美訪問的梅蘭芳,收到其大伯母病逝的消息,立即折返回北平。梅蘭芳因從小過繼給其伯父,所以他一貫將伯母視為自己的生母。
孟小冬聽聞以後,剪了長發,頭戴百花,也趕到梅宅弔唁。當她匆匆趕到時,卻被攔在了門外,下人告知孟小冬,她不能踏進梅宅。梅蘭芳的二夫人福芝芳也絲毫不禮讓半分,決然拒孟小冬於門外。這場紛爭一時吸引了眾人,鄰里鄰外的都圍在梅宅看熱鬧。
孟小冬
孟小冬怎麼也料想不到,自己在舞台上叱吒風雲,卻在此時受盡冷遇,但她依然未走,只等梅蘭芳發話。結果,梅蘭芳卻淡淡說了句: 「你還是回去罷。」
孟小冬看著眼前這位曾經與自己游龍戲鳳,無限歡好的男人說了這麼句話,猶如晴天霹靂,原來所謂的名定兼祧不過是哄她的話,她與梅蘭芳終不過是有實無名,她又氣又恨,憤然離去。
孟小冬
接著,便有了文首那句話,那是1931年,孟小冬主動提出與梅蘭芳分手,並撂下藝致精絕、嫁與良人的狠話。
沒想到,孟小冬這句話竟一語中的,預言了自己未來大半個世紀的人生。
5.斬斷情絲
據說後來孟小冬提到與梅蘭芳結合的這段往事時,說自己是少不更事,衝動為之罷了。其實人世間的女子,誰又能抵得住愛情的誘惑呢。
孟小冬雖然後來在北平名聲大噪,但她生在上海,最初成名,實際上是在繁華的上海灘。1919年,12歲的孟小冬在上海大世界客串了《擊鼓罵曹》,一時震驚四座,上海的十里洋場,突然多了一個叫孟小冬的伶人,並且她還是女兒身的坤生,令人刮目相看。
孟小冬
演出結束後,到了後台,只見一位30歲上下的男子,手裡舉著一個花籃,說:「孟大小姐......」這位男子,就是後來名震上海灘,被稱為「上海皇帝」的杜月笙。12歲的孟小冬可能怎麼也猜不到,就是這位著長衫的男子,竟成了她下半生的依靠。
當時梨園有個說法,叫做寧在北京數十吊一天,不願在滬上數千元一月,在上海唱京劇始終讓人覺著是野路子,不如北京正統專業。所以1925年,孟小冬為了藝術追求,來到了北平。
關於孟小冬為何北上,坊間流傳著幾種說法,其中就有受到杜月笙鼓勵一說。杜月笙是出了名的喜歡京劇,被稱為「天下頭號戲迷」,又喜歡捧角,據說青幫內部設有京劇社,雲集梨園名角。所以,杜月笙為孟小冬出謀劃策也並不出奇。
孟小冬
北上的孟小冬,還未學藝,卻已心傷。1931年,孟小冬與梅蘭芳決裂後,向自己的發小姚玉蘭求助。當時的姚玉蘭已經是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蘭便將此事告知了杜月笙。
杜月笙知道孟小冬想請律師,起訴離婚,便幫她找了有「民國第一女律師」之稱的鄭毓秀,並親自打電話給鄭,請她幫忙。
同時,杜月笙與梅蘭芳也是故交,於是便勸說梅蘭芳:「此事不宜糾纏,先生付孟小姐4萬大洋,一切作罷吧。」4萬大洋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據說梅蘭芳當時沒這麼多錢,杜月笙便幫他墊了出來,後來梅蘭芳足足唱了3年的戲才還清杜月笙。
孟小冬與杜月笙
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時,天津一報紙刊登小說,暗諷梅蘭芳對孟小冬金屋藏嬌,更是將兩人引起的紛爭,渲染的沸沸揚揚。
杜月笙看到此種情況,不忍孟小冬受非議,挺身而出,動用自己的關係,幫助孟小冬在1933年9月的《大公報》上,連續登了三天的《緊要啟示》,並且都是頭版頭條,讓孟小冬向世人澄清事實。
孟小冬緊要啟事
孟小冬在這則離婚啟示里說到:「冬自嘆身世苦惱,復遭打擊,遂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時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這則離婚啟示,語氣毅然決然,孟小冬徹底斬斷了與梅蘭芳的情絲。
從此以後,孟小冬此生再未見過梅蘭芳一面。而杜月笙便由此,悄悄進入了孟小冬的人生。
6.幸得君心
孟小冬與梅蘭芳決裂後,受到好友姚玉蘭的邀請,來了上海散心,就住在了姚玉蘭家。孟小冬在姚玉蘭與杜月笙的房子住下後不久,就病了。
據說杜月笙尋遍上海名醫,都未能將孟小冬的病醫好,後來孟小冬說自己在北京有相熟的醫生,於是杜月笙就派飛機將北京的這位醫生請來上海,為孟小冬看病,這位大夫只開了普通的一劑開胃藥,孟小冬便痊癒了。
杜月笙大悅,讓醫生去賬房領診金。當這個醫生看到紙上的診金時,很是吃驚,問賬房先生: 「您是不是寫錯了?」沒錯,杜月笙付了醫生10萬大洋,在當時能買得起2棟帶花園的洋房!真是一擲千金為紅顏!
1937年七七事件後,孟小冬在北京,雙親已經去世,杜月笙擔心她的安危,便接她到上海避難。隨後,孟小冬為了潛心學藝,還是返回了北京,杜月笙就一直給她支持。
1938年,孟小冬成為京劇大師余叔岩的關門弟子,這一學就是五年,從未離開過師父身邊。1943年,余叔岩病逝,孟小冬為師心喪三年,不再登台演出。
孟小冬(右)與余叔岩
直到1947年,當時杜月笙60大壽,又因兩廣、四川等地發生水災,杜月笙決定舉辦一場全國賑災義演,演出費用他全部承擔,籌得的錢全部用來賑災。
杜月笙邀約孟小冬來上海演出,但他心裡知道,孟小冬不願意與梅蘭芳見面,所以將梅蘭芳安排在前四天表演,孟小冬安排在最後一天表演,煞費苦心的將二人岔開。告訴孟小冬後,孟小冬便答應了。
誰料想,義演開始後實在太火爆,由原來的5天贈加為10天,梅唱了8天的大軸,孟小冬唱了2天。義演的黃牛票更是被炒到了50萬法幣,相當於當時兩千斤大米。闊別舞台多年的孟小冬,技藝非但未陌生,卻更加成熟,一曲《搜孤救孤》贏得了滿堂喝彩,成為千古絕唱!
孟小冬演出照
當年藝致精絕的狠話,如今真真的實現了!
演出結束後,觀眾真的太想看看這個男兒郎下的女兒身是何等的風貌了,但孟小冬的演出慣例是從來不卸妝謝幕的,任誰說也不聽,此時,只得杜月笙出面相勸,孟小冬才到台前與觀眾見了面。孤傲的孟小冬在一直保她周全的杜月笙面前,放下了身段。
孟小冬謝幕
1948年,孟小冬搬入了杜公館,1947年的演出成為了她人生最後一次公開表演。
7.有名有實
孟小冬進入杜公館以後,一直沉默寡言,不爭不搶,每天的任務就是照顧重病的杜月笙,吃藥,喂飯,沒事給杜月笙吊上兩嗓子,都成了她的習慣,也從未見她抱怨過。杜月笙也總是被她逗的呵呵大笑,雖然疾病纏身,也精神抖擻。
一個四十不惑,一個六十耳順。孟小冬經歷了人生的種種,也懂得了開悟,明白了杜月笙這種男人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60多歲的杜月笙,雖重病卧床,仍得到佳人在身邊悉心照顧,又是多麼幸運。
孟小冬與杜月笙
有人說孟小冬選擇杜月笙是為了報恩,但這恩中必有情,因為杜月笙臨去世前卧病的幾年,全靠孟小冬照料,如果對一個人只有恩的話,又怎麼能如此細緻周到,幾年如一日的不離不棄呢?
1950年,杜月笙對時局判斷後,決定舉家移民,就在他們計算全家需要多少本護照時,孟小冬冷不防的慢慢說了句:「我跟著去,是算作使喚丫頭呢,還是女朋友?」
此話一出,杜月笙又驚又喜,驚的是這麼多年的生活,自己竟然忘記了孟小冬的名分之事,喜的是,心愛的女人主動說出口,這不就是姑娘主動把繡球拋給了自己嗎?
於是杜月笙決定立即舉辦婚禮,給孟小冬一個名分。當時的杜月笙身體狀況已經非常差,站都站不起來,更何況戰亂之後,他已經千金散盡,不復當年,操辦一場婚禮又要諸多開銷,所以杜家上下都持反對態度,但是杜月笙依然堅持己見,為孟小冬辦了一場她人生中最缺的婚禮。
孟小冬與杜月笙
婚禮當天,久不下床的杜月笙也心情大好,離開了病榻,穿起長衫。孟小冬稍事打扮,依然光彩照人、風韻依然。兩人宴請了十桌酒席,拍了合照。至此,孟小冬無論在實際上還是名義上,都成了上海大亨杜月笙的五太太。
孟小冬與杜月笙
1951年,杜月笙病逝,孟小冬分得遺產2萬美元。1967年,由於親朋好友都在台灣,孟小冬遷居台灣。孟小冬晚年被問起陳年往事,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只是一切都過去了罷。」
孟小冬晚年
1977年,孟小冬客死台北,張大千在她的墓碑上題字,沒有題梅夫人,也沒有題杜夫人,而是題的「孟太夫人」,足以見世人對她的尊重。
世人聽慣了她唱:「娘子不必太烈性」,可事實上,孟小冬下葬的時候,穿了一襲紅袍,熱烈的卓爾不凡。她戲要唱的風光,人要嫁的最好,臨終了衣服也要穿的最艷。不做就不做,做了就做到最好,這才是真正的孟小冬吧。
天匠民國風系列真絲地毯推薦
1. 漠色雲寄錦書圖,它的氣質就像台上的孟小冬,扮相俊美,威武神氣。
2. 灰青蝶舞繽紛圖,它的氣質就像台下的孟小冬,盡善盡美,優雅別緻。
註:專利所有,違者必修。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