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是一場長途競賽,一時的挫折、落敗,不必太介懷

人生是一場長途競賽,一時的挫折、落敗,不必太介懷

文/靈芝草仙

「儒聖」孔子,顛沛流離,流亡過19年,其中艱辛,冷暖自知。

「尚父」姜子牙,72歲還在渭水河邊垂釣,誓死要等到同頻共振,志同道合的明君。

而「智聖」諸葛亮,26歲就出山調度千軍萬馬,運籌帷幄了。

雖然諸葛亮年輕得志,一生意氣風發,可他60出頭就去世了。這點來說,他比不過姜子牙,姜子牙活的比他長。

姜子牙雖不像諸葛亮少年得志,可他活到72歲還在渭水為了志向垂釣。

還好姜爺爺沒放棄,終於等到周文王,厚積薄發,終助力周文王成就一番偉業。最終名留青史,成為中國古代影響久遠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孔子雖顛沛流離19載,曾招人離間,暗算,誣陷,詆毀,九死一生,可最終成就萬世之師的功績。

如果,孔子推行儒教理念一直不被君王、大眾接受理解時,就半途放棄了。如果,他因人輕視、詆毀、誣陷、和饑寒交迫而自輕自賤了。我們也就看不到後世之師的孔子了!

如果姜子牙72歲之前,天天和少年得志的諸葛亮般的人物比成就,比榮華富貴,比房子、票子、車子…或許,他自己都要看不起自己了,鬱鬱寡歡,妄自菲薄到抑鬱,能不能活到72歲也不一定了。

姜爺72歲前一無事處,閑居在家,宰過牛,賣過酒,販過面。可人家最牛逼的是,從未放棄過自信和抱負,從不妄自菲薄!

如果諸葛亮知道自己因操勞過度,鞠躬盡瘁而死,會不會羨慕姜子牙平庸了72年,而能活到壽終正寢,無疾而終?

理一下吧,按常人來說,諸葛亮也許會羨慕姜子牙長壽,並且長壽還能功成名就。

姜子牙也許會羨慕諸葛亮,少年得志,26歲就被人三請出山,運籌帷幄調度千軍萬馬!

孔子也許會羨慕那些不曾流離失所,被迫流亡的人!也許會羨慕一登上歷史舞台,就被人認可接受,而不被詆毀誣陷的人。也許會羨慕,推行新主張新理念就被世人豁然接受的人。

誰都可以羨慕誰,誰看誰都有羨慕的理由。誰也沒必要羨慕誰,誰都有誰自己生命應該開放、何時開放的花期!

人生是一場長途競賽,中途誰比誰走的好,跑的快,沒到最後,誰也不能說,誰比誰好,誰比誰差!

我想起一個故事,《三國演義》里關於劉備的事。

劉備和孫堅,同時協助中郎將朱雋攻打黃巾軍,各有戰功。

朱雋向朝庭給二人請賞。

按道理來說,大家都是同一件事討賞請封,朝廷要賞就都給賞,要封就一起封。

咳,不是!孫堅被朝廷提拔成司馬,不久又被封為烏程候,去當了長沙太守。

而劉備因為當時沒有明確的官職,身份低又沒靠山,左等右等,等不來封賞,儼然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

很多人面對這種情況,想必定會尷尬難堪,自我否定,患得患失、忿忿不平了。

後來,因為張鈞說十常侍賣官,非親不用的事,命運才捎帶眷顧了一下劉備,被朝廷任命為中山府安喜縣尉。

可縱覽他們倆人一生,孫堅37歲便浴血沙場,中箭而亡。而劉備一直到63歲,都在做著指點江山,君臨天下的事。當了皇帝,昭烈皇帝!

所以說,人生是一場長途博弈,中間起落沉浮,無需太過介懷。

各自在各自的的時間區間里,無需嫉妒、也無需嘲笑,更無需妄自菲薄。

就像有一句話說的,「」我們在自己的生命區間里,早一點通透,晚一點怒放,都有自己的定時,一切或許都是剛剛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松聽濤 的精彩文章:

TAG:山松聽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