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帶一路」上的美麗生靈:大嘴天使白琵鷺

「一帶一路」上的美麗生靈:大嘴天使白琵鷺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荷蘭

荷蘭(Netherlands),其國名意為「低地之國」,因其約50%的國土僅高于海平面1米,而且大部分低于海平面的陸地都是人造的;又因其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最為出名,故稱「荷蘭」。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是鬱金香盛開的國度,著名的風車之國,荷蘭和中國的交往歷史也是源遠流長。早在400多年前,從我國廣州到荷蘭鹿特丹的海上商船就把兩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自從1515年葡萄牙商船第一次駛進中國港口進行通商貿易開始,中國的瓷器、漆器、工藝品、絲綢和茶葉等物品就大量輸入歐洲。17世紀,新航路開闢以後,荷蘭已處於大西洋航運中心的位置。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到康熙三十四年(1602—1695年),運到歐洲的中國瓷器就達2千萬件。17—18世紀初,荷蘭從中國進口的茶葉除滿足當地消費外,還轉賣至歐洲其他國家以及北美洲殖民地。

可以說,荷蘭是當時來自中國的貨物通向歐洲乃至美洲的重要中轉地。因此,荷蘭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沿線國家,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密切的中荷貿易,反過來也帶動了彼此文化的交流。

臨水而居的大嘴天使

荷蘭也是鳥的天堂,共有200多種鳥。在海灘上,在海邊的森林裡,在城市綠地間,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鳥,如白琵鷺、白鸛、蒼鷹、雀鷹、白骨頂雞、埃及雁、綠頭鴨、蒼鷺、銀鷗和灰雁等。

荷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這裡臨海而居的鷗和鷸等候鳥很多。荷蘭人愛鳥,隨便找一個荷蘭人聊天,你都能聽到很多關於鳥的故事。

白琵鷺(Platalealeucorodia)隸屬於鸛形目?科琵鷺屬,體形較大,在鳥類中屬於「大個子」,體長70~95厘米,體重約2千克。琵鷺屬區別於其他鳥類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它們像琵琶(中國傳統樂器)一樣的大嘴了。

除了黑色的長腿和端部黃色的黑色長喙,白琵鷺幾乎全身都為白色。長喙的表面還有明顯的橫紋,像極了一把琵琶,所以人們形象地把它叫作「琵琶嘴鷺」或「琵琶鷺」。

在歐洲,白琵鷺僅在荷蘭、西班牙、奧地利、匈牙利和希臘有一定的種群分布,荷蘭則是其主要的繁殖地和棲息地。

白琵鷺喜水,在荷蘭分布在沿海沼澤、海岸紅樹林、河谷沖積地、河口三角洲以及一些河流、湖泊等生境。它善於捕魚,素有「鳥中漁夫」的美稱,不少漁民把它作為捕魚的工具加以飼養。

白琵鷺為涉禽,主要在淺水處覓食,這時它那又長又寬的琵琶型大嘴就派上用場了。蒼鷺和白鷺等鳥一般都是看到食物後再去捕食,白琵鷺則不然。它通常在淺水處來回行走,同時將嘴張開約5厘米,伸入水中直接觸到水底,像一把鐮刀一樣不停地左右掃動,一旦碰到獵物就馬上捉住,專心覓食的樣子很是可愛。

白琵鷺的食物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蠑螈、甲殼類、蠕蟲、水蛭、蛙類、蝌蚪以及最長不超過15厘米的小魚為主,偶爾也吃藻類等水生植物。白琵鷺喜集群活動,偶見單只活動。

它們通常幾隻到近百隻成群營巢,巢間距通常不足2米,有時甚至和其他鷺類、琵鷺類或其他水禽混合營巢。巢一般建在乾燥的蘆葦叢里、樹木或灌叢上;巢較大,由蘆葦、蘆葦葉或枯樹枝搭建而成,巢內鋪上柔軟的葉子和草,既暖和又舒服。

白琵鷺繁殖期為5—7月份,進入繁殖期的白琵鷺有明顯的冠羽,且冠羽和胸部的羽毛都為黃色。白琵鷺平時很安靜,僅在繁殖期偶爾發出像小豬一樣的咕噥聲,主要是上下喙互相敲擊發出的「嗒嗒」聲。每巢產卵3~4枚,雄鳥和雌鳥共同孵卵,孵化期24—25天。

雛鳥由親鳥共同撫育,育雛期45—54天。出殼70天左右的幼鳥開始離巢試飛,這時它們僅在巢附近活動,多在山崖邊練習飛行,如果遇到狂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就會馬上返回巢中。約百天後,幼鳥便可隨親鳥外出覓食。

幼鳥能夠獨立生活後並不急於離開父母,而是和成鳥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由於白琵鷺身體較大,食量也大,所以個體的防禦能力較差。幼鳥晚些離開父母,也可增強幼鳥的獨立生存能力。

跨大洲遷徙的美麗大鳥

白琵鷺有著傑出的飛行能力,能夠在大洲之間遷徙。

在歐洲繁殖的種群多數往南到非洲的索馬利亞和蘇丹越冬,少數到非洲的奈及利亞、肯亞和烏干達越冬;也有少數留在地中海盆地;偶爾有少數往北到荷蘭和英國越冬。

在西亞繁殖的種群,主要在南亞的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越冬。

在東亞繁殖的種群主要遷到中國東南部越冬,少數到日本。

可以說,白琵鷺的身影遍及亞洲、歐洲和非洲,就像披著白衣的天使,無論是在冰雪覆蓋的北歐嚴寒地區、還是熱浪滔滔的熱帶非洲,甚至跨越重洋,它都能夠頑強生存下來。

亟待保護的荷蘭國鳥

白琵鷺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在國外,主要繁殖於歐洲、印度、斯里蘭卡和非洲北部海岸。

據全球性非營利組織濕地國際(WetlandInternational)2015年數據,全球白琵鷺的種群數量有6.3~6.5萬隻;其中,歐洲的數量在20,400~30,500隻(國際鳥盟2015年數據),處於上升趨勢。

白琵鷺面臨的威脅主要是排水和污染造成的棲息地破壞和退化,特別是蘆葦沼澤的消失。據統計,20世紀50年代,白琵鷺在荷蘭的繁殖種群數量約為500對,到60年代已不足200對。1973年,鑒於白琵鷺種群在全球的下降趨勢,《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其列入附錄Ⅱ中。

這種情況也引起了荷蘭政府的高度重視,從而加大了對白琵鷺的保護力度。由於保護措施得力,已收到明顯成效。據統計,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荷蘭的白琵鷺種群數量開始緩慢上升,到1989年回升到4,203對左右。

2004年開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其從低危級別降至無危級。

白琵鷺在中荷兩國都比較常見,為兩國人民所喜愛,在荷蘭它更是貴為國鳥。它就像美麗的天使,來往於中荷之間,傳遞著友誼,和「一帶一路」一起將遠隔重洋的中荷兩國緊緊聯繫起來。

圖片均由全景網提供

作者單位:山西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本文刊發於《大自然》2018年第1期原創作品

歡迎收藏和分享,請註明文章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自然雜誌 的精彩文章:

豐富多彩的南沙珊瑚礁生物

TAG:大自然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