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硬科幻電影的12個不科學的情節
與科學有關的電影總是引起人們會特別的興趣。它們不僅娛樂我們,而且豐富我們新的知識(例如,關於宇宙的運作)。但你不應該總是相信屏幕上發生的事情。儘管目前流行的趨勢是讓科學專家(數學家、語言學家等)參與電影製作,但這往往不過是一種宣傳噱頭而已。
今天,小妤將帶你看看一些電影導演摒棄自然法則和常識的例子,他們這麼為的就是為了讓故事情節更加刺激,以支持激動人心的曲折情節!
1、《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
在火星上,沙塵暴可能是如此強大,它們會導致英雄昏倒,並最終擱淺在這個星球上。
現實:
如果他脫掉頭盔,火星上的沙塵暴幾乎不會把馬特的頭髮弄亂。
的確,那裡有暴風雨,但是火星大氣的密度非常低(1/200,與地球相比)。
2、《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
馬特·達蒙以自信的步態漫步火星。
現實:
他在每一步中,都會像月球上的宇航員那樣緩慢。
儘管火星上的重力比月球高,但它比地球的引力弱得多。
3、《星際穿越》
這部電影:
麥康納的角色掉進了黑洞,最後安然無恙的活著出來。
現實:
你既不能逃避也不能生存。
黑洞所擁有的引力場是非常強大和多變的。任何進入裡面的東西都會像麵條一樣伸展開來。
4、《星際穿越》
這部電影:
宇宙充滿「蟲洞」:時空可以在眨眼之間到很遠的距離隧道。
現實:
當黑洞的存在已經被證實,科學家就不能說同樣的蟲洞。它們只是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假設。
5、《普羅米修斯》
這部電影:
當發現外星星球上的空氣含有氧氣時,全體機組人員都脫掉了宇航服頭盔。
現實:
沒有太空探險者在他們的頭腦中會有這樣做的想法。
在外星世界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可能在幾秒鐘內殺死你(你的免疫系統也不會有幫助)。
6、《超體》
這部電影:
利用你大腦的潛在潛能使你變成超人。
現實:
我們只使用了大腦的10%已經是被科學家揭穿的神話。
我們使用大腦的100%,但不是一下子使用所有的區域。如果你的大腦有一部分在出生後沒有被使用,它們就已經枯萎了。
7、《絕世天劫》
這部電影:
布魯斯·威利斯和他的團隊摧毀了一顆德克薩斯大小的小行星(268581平方米)與100噸核武器。
現實:要想成功,這些傢伙還需要另外的70-80萬核武器!
這部電影因對物理學的罪惡而出名。例如,小行星上不應該有重力,但我們看到他們在這些物體表面上行走。
8、《天使與魔鬼》
這部電影:
得到的只是0.02盎司的反物質擁有能夠足以摧毀梵蒂岡的能量。
現實:不可能創造足夠的反物質以引起爆炸。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生產的所有反物質幾乎沒有足夠的能量來照明燈泡。
另外,這東西是不可能運輸:反物質陷阱要求大量的能量。
9、《後天》
這部電影:
由於全球變暖,氣溫高達150華氏度的超冷空氣從高層大氣中降下來,使人們就地結冰。
現實情況:高層大氣的溫度範圍從49°F到103°F。
即使這樣的空氣設法降落到地上,它會在過程中得到溫暖。
10、《地心引力》
這部電影:
在近地軌道解體的衛星會對其他人造空間物體造成巨大的破壞。
現實:這樣的事件是極不可能的,因為所有的空間物體都在不同的高度軌道上,彼此間距離很遠。這是為了防止破壞凱斯勒綜合症的連鎖反應。
11、《地心引力》
這部電影:
在太空行走之後,桑德拉·布洛克脫掉了宇航服,穿著短褲和T恤衫。
這是電影中最漂亮的鏡頭之一。
現實:
在宇航服下,宇航員們穿著特別的衣服來收集身體垃圾和散熱——並不像桑德拉那樣可愛!
12、《降臨》
這部電影:
語言學家精通多種不同的語言。
現實:語言學家不是能夠通曉多種語言的人。
作為一個語言學家需要學習語言的結構。
有些語言學家講幾種語言,有些則不說。
同樣,懂得物理定律並不代表直接擅長與籃球有關的活動。


TAG:集集屋 |