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說起五台山,很多人都會想到五爺廟、塔院寺、顯通寺,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台懷鎮大白塔以南一公里處,有一座神秘的仙山,名為梵仙山。

山上有座名叫靈應寺的寺廟,寺里供奉著幾尊大仙,據說,大仙是由千年狐狸修鍊而成,而且非常靈驗,名響佛國!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梵仙山

也很少有人知道,在很久以前,五台山叫紫府山,這裡終年紫氣縈繞,像極了仙人們居住的地方,遍地都是道觀。

明版本的《清涼山志》記載到:「漢明以前,聲教未到,台山聖境,聞者尚稀,五峰無路,人跡罕通。其川原之處,皆黃冠所居,每望五峰間,祥光煥發,神燈夜流,皆以為神人之都」。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台懷鎮

直到東漢永平年間,迦葉摩騰傳法開始,漢明帝一聲令下,道家的名山改為佛教聖地,道士們禮敬皈依,以僧人面目相居,久而久之,佛道共處一山。

現在,五台山幾乎已經沒有道觀了,只剩下一座梵仙山,保存著一個佛道相融的靈應寺。

「梵」與「仙」看似對立,實則統一,這裡巧妙地將博大精深的佛教與生長於本土的道教合而為一。

梵仙山上有狐仙

在五台山當地,一直流傳著梵仙山求姻緣最靈的說法。

梵仙山,又名仙花山,海拔1842米,是台懷四峰之一。《清涼山志》云:「昔有五百仙人,餌菊成道。」

向山頭望去,隱隱能看到一線紅牆。山間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路旁的五色經幡彷彿是在指引著遊人前進的方向,站在山頭,台懷鎮核心景區盡收眼底。

▲路旁的五色經幡

登上山頂,便能看見灰瓦紅牆的建築,這就是靈應寺,也叫「大仙廟」。

▲靈應寺

據寺內碑記,此寺始建年代無考,明弘治年間重建,清代再建,坐西向東,佔地1092平方米。

寺院的建築看起來與佛教其他寺廟別無二致,但殿內塑像卻與眾不同。

▲靈應寺大殿

大殿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木構建築,主供大仙。

▲胡大太爺、胡大太奶

下為石券門洞,分奉二仙。內供的仙家,即為民間傳說中的狐仙。

其中的大仙據說由千年狐狸修鍊而成,且非常靈驗,名響佛國。

▲胡四太爺、胡四太奶

南邊是觀音殿,供送子觀音和善財童子、龍女,還有石刻帶箭文殊一尊。

▲靈應寺內塑像

很久以前,梵仙山還是一片荒寂,山頭卻終日紫氣索饒,雲蒸霞蔚。這裡原本是一處道家場所,人們常來求籤問卦。

鄉人們說,梵仙山經常有黑白狐狸出沒,那就是狐仙的化身。人們都說梵仙山狐仙靈應,登山求籤的人絡繹不絕。

▲胡三太爺、胡三太奶

現如今,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僧人們將以前道士們的卦辭進行了歸納,製作成了一百個簽譜,分為上上、上吉、大吉、中吉、中平、下下等不同簽種,簽譜上的卦辭全部源自易學數理,簡潔而深刻。

將所求籤的簽筒,置放於靈應寺大仙殿的仙前,信眾在仙家塑像前焚香,心想所問之事,後舉起簽筒搖晃數次,親自抽出卦簽,到客堂前的案桌上對號取出簽譜,自己推斷吉凶。

狐仙靈驗指迷津

民間流傳著很多梵仙山的傳說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江南秀才,用心苦讀卻總是落榜,這使他十分懊惱,終日鬱鬱寡歡。因緣巧合下,他得知五台山是一處佛道兼具的靈境,於是,他決定前往此處參拜神佛,以圖改變命運。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靈應寺內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日,他終於走到了五台山,但當時天色已晚,茫茫黑夜中,他找不到下榻之處。正在疲憊不堪之時,他突然發現前方有點點燈光,像是黑茫茫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顆明星。

他走近燈光處,果然是一戶人家。他站在門外,朝里叫了幾聲,不一會,一位白頭老翁打開大門,將書生迎進屋中。他跟著主人走進了一間小屋裡。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登山小路

安頓停當,那人吃了晚餐,正要入睡,忽然輕飄飄地走進一個花枝招展的年輕姑娘。

姑娘笑著扭著腰肢走近他,甜甜地問道:「不知相公要去何方?」

「本人要去五台山,請問此地距五台山還有多遠?」

「你要去的五台山,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梵仙山外的亭子

說著,姑娘就動手動腳起來,秀才心慌意亂,不知所措,情急之中便雙手合十,連聲念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這時,姑娘說道:「修了道,信了教,不羞不臊就了悟。」說完,就離開了。

第二天清晨,秀才一覺醒來時,發現自己頭枕石頭,躺在白楊樹中,昨晚入住的宅院全部消失。秀才起身,繼續前行,沒多久,他遇到了一位僧人,秀才將昨晚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僧人。

僧人對他說道:「你多年不第,皆因心神不寧,遇事十分慌亂,臨場就要失誤,昨晚遇到的漂亮姑娘,是梵仙山的狐仙,她是在指點你,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應沉著穩健……」

▲靈應寺內塑像

秀才返鄉後,在次年的科舉考試中一舉奪魁,官運亨通,成為一代賢臣。

這事兒傳開後,人們都說那女子是千年狐狸修成的,此事發生在梵仙山腳下,就在山上修建了一座狐仙廟。

再後來,五台山成了佛教聖地,狐仙廟就取名「靈應寺」,由和尚住持念佛。

▲靈應寺

還有一則故事更為離奇,說在古時候,塞外草原上有一對小夫妻,他們在放牧中救了一隻受傷的狐狸,時隔數年,早將此事遺忘。

有一天,他們正在放牧,霎時捲來了一場龍捲大風暴,風暴過後,牛羊失散了,妻子也尋不見了,牧羊人呼天搶地,就哭就找,幾天之後,嗓子啞了,眼也腫了,渾身疲軟,昏昏欲睡。

▲靈應寺

朦朧中他聽見妻子對他說:我被仙人相救在五台山,你要找我就快來五台山。

牧羊人一覺醒來,就穿上羊皮坎肩,曉行夜宿,直到深秋,才到得五台山地界,卻是大風呼呼刮,山頭蓋白雪。

這時,他見前面走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身著單衣,手拄拐杖,正顫顫嗦嗦地行路,冷不丁被一股風颳倒。

▲靈應寺

朝山人見了,不顧自己冷凍受餓,便脫下羊皮坎肩披在老人身上,把快要凍死的老人背到一座破廟裡,點燃柴火烘熱,終於使老婆婆醒過神來。

這時候,牧羊人疲累至極,剛剛合下眼皮,就覺得有幾個人過來攙他扶他,簇擁著他到了一處鮮花盛開的地方。

又引到一處華堂美屋之中,給他擺下了山珍海味宴席,好多衣著華貴的男女頻頻舉杯為他敬酒。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靈應寺一角

待他吃飽喝足後,又有一華貴老婦人引他至一處閨房,卻見床幔之中,早坐著一個珠光寶氣的仙女。

待細細看時,竟是自己失散的愛妻,出落得端容麗彩,於是夫妻盡訴離情。

妻子告訴他說:那位婆婆就是他們幾年前救得那隻狐狸,後來在梵仙山修鍊成仙,在那場大風暴中,就是這位仙人救得自己上了五台山。

據說後來,這夫妻倆也在梵仙山修道成仙。

南天門外撒祿馬

除了靈應的狐仙,梵仙山的「祿馬」大會,也極受信眾喜愛。

寺院東南有一角門,名曰南天門。歷史上,佛教信徒及道家方士都要恭迎梵仙山南天門的「祿馬」大會,尤其是早春農曆三四月之後,每逢初一、初七都有人前往梵仙山南天門,放飛祿馬,以測吉凶,化險為夷,祈福增慧。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梵仙山

那麼,祿馬有什麼歷史淵源呢?

原來,五台山從明末清初,就已經成了漢藏文化交融之地。

這裡既有藏傳佛教,又有漢傳佛教,駿馬是藏蒙民族眾生心目中的圖騰,他們長期以游牧為生,與馬匹相伴,「祿馬」的形成,就是以馬為象徵的圖騰崇拜。

人們將紅、黃、藍、白、綠五色紙,剪成3寸見方的紙片,印上「馬拖元寶」圖案,站在南天門,把五張祿馬拋向空中,「祿馬」飛起來,這就叫做「五星高照」,福祿俱來;否則,就象徵著災難臨頭。

梵仙山|這座狐仙廟,竟然供著1000年修鍊的大仙

▲路旁的五色經幡

但是,由於這裡地勢高,風力大,多數祿馬都會騰空而飛。因此人們常說:「梵仙山放祿馬,時來運轉,吉星高照。」

梵仙山雖然「默默無聞」,卻十分靈驗。上山的道路雖然崎嶇,卻有信眾不辭辛勞的朝拜。前來五台山朝拜的信眾,一定不能錯過這裡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山西——五台山——廣化寺

TAG:搜狐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